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職稱評定帶來的別只是「頭銜」改變

職稱評定帶來的別只是「頭銜」改變

近日,湖北省推出一項職稱評定的新措施。高級職稱將適當向農村基層一線傾斜,全科醫生聘任中級職稱後在農村基層連續執業滿10年,經推薦和考核可直接取得副高職稱。

這一舉措把「破四唯」的要求落到了操作層面,值得真誠點贊。醫療衛生人才特別是基層醫務工作者工作在一線,每天和病人打交道,業務成績表現得更為直接。但長期以來受制於論文門檻,工作能力和成績很難在職稱評定時得到公正客觀的認可。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分類評價機制,針對這一類人群已經出台了不少新的職稱評定方法。如今,「治病救人的能力」在評價標準中的地位逐漸凸顯,「不唯論文看實績」也正在成為基層醫務工作者工作職稱評定的基本準則。這無疑符合基層醫務工作者的工作現狀和現實期待,必定會起到正面導向作用,推動基層醫務工作者進一步把精力聚焦在實際工作上,進而促成更好的科研評價生態。

不過,改革創新不能止步於此,還應思考如何讓職稱評定改革的「紅利」進一步下沉到鄉村,並讓職稱的「含金量」真正得到保障。今年5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我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達90.7萬人,比上一年減少了6.2萬人。最近有些地方也連續發生了「村醫集體辭職」事件。鄉村醫生是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重要一環,他們直接服務農村群眾,是村民健康的「守門人」,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交通不便,村醫發揮了城市公立醫院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這支隊伍的規模和素質直接關係到「病者有其醫」目標的實現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把職稱評定改革的受益面進一步向鄉村醫生擴展,無疑有利於穩定基層醫療隊伍。

同時,「職稱」固然是對專業技能和水平的承認,也具有精神鼓勵的意義,但對於基層醫務工作者而言,更現實也更重要的或許還是「職稱」所帶來的工資收入等各方面待遇的改善,以及更廣闊的專業成長的機遇和空間。設想一下,如果一個鄉村醫生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高級職稱,卻不能得到相應的待遇,也得不到更多培訓、進修等發展機遇,那「職稱」就成了一張「空頭支票」。職稱改革的意義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推動職稱改革的同時,還必須把配套措施落到實處,在相關待遇上給予充分的保障,防止職稱的提升淪為單純的「頭銜」改變。

此外,職稱評定不「唯論文」並不是鼓勵基層醫務工作者放棄醫學科研與寫作。相反,解除了論文的緊箍咒,基層醫務工作者有了更多從事醫學科研和寫作的自由,可以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在內生的興趣支撐下開展學術研究。往往在這樣的條件下,更能產生真正有價值的學術發現。對於長期工作在基層的醫務工作者而言,他們每天接觸各種各樣的病例,了解藥品的療效和不良反應,對基層醫療體制運轉的成效與問題也有最直觀的感受,這些既為醫學研究提供了重要課題,也提供了豐富的資料,甚至還指示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只要潛心研究,同樣可以得到優秀的成果,不但有助於醫生的個人成長,而且將促進醫療行業的整體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高脂飲食能減少抑制暴食的腦細胞活性,導致肥胖發生
新酶老用,延長壽命不是夢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