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七月環太平洋地震帶「火光衝天」

七月環太平洋地震帶「火光衝天」

進入七月,似乎整個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都活躍了起來…

7月14日,里氏7.1級、5.9級和5.7級地震在短短1小時內接連襲擊印度尼西亞哈馬黑拉島周邊,而就在7天前,印尼馬魯古海便遭遇了一場6.8級地震。除印尼外,印尼地震的四小時前,澳大利亞西部遭遇了一場6.6級地震,13日我國東海海域發生6.0級地震。太平洋東岸的美國加州則在7月4日、5日接連爆發6.4級和7.1級地震,僅僅在7.4-7.8日之間就記錄到了3000多次餘震!

里氏7.1級的印尼哈馬黑拉島地震是今年全球爆發的第八場7.0級以上地震,引人注目的是,僅僅在一小時內兩場近6級餘震再度發生。

地震的目的是重新分配地殼內部的壓力。可以想像到,如今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似乎處於高度的不穩定狀態,地質構造複雜,環環相扣可能引發一系列災害。在美國加州7.1級地震發生後,科學家們預測稱有80%的可能性發生5級以上的餘震,20%的概率發生6級及以上震級的餘震。而事實表明,這一警告是正確的。地震學家表示,預計最終將記錄超過30000次1級及以上的地震。

就發生在美國的地震而言,震中南加州坐落在三條主要的大斷層之上,任何一條斷層的滑落、移位都有可能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4月份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過去100年來,加州地下的三大斷層異常平靜。自舊金山1906年7.8級大地震以來,舊金山灣區僅發生過3次6級以上的地震,但在此之前的短短75年里,共計發生了14次6級及以上地震事件。

拋開最近的地震,地震學家普遍認為舊金山灣區東側的海沃德斷層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發生「異動」。早在2016年,USGS的一份報告就表明在未來30年內,海沃德斷層有30%的可能性發生6.7級或更大的地震。種種「靈驗」的地震預測和近來頻發的地震更給居住在震區的人們蒙上了一層陰影…

地震往往發生在兩個構造板塊的交界處,當板塊之間相互擠壓併產生很大的壓力時,能量瞬間釋放,兩塊板塊猛烈地相互錯位、滑過便形成了地震。不過,並非板塊間所有的擠壓、碰撞都會發生滑落,運動的板塊斷層之間若有部分未發生異動,應力將會變大。剩下的壓力就會引發新的地震,即餘震。

鑒於整個美國西海岸的複雜地質構造,2017年末USGS更是發出了「美國西海岸將爆發一場9.0級大地震」的預警。德克薩斯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UTIG)的一個研究小組長期在從加利福尼亞北部延伸到溫哥華的Cascadia俯衝帶(CSZ)進行科學探測。這個長達1000km巨大斷層是胡安·德富卡板塊在北美板塊滑落而成。研究人員仔細對比CSZ的地質記錄,發現這個斷層將會在不久後再次崩塌,並引發不亞於歷史記錄的更大級別地震。

CSZ是一種逆沖斷層,斷裂位移大且角度較低,世界上最強的地震一般都沿著這類斷層產生。研究團隊注意到,胡安·德富卡板塊被厚厚的沉積帶所覆蓋,與許多俯衝板塊一樣,沉積帶會在兩個板塊之間形成一個楔形結構,而這個楔形結構直接關係著地殼內壓力的釋放。不幸的是, CSZ上方的這個楔塊無意中阻止了壓力的釋放,導致巨大的能量被積壓在板塊之間。

作者/朱張航宇

信息源:USGS、中國地震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大觀 的精彩文章:

治癒癌症還有多遠?新疫苗喚醒免疫系統,癌症緩解率提升至80%
美國近海海底發現巨型淡水庫,為解決水危機指明方向

TAG:環球科學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