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雞這個物種,人類會如何?

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雞這個物種,人類會如何?

我們通常把雞這種平凡的禽類在我們身邊視為理所應當,但如果沒有了它們,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請看來自科學家的調查研究。

假如全世界的寵物貓狗在一夜之間突然消失,那麼,數以百萬計的人肯定會為失去他們毛絨絨的夥伴而哀傷不已;假如食用牛突然不復存在,那麼,這一定會在美國、阿根廷乃至澳大利亞等地掀起一場巨大的經濟災難……但你想過嗎?假如地球上數量達220億隻的雞遭受了毀滅性打擊,比如禽流感,那麼人類會怎麼樣呢?

這只是一個想像的實驗,它的結果表明,人類非常依賴雞這個單一的物種。沒有了雞,我們將面臨一個「世界性大饑荒」。英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雞遍布全球的每一個角落。假如沒有雞,就意味著全世界肉類供給少了將近三分之一,而且差不多是全部的蛋類都沒有了。進一步的後果和騷亂簡直難以想像,這可能會引發超級危機。

你可能覺得這是危言聳聽,因為這些禽類看上去是那麼地毫不起眼。但是,雞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遠不僅僅是普遍存在的食物來源,它們用爪和喙幾乎搔啄了人類生存的每一個細小角落……

雞肉的數量遠超豬肉和牛肉的總和

人類與雞之間結成的紐帶是一個的古老故事。大約3000年前,波利尼西亞人就在到太平洋島嶼的長途旅行中,把雞帶在身邊,他們用雞骨做成縫紉的針和紋身的工具,甚至是樂器。古希臘人把這種禽鳥視作他們疾病治癒之神的聖物,並相信它們身上的一些部位可以治療病痛,從燒傷一直到尿床。羅馬將領會隨軍攜帶一群雞,在戰事前作為軍事參考。他們認為,假如這些「聖鳥」在交戰前盡情進食,將領們便可以期待得勝;而假如它們抬起喙,對食物視而不見的話,那麼最好還是撤退。而鬥雞,則很可能是繼拳擊以來最為古老的競技項目。

今天,雞肉作為人類食物的一大來源自然是不可或缺。在這個角色上,它們是那樣難以置信地源源不斷、數量龐大。假如以人數來作比較,那麼,現今的每一個人都對應著三隻活蹦亂跳的雞。人類每年會吞下近1億噸雞肉,以及超過1萬億個雞蛋。僅在2015年美國國家足球聯盟決勝日這一天,美國人就吃掉了估計約12.5億個雞翅。

其實,這種大受歡迎的熱度還只是一個開始。直至1950年以前,美國人消費紅肉的數量都是雞肉的兩倍。紅肉,通常是指豬牛羊肉;而與之對應的是白肉,通常指雞、鴨、魚肉等。紅肉比白肉含更多膽固醇,多食可能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今這種形勢完全逆轉。雞肉地位的攀升始自二戰結束後,美國家禽飼養者們開創了大規模生產養殖,使禽類產出肌肉更多,消耗飼料更少,成熟時間更短,並開發出了口感堪與牛排媲美的柔嫩肉質。

雞這種動物的規模化大生產如今在全球範圍內給禽類工業提供了巨大的動力。儘管亞洲人始終比北美人食用更少的雞肉,但他們也正在漸漸趕上。豬肉曾經一直是中國人的最愛,也許,雞肉將會穩步地超過豬肉,成為2020年在中國最受歡迎的肉類。

假如沒有雞?

那麼,假如沒有雞,我們可該怎麼辦呢?最近的研究顯示,這可能意味著巨大的麻煩。墨西哥人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人消費更多的雞蛋(大約平均每人每年330枚)。在2012年禽流感蔓延時,隨著數以百萬計的病禽被剔除,使得墨西哥城雞蛋價格飛漲。遊行示威的人們在街上打出了將之戲稱為「嚴重的雞蛋危機」的標語牌。在2011年埃及暴動期間,憤怒的抗議者們大聲疾呼:「他們每天都可以吃到鴿子和雞肉,而我們只能吃豆子!」最近,當禽類價格在義大利翻升至三倍時,政府警示電視台不要播放那些人們在食用雞肉的圖像,以免刺激暴力事件的發生。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波斯灣地區,雞的飼養被給予補貼,為的是保持肉類相對較低的價格,以平息人們躁動不安的情緒。

為什麼非得是雞?為什麼不是鴨子或者氂牛充當這個對於人類來說最為重要的物種?答案或許與它們引人矚目的適應性有些關聯。

查爾斯·達爾文曾經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研究鳥類,他也是最先發現「雞的重要性」的人之一。

他在全世界範圍內收集雞的標本,其中很多標本都饋贈給了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這些標本的處理採用了一種特殊技術:先移除它們的內臟,取出腦和眼睛,再把它們縫好。

通過對雞進行研究,達爾文推斷,家雞的所有變種都來自於原雞,它是一種害羞和很愛躲藏的野雞,從南亞一直分布到中國部分地區,它們能夠適應多種多樣的棲息地環境。他的這一推論在2004年因這種鳥類的基因組成功測序而得以證實。

至少在4000年以前就被馴化的原雞,留給了雞類適應於寬廣環境的基因組,從喜馬拉雅山麓一直到蘇門答臘叢林。

家雞在發展的道路上,或許還獲取了其他原雞亞種的遺傳因子,例如印度灰原雞,使得雞的遺傳多樣性非常引人矚目。科學家發現:雞,很可能是除豬以外的所有家畜當中擁有最多遺傳多樣性的物種。這種遺傳多樣性不單幫助農場飼養的雞在除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陸上茁壯成長,還成全了人們餵養這種美麗、奇特,或是鬼怪般長相的各種各樣的雞,從毛絨絨的烏骨雞一直到長腿的狼山雞(狼山雞,產於我國江蘇省南通市附近的狼山,因此得名)。

雞的崛起是「適者生存」的典型案例。為了了解它們令人驚嘆的能力,讓我們來試想,假如用來自其他牲畜的肉類來代替雞肉份額,將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替代雞肉的首先可能是牛肉?構成美國四分之一食用肉類的牛肉將會是代價最大的替代品。如果將每千克雞肉的空缺都用牛肉來填補,那麼,我們需要找到比原來養雞用地的10倍還要多的土地來飼養牛群,這比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全部加起來的面積還要大。

牛將飼料轉化成肉質的效率也遠比雞要低得多,即使我們採用完全集中的方式用全穀物飼料喂牛,那麼,為了得到同等數量的牛肉,我們必須要提供8倍數量的飼料。鑒於日益增長的食品需求已經使畜牧業佔據了地球上幾乎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積,所以結果很可能是空間不足。

那麼豬又怎麼樣呢?我們至少需要把現有豬的數量從10億翻倍到超過20億才能解決肉類短缺的問題。而且還要將這個星球上更多的土地轉化成農業用地,這是因為每產出1千克的肉質,豬幾乎要比雞多喂14%的飼料。

假如我們談到環境的話,那麼還有一個關於氣體排放的問題是不能避免的。與雞不同,牛羊依靠它們富含細菌的胃來發酵吃下去的食物,這個胃叫作「瘤胃」,此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甲烷。每產出1千克牛肉,牛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其中包括二氧化碳)數量幾乎是雞的4倍,羊肉則超過5倍之多。轉化成乳酪作為蛋白質來源的話,近乎加倍溫室氣體的排放,而轉化成豬肉則會增加排放的75%。要滿足世界對肉類永無止境的需求,不求助於雞,就相當於在全球變暖的問題上猛踩油門。

那別的禽類怎麼樣呢?鴨子和火雞看上去似乎是某種合乎情理的選擇,但它們有一些各自的短板。你不能把火雞和鵝放進狹小的圈舍,而且鴨子還需要水環境。你難以指望鴨子能在半乾涸的條件下帶著寄生蟲生存下去。儘管鴨子的適應性很好,但是它們的適應性還是不如雞。火雞並不算是高效的產蛋者,而沒有一個物種在同等飼料餵養的情況下,肉質轉化量比得上雞。鴨子和火雞有它們自身的優勢,但它們都不是雞的對手。如果單從蛋白質方面考慮,昆蟲遠較鴨子最有可能成為合適的替代者。

家雞的所有變種來源於原雞,基因測序也證實了這一點

雞拯救人類的生命

新生的昆蟲蛋白質市場可能會很好地發展,但與此同時,對海鮮的需求或許會受到波動,潛在造成不少漁業的崩塌。目前全世界漁業年產量8千萬噸。水產養殖可能會逐漸升溫,但它仍需要時間來增大產出(目前大約年產6千萬噸)以彌補所有那些雞留下的空缺。

一些國家或許能夠保證他們國內肉的需求量。比如,美國可以停止所有牛肉及豬肉的出口,並返回類似1950年之前的肉類飲食習慣。而對於那些美國西部人士,他們樂於開發一些基於植物的肉類替代品,像糙麥蛋白之類的食物(這些已經應用在被叫作「更少雞肉的雞塊」的食譜上面)可能會獲得大幅推廣。這樣的轉換可能會為環境帶來不一樣的生機。比如,假如我們把雞肉全部替換為豆子的話,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就會更低。雞每產生1千克的雞肉要排放6.9千克的溫室氣體,相比之下,豆類蛋白則只排放2千克。

但其他地方可能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在非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雞是最普通的市井食物,即使是最貧窮的人也能在自家後院養個一兩隻雞。一旦沒有了雞,就可能會引起患營養不良比例的驟然攀升。雞肉和雞蛋內富含賴氨酸和蘇氨酸,這是人體不能自行產生但卻必需的氨基酸。假如沒有雞通過雞肉和雞蛋來提供的動物性蛋白質的話,那麼世界將無法如今天這樣地存續下去。

除了從營養學角度考慮外,其實,雞還在社會生活中扮演了另一個更加隱秘而主要的角色:雞蛋是製造流感疫苗的關鍵。為了完成全世界每年4億劑量的生產,被培養的流感病毒株被注射進受過精的雞蛋,在這種無菌且富含營養的環境下,病毒迅速繁殖,之後得到充滿病毒的流體。一枚雞蛋近似等於一劑疫苗。

你可能想像不出流感病毒在雞蛋中生長得有多麼好。科學家們在實驗室里每年為全世界的流感疫苗培養病毒株。這是流感疫苗最為經濟的生產途徑。

美國設立了專項資金,以資助鼓勵尋找那些替代基於雞蛋的疫苗生產方法,部分原因是害怕假如雞有朝一日真的消失了該怎麼辦。也有人擔心H5N1型禽流感可能會將這顆星球上所有的雞掃蕩殆盡。

瑞士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叫作「Flucelvax」的替代品,它是在可卡犬的腎細胞系中培育成的,已於2007年(以Optaflu的名字)在歐洲獲得批准,2012年在美國獲批。儘管如此,這種藥物目前只被允許使用在18歲及以上年齡段的人身上,而且,它仍需要時間來擴大影響,以滿足全世界範圍內的需求。

假如雞消失的話,一個流感季僅美國就會造成5萬人死亡。如果再有新型豬流感或者類似的重大流行疾病爆發,那麼,人類面對它們的肆虐將幾乎沒有招架之力。

永別了,美味點心

當然,除去上述的暴亂、營養不良和疾病外,如果沒有了雞,我們渴望甜食的心也會倍受打擊。眾所周知,沒有雞蛋就很難做糕點。雞蛋是到目前為止最難被替代的糕點原料。麵粉倒還好,但是如果沒有了雞蛋,我們就失去了食品的結構和光澤。或許鴨蛋甚至是鵪鶉蛋可以頂替雞蛋,但它們的相對稀缺會使糕點變得相當昂貴。與此同時,換掉雞蛋也可能變得越來越常見,比如用嫩豆腐代替,用泡打粉和亞麻籽粉來發酵麵糰和塑形。這樣的別出心裁,可能會與二戰期間經歷過定量配給的情況極其相似。其中一些好的點子已經出現了它們的現代版本:美國頂級素食餐廳Plant的總廚賈森·塞勒斯聲稱,他已經掌握了不用雞蛋就能做出酥皮點心的方法。但即使是他也不得不承認,雞蛋有些時候是完全無法取代的。有些東西你沒有雞蛋就是做不了,比如蛋奶酥。

雞和雞蛋為我們提供最經濟且便利的人體所必須的動物蛋白。

當然,有關雞離去的結果也不完全都是壞事。會有更少的人感染沙門氏菌。這種最常見於生雞肉中的細菌,每年會使全世界11.5萬人死亡,幾千萬人患病。

關心動物福利的人士或許要為百億雞所面臨的現實而歡呼了,大多數政府將它們置於全無保護的法律之下,這導致雞短命以及慘無人道的生活。這下雞們終於能夠從被奴役中解放出來,即使可能是付出滅絕的代價。

人類學家史蒂夫·斯特弗勒在他的著作《雞》一書中探討了這種禽類工業化生產的歷史,他認為,雖然雞肉是世界農村貧苦人口的重要蛋白質來源,但其在經濟發達地區的退場或許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75%的雞肉都來自發達國家的規模化工業化生產。雞被飼養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幾乎沒有生活可言。這樣的方式來生產食物對工人、消費者和環境來說都不是好事。

那麼,雞的世界末日會是怎樣的呢?這種禽類越來越多地被集中到可容納百萬隻的巨大農場內,因此,這也使它們比大多數農村散養家禽更容易受到傳播性疾病的感染。十年前的禽流感奪去了亞洲1億鳥類的性命,現在似乎又再度抬頭。幾千年來雞都陪伴在人類身邊。每一年,它們都更加緊密地與人類的福祉聯繫在一起。當然,天不會因此就塌下來,但是,沒有雞的星球絕不是什麼好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喜歡在夜間綻放的一些美麗花朵!
地球上的那些讓人感到「奇怪無比」的一些生物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