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偏好書法作品的「羽瓦台」,你所不知道的建築、展館與館主

偏好書法作品的「羽瓦台」,你所不知道的建築、展館與館主

2019年6月,一個梅雨綿綿下午。

從虹橋公園一側望去,一個別緻的建築跳入眼帘,原木色的輪廓像一個畫框,框住了落地長窗里流動的人影。這流動著的人影,連同羽瓦台這個建築,成了公園裡的一張動圖,生動地成了一個小小的文化地標。

其實,上海有許多這樣隱於鬧市的美術館,因為不事張揚而精緻地活出了個性,也因為追求別緻而甘願著徐緩成長,反正一切時光流淌總是會有結果的,作為生活工作在這座城市裡的人,你不覺得城市的文化生活正在變得豐富精彩起來。

一個有特點的建築,王澍設計的

這棟風格獨特的兩層建築,由普利茲克建築獎首位中國籍得主王澍設計,同樣體現了他所一貫主張的「未來的中國建築沒有拋棄它的過去」以及「自然環保」建築設計理念。

那天,那裡正好有個「金良良書法篆刻作品展」開幕。

金良良是位年輕書法家,對他來說,把自己的個展放進大型美術館,太嫌隆重,放在一般的展館,又太普羅。而這棟小巧的兩層建築,設計得有個性,很對他的脾氣。更何況,此地還有一位與眾不同的館主,她喜歡有潛力的年輕人,願意為他們提供一個平台,將他們的藝術才華鋪展開來曬一曬,讓公眾認識、了解和欣賞。

從灰色水泥樓梯上去,未見人,就聽到館主陸天艷忽輕忽重的笑聲,與羽瓦台三字倒挺相稱。許多文化藝術界人都喜歡來此雅集,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丁申陽也常來這裡做些書法傳授,還為書法館題寫了館名。

館主陸天艷(左)與書法家丁申陽

出自文化之家,還是作家陸天明的堂妹、導演陸川的堂姑,陸天艷過往的經商經歷也多與文化沾邊。2014年,有人建議她經營一家香道館,她開始尋覓合適的場所,好不容易找了個合適的小樓,卻被人家捷足先登,做了海派清口的場地。等她尋到如今羽瓦台這個所在,經營香道的時間窗口似乎也已溜走了。

自小對藝術的喜愛,讓陸天艷萌發了將這棟小樓變成藝術館的想法。2014年底,經人牽線搭橋,陸天艷邀請到王澍操刀改建這棟普普通通的建築,設計定位是當代藝術館。「一開始做的是當代藝術,但其實我真正喜歡的是書法。後來我拜丁申陽為師,他建議為藝術館重新定位,還題寫了新館名,這也為長寧區平添了一處有特色的文化展陳地。」

上海惟一一家以「書法」命名的藝術館,就這樣誕生了。

一個有意思的展館,西湖泥塗牆

觀察羽瓦台的內部:灰黃的沙泥牆、斑駁的原木扶梯、凹陷的水泥地面,設計風極其帶感。這裡所有的材料都是原生態,塗牆的沙泥運自西湖,由一男一女兩位法國師傅吃住在工地,夯塗了一個月才完成的。冬暖夏涼無異味,這樣的裝修效果能有幾人知曉。房間外的陽台裝修了8個月之久,原因是工人給陽台上了漆,王澍堅持鏟掉,還原本色,否則不簽字。低調到不能再低調的色彩,正是為了烘托房間的主角——藝術展品。

這樣的設計風,是否合適中國傳統書法作品的展出呢?

走上二樓。見金良良的斗方、條幅、橫披,以原色簡單的木框裝裱,或掛、或豎、或擺。這一屋子篆隸行楷草和印譜,在當代設計風的展廳中,不僅不違和,反而很有感覺——混搭造就時尚。

再看周邊人,除少數師長親友,更多的是衣著隨意休閑的青年男女、剛剛放假的高中學生。書法家本人,麻衫短褲、白色跑鞋,這輕鬆也感染到了周邊人。這種在愜意中欣賞美的氛圍,正是陸天艷希望看到並且悉心營造的。

金良良書法篆刻作品展現場

除了時尚,陸天艷策展還有一個特點是溫情。這種溫情不僅體現在後台周到的茶水服務、專業插花師布置展廳、「細節控」到盛著玫瑰色氣泡水的高腳杯的細腰間必會束上一朵新鮮的玫瑰花,還體現在,她喜歡製造額外驚喜,讓觀者體驗到諸如感動、愛和開心之類額外的情緒福利。比如:精選一個特別的日子開展。今天的書法展,當儀式進行到最後,主持人請出書法家母親,擺上精心定製的蛋糕,母子相擁、切開蛋糕那一刻,來賓們才忽然發現,他們其實還被邀請參加了一個生日派對。一時間,看展的局外人也變成當事人,大家一起隨氣氛嗨皮起來——分享到快樂的人,想來走出書法館時,心情是不一樣的。

這並不是偶然之舉。之前的一個展覽,是上海青年翁慎言的書法展,陸天艷特意選擇「5·20」(我愛你)這個特別的時間,將翁慎言書法展和翁慎言結婚七周年慶糅合在一起。翁慎言以墨色筆法抒寫愛與情感,這樣純中式的愛的表達,對青年參觀者來說,不啻有著很強的吸引力。

一個有個性的館主,喝酒識內涵

至於書法館的經營,被陸天艷抹上了濃厚的個人色彩。她充分發揮擅長社交的雙子座特質,以「文人雅集」的形式,將這裡打造成書法愛好者的聚會切磋地、花道和茶藝友人的展示地……以陸天艷的性格,並不擅長挖空心思挖掘每一分可以變現的商機,比如出租場地。但是籍著這個時尚的地標和豐富的社交圈,陸天艷將自己變成了沙龍的女主,整合上海乃至外省書法家資源,展示上海的知名書法家、青年書法家,上海以外的北派書法家作品,並以展覽或交朋友的方式收集了不少的書法作品。

這樣的經營之道,對館主的個人能力要求頗高,比如社交的能力,因為將一批清高、散漫、感性的藝術家聚集起來,其實不是件容易事。比如鑒賞的眼光,館主的藝術素質決定是他是否能夠挑選到精良的作品。再比如:整合的能力,不單整合書法界資源,還要整合各方資源,和街道文化館合作延伸其展覽,招募上大美院志願者製作衍生品,還有媒體資源、經費資源、人脈資源等等。

陸天艷漫不經心地造就了一種看似沒有章法其實有著內在邏輯的藝術館經營方式,這個邏輯的內核依然是美術館收藏、展示、教育等功能,只不過因為小,各種功能就顯得不那麼清晰,但這恰恰又是許多人喜歡的特色。與眾不同,不正是做藝術的人刻意追求的。

書法館的經營,可以說每年不斷在往裡貼錢。但,那又如何?經營藝術館,本來就是個「有錢任性」的活兒,放長線才釣得到大魚,也可能放了長線,根本沒釣到魚。羽瓦台的租約為8年,如今5年過去了,問她租約到期後會否續租,陸天艷說「會」。

王澍給建築起名「羽瓦台」,據說因為他鐘愛「瓦」這種建材。而這「羽」,輕盈、散漫、隨心所欲,用來形容陸天艷的經營方法似也很貼切。

我們聊著天,看著陽台外雨絲細細掛下來,不小心,陸天艷又道出一個她辦展的遴選標準:「想來辦展?得先和我喝酒,你談吐不俗,你風雅有趣,你腹有詩書,這些條件具備了,接下去可以坐下來談展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京劇《紅軍故事》講述長征,傾情演繹紅軍精神
國寶大熊貓在滬隊伍壯大,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上海基地繁育、保護有積極貢獻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