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老照片:難得一見的12個職業,很多現在已消失

晚清老照片:難得一見的12個職業,很多現在已消失

晚清街頭的鞋匠。本文選取的12張老照片記錄了晚清市井的多個職業,可謂百業百態,生活氣息非常濃厚,我們從中可以了解時代的變與不變,也可窺見當時的貧窮與落後。

街頭流動的小吃攤兒。攤主挑著扁擔,前頭放著水、碗筷、食料等,後頭是火爐,走街串巷,哪裡有顧客招呼,就在哪裡停下來,非常靈活。不過,其衛生條件如何就存疑了。時至今日,這種傳統的售賣小吃的形式已難覓蹤跡。因為城市管理的加強,「行商」紛紛變成了「坐商」。

陪客人抽鴉片的青樓女子。青樓女子在社會上是一邊被鄙視,一邊為眾多的公子王孫、達官富豪所追捧。民間常說的「婊子無情,戲子無義」,就是對青樓女子和戲劇演員做出的輕蔑評價。那時候開青樓妓館是合法的,是一種社會腐朽現象。

街頭的剃頭匠。漢族傳統的觀念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所以不理髮,都是長發飄飄。而清軍入關後,強迫漢族男人剃髮蓄辮,於是街頭就出現了很多剃頭攤子。那時候的剃頭匠不光會剃髮、辮髮,還有按摩、采耳等技藝。清朝剃頭匠有兩個鮮明特點,一是只剃一種髮型,二是不為女士服務。不像現在,男男女女走進街邊的理髮店,想理什麼髮型就理什麼髮型。

北京官員的轎夫。清朝對於官員和平民乘坐轎子,設置了明確的等級。比如,京官三品以上,「輿頂用銀,蓋帷用皂」,「在京輿夫四人,出京八人」。地方總督、巡撫,可以用八名轎夫。到了同治年間,「京堂三品以下無乘轎者,以轎須歲費千金,一品大員始有多金可雇轎役也」。隨著交通工具的發展,轎子被淘汰,轎夫也轉行,現在各種車型的司機差堪比擬。

福建的劊子手。劊子手就是處決死刑犯的職業人員,比較小眾。這一職業大多是父子相傳。他們是時代的產物,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法治文明的進步,必然被歷史淘汰。

職業乞丐。晚清時期,國勢衰微、社會凋敝,帝都的乞丐數量比此前更多。來華外國人調查數據顯示,1878年,北京乞丐數量已經超過2萬人。盤踞在北京的這麼多乞丐,自成獨立的社會體系,有組織有紀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丐幫」。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向店鋪、富家大戶索要「封賞」。乞丐每天都會向自己勢力範圍內的店鋪要賞錢,一般是2個或5個銅板。

磨刀匠。自古以來直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磨剪子磨刀這個行業的生意都相當紅火,街巷中經常響起「磨剪子嘞戧菜刀 」的吆喝聲,那聲音響亮而清脆。當前這個手藝的消失速度之快,令人吃驚。我們用鈍了、用銹了的剪子、菜刀,很可能直接丟掉買新的,沒有誰願意磨磨再用了。

街頭的算命先生,一男子正在求卦。根據算命先生貼出來的廣告信息,三個銅錢就可以算卦一次,如果算出來你是大富大貴之人,那就要加錢了。清朝時期很多略通文墨的人,或者屢試不第的秀才,靠為人算命謀生。這個行當發展到今天可謂沒什麼變化,我們今天在街頭也能看到擺著桌子為人測字算命的。當然,進步也是有的,那就是出現了利用電腦算命的「高新技術」。

獨輪車夫。獨輪車俗稱「手推車」,是一種輕便的運物、載人工具,能夠在崎嶇的路面行進,但是不能在太過傾斜的地面運送重物,保持平衡需要車夫有一定的駕馭技巧。解放戰爭中,獨輪車發揮過重要作用,相信大家都聽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獨輪小車推出來的!」這句話。今天,獨輪車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寧波的傭人。僕役是清朝的「賤民」之一,主要為權貴之家的奢侈生活服務。清末民初,僕役擺脫了賤民身份,獲得了公民權。後來,這一職業獲得新的發展,以家庭保姆、餐館服務員等形態存在。

北京戲劇演員。晚清時期廣大百姓都愛聽戲,尤其是北方人特別愛聽京劇,皇宮內從未斷過鑼鼓聲。但奇怪的是,戲劇演員地位低下,常常被人看不起,只有窮苦之人才願意從事這一職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北洋時代老照片:華北發生大饑荒,饑民在餓死軍閥在打仗
1912年老照片:百姓慶祝溥儀退位,袁世凱控制著局勢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