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柴榮主張先統一北方,趙匡胤先南方,誰的主張更有效

柴榮主張先統一北方,趙匡胤先南方,誰的主張更有效

「太祖誓約」的兩項內容:善待柴家、不殺士大夫(大臣)及上書言事人都提及了。但是,對趙匡胤有沒有這麼說過這些內容,甚至刻石留予後代皇帝則有不同看法。綜合各類觀點,我認為:

(1)「宋太祖誓約」被作為「專有名詞」到被質疑的歷史簡說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顧炎武在歷史研究中正式提及此事,並將其與宋朝的文治武功問題掛鉤,從明末清初開始「太祖誓約」就成為研究宋朝政治的一個學術名詞。人們雖然有所質疑,但是並沒有對其進行解說。主要原因就在於:它所說的內容,基本符合宋朝的歷史。它存不存在反倒不重要了。

直到1941年,張蔭麟先生才首次正式提出對「太祖誓約」存在的質疑,他認為「宋太祖誓約」並不存在。原因很簡單:「太祖誓約」存在的記錄都是南宋歷史,北宋沒有。從此直到今天,對於「太祖誓約」是否存在還處在爭論中。

(2)「太祖誓約」存在的可能性比較低,所有證據都是宋高宗以後才出現的,只是為了政治需要而已

南宋建國前後,從皇帝到精英階層普遍出現兩種思想傾向。其一:貶低王安石變法;其二:抬高宋太祖的歷史地位。論與宋高宗的遠近程度看,宋太宗子孫並非絕跡而選擇宋太祖一脈,就是第二種思想傾向的表現。

而「宋太祖誓約」,無論是曹勛《北狩錄》(北狩見聞錄)、王明清《揮塵後錄》、署名為陸遊的《避暑漫抄》、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他們談的都是南宋歷史,憑空而出的「誓約」其思想基礎就是我們上面說的兩個思潮。

署名為陸遊的《避暑漫抄》,承認北宋的大臣們都不知道這個誓言。但這個陸遊真的是我們熟知的陸遊嗎?其次,北宋都不知道,南宋大臣們憑几個人的不知真假的口口相傳就是歷史定案了嗎?更重要的是,李成晴根據該書的語言特色、語法、習慣性叫法等認為《避暑漫抄》乃是明朝書商編纂而成的偽作,主要就是為了賣書而已。

例如該書28條史料中有24條為唐宋筆記小說或陸遊去世後的作品,主要是對各種筆記小說的複製剪切,例如對《四朝聞見錄》地剪切。

(3)宋徽宗是否真的讓曹勛代傳所謂的「誓約」很可疑,同時,北宋、南宋的大臣雖然殺的不多,但狄青、岳飛等也都是假文人之手為之,因此,「不殺大臣」不用刀殺、皇帝不出面而已

更重要的是,曹勛這個人自祖父、祖父到己三代都是宋徽宗的「御用文人」,曹勛也是梁師成的親信,其為人素為士大夫不恥。

由此,「誓約」更大的可能是南宋趙構君臣為了體現自己的「合法性」以及向士大夫獻媚共同導演了一個節目。

當然,演習總要有基礎,這個基礎就是歷史積澱:宋朝皇帝與士大夫共掌天下的格局。但在這個格局之下,被假他人之手殺害、逼死的人何止岳飛、狄青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1895年後日本還不是列強,1905年成為世界玩家
1904年前美國支持日本,1905年後為何支持沙俄?利益使然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