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安十二時辰中,這位86歲老人,為什麼最好命

長安十二時辰中,這位86歲老人,為什麼最好命

在最近口碑爆棚的長安十二時辰中,小編髮現了一個寶藏人物。

靖安司的何監在解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這首詩時,說這是他自己的詩,小編驚呆了!這不是賀知章的《詠柳》嗎?這個韓童生飾演的老大爺是賀知章?

後來去確認了下,還真是。

他是劇中主線人物李必的授業恩師,時而不羈,時而怪誕,騎著毛驢兒飲著酒,表面神神道道,實則大智若愚。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賀知章,可以說是大唐最好命的人

做官50年,歷經4帝

賀知章,字季真,他是古代詩人里最長壽的一個。他活了86歲,比南宋時的陸遊還多活了一年。

其次,他仕途一帆風順,做了近50年的官經歷4任皇帝。別人都是伴君如伴虎,他卻一直都是皇帝面前的紅人,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有什麼事都要聽聽他的意見。

他退休時,皇帝特設帳幕,命百官餞行,這樣盛大的場面足見唐明皇對賀知章的重視和尊敬。唐明皇不僅命人辦理了這些事,更親自賦詩為其送行

在《送賀知章歸四明》的序言中,唐明皇將賦詩贈行的來龍去脈做了說明:

天寶二年,太子賓客賀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賦詩贈行。"

在唐代,道教盛行,一個人看淡紅塵、轉而入道是一件極平常的事。但像賀知章這樣,位極人臣而致仕,離開時不僅有百官餞行,更有皇帝親自設宴餞行、賦詩相贈,不僅在那個時代絕無僅有,縱觀歷史,更是史無前例。

甚至在他去世後,新皇帝唐肅宗還覺得他生前的官不夠大,非要給他追封個更大的官才算是得到一點心理安慰。

744年,賀知章回到故鄉。他當年的夥伴都已去世,現在的晚輩也把他當外地人,反而問他:「大爺,哪來的啊?」

於是就有了那首《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想來彼時彼刻,他定然是有些悲傷的吧。

教科書般的為官之道

他經歷四位皇帝,混跡朝廷五十餘年,還能全身而退、載譽而歸,這與他的人生觀念和為官之道密切相關。

賀知章在37歲時就被被武則天欽點為狀元,取得學歷、帝都落戶、解決編製。

彼時,正是朝廷內風起雲湧的時刻。「擁李派」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恢復李氏江山,「擁武派」則站在武則天侄子們一邊,「後宮派」的張氏兄弟也大權在握。

賀知章只要稍微抬頭,滿眼望去全是大腿。他隨便去抱一條,就會有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

可賀知章卻甘願做一個朝廷小透明,每天默默無聞的上班打卡、下班簽到、回家吃飯。一般來說,這樣的人很難混出頭。

直到722年,64歲的賀知章依然是一個小官。從七品,相當於副處級。

如果生活在現代,會有無數篇文章diss他:《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你的同齡人已經拋棄你》、《世道變壞,是從狀元不得志開始的》......

人們不會關注他這一輩子過的是否幸福,也不關心他想要的是什麼,只會用他跟別人比較,滿足自己的意淫。

賀知章不在乎,他一輩子只是埋頭苦幹。當大腿折了,抱大腿的人都茫茫然無所歸依,只有小透明賀知章穩坐釣魚台。

正是那一年,唐玄宗把都城遷回長安,也把賀知章調入麗正書院,參與編書的工作。賀知章時來運轉。

僅僅4年時間,他就從七品官升為禮部侍郎,後來又做了正三品的太子賓客、秘書監。用前半生的積累,換來後半生的功成名就。

那些年,賀知章的口頭禪只有6個字:別著急,慢慢來。

他率真赤誠,似閑雲野鶴般的世外高人,又有仙風道骨般的處世境界。他出入官場五十年,遊刃有餘,舉重若輕,從未遭受貶斥,可謂官中完人。

據《唐才子傳》記載,其為官期間,未嘗有阿諛奉承、結黨營私、貪贓枉法等劣行。他能本真待人,在皇帝面前也能遊刃有餘,仕途通達,可見賀知章的人格魅力了得。

朋友滿天下

而除了仕途順利之外,賀知章一生結交了不少朋友,其中很多都非常有名。

開元二十三年,李白來到長安,在紫極宮遇到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並呈上袖中的詩本,恭恭敬敬地請他品評。賀知章看到最右邊寫著三個字:蜀道難。

這首詩的開頭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他: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這氣勢!這用語!一般人誰能寫得出來!

他迫不及待地讀完了整首詩,看到左下角有三個字的落款:李太白。

賀知章激動地拍著李白的肩膀,誇道:「你就是天上貶謫下來的仙人哪!走,我們喝酒去!」

從此後,李白「詩仙」、「謫仙人」的名號就被傳開了。

話說那次喝酒兩個人都沒有帶錢,賀知章還把自己腰間佩戴的小金龜抵了酒錢,這也是典故「金龜換酒」的由來。

雖然兩人相差四十歲,但是不妨礙他們成為忘年交。在賀知章離世之後,李白飽含深情地寫下《對酒憶賀監二首並序》,其中回憶起二人當日月下對酌的場景,不免潸然。

《對酒憶賀監》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一次金龜換酒,一生知己相交,一個仕途坦蕩衣錦還鄉,一個卻空有抱負難以報國,「其中折辱心酸,如何能解……」和李白一樣,賀知章也愛喝酒,還因此喝出了名,位列「飲中八仙」第一位

雖然他流傳下來的詩並不多,也就20首左右。膾炙人口的就兩首,但是他卻被後人稱為「詩狂」,和「詩仙」、「詩聖」等並列為唐詩巨擘。

他還是個書法家,草書寫得特別好,和「草聖」張旭經常在一起切磋書法,張旭被人稱做「書癲」,他被人稱作「書狂」,真是「癲狂」到一起了。他們和當時的另外兩位吳中名士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

有尺度之狂是為真狂

晚年的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可在他的詩歌里卻很少能讀出狂意來。

或許那個時代不乏狂人,李太白仰天而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王之渙登上鸛雀樓一字一句緩緩吟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就連杜甫這個悲苦詩人也曾有過「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的狂傲。

或許在那個才華從不稀缺的時代,詩人的狂便是一種合理的存在,而賀知章的狂,卻多了一些從容。他的狂,是不拘小節,縱情不羈的豪邁;他的狂,是為官多年,恪盡職守的尺度;他的狂,是玄宗賜詩,百官送行的敬重。他狂得有尺度,做了幾十年太平官,盡忠職守,毫不懈怠。

他狂得有度量,他沒有架子。他不拘細行舉薦李白、李宓等人,他和孟浩然、杜甫等後輩都能相處得悠然自得。

賀知章的一生更懂得什麼是分寸,他不拘細行,卻暗自有度。他喜好交遊,上自公卿、下自百姓;他飲酒、談詩文、參禪論道,不涉政治、不求利益、不拉幫結派。他提攜後進,善識人才,亦與王昌齡、嚴挺之、李邕、顏真卿的父親顏惟貞等交好。

若以現代標準而論,賀知章就是典型的健全人格,智商情商俱佳,心理健康,教養修養雙優,故被時人評為:雍容省闥,高逸豁達。

試問,這樣的賀知章,又怎會不好命?

本文轉載自「學國學網」,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名家筆下的夏天:西瓜甜、香瓜香,一碗酸梅湯
古人說「夏日午睡」:夏日睡方還少年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