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重大突破!中國科學家攻克難題,新材料將讓戰機在雷達上徹底消失

重大突破!中國科學家攻克難題,新材料將讓戰機在雷達上徹底消失

撰文:利刃火火

據報道,中國的技術人員在戰機的隱身材料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據描述:新的隱身技術能夠使得戰機更輕,更不容易被敵方雷達所偵測,而關鍵是新的隱身技術的成本反而變得更低。

據了解,這項高新技術是由四川成都的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發出來的,這項新技術能夠對雷達發出的電磁波信號構建詳盡的數學模型,並加以分析。憑藉新模型和材料上的突破,科研團隊開發了一種被稱為「元表面」的膜,它可以吸收迄今為止頻率最廣的雷達波信號。

目前,低可偵測性(即隱身性)技術的實現方式是通過構造特定的物體外形特性,將電磁波向平行角度折射,改變反射訊號的方向,但這項技術主要用於水面艦艇,至於空間有限的戰機,一般通過運用等離子、雷達波吸收材料等塗層或表面物質的形式來減少或吸收反射訊號,但是該技術僅對特定頻譜有著低可偵測能力,全面性不高。隱身性技術的高門檻也是為何研製出五代機的國家屈指可數的主要原因。

根據科研團隊中的一員透露,在最近的一次測試中,這項新隱身技術就成功將0.3到40GHz的反射雷達信號強度降到可偵測閾值以下。上海復旦大學材料系的隱身技術專家並沒有參與這項工作,但是一位專家表示,如果未來的隱身戰機裝備上這項新隱身技術,那麼將會在世界範圍內所有在役的軍用雷達系統上「徹底消失」。「這種隱身技術的應用波段範圍真令人難以置信」,一名研究人員表示:「經過測試後,我們發現1到22GHz之間的吸收效果是最強的。」

發展廣頻段雷達隱身技術是很關鍵的,雷達偵測信號的頻率越低,雷達的偵測範圍就越大;越高的頻率偵測效果也越好,但相應會犧牲偵測範圍,所以各國都會相應的搭配不同頻率的雷達組合使用,用以進行多頻段偵察,所以對於光電技術研究所而言,這項技術的突破具有十分大的價值。

北約方面採用的中型擴展防空預警雷達,工作頻率範圍是0.3到1GHz,美國部署的「薩德」反導系統一直以來被認為性能優異,其工作頻率也只在10GHz左右。而一些機場安裝的極短偵測距離(一般僅有數公里)的高頻雷達,用以偵測地面上的車輛和飛機運動,一般頻率也不會超過20GHz。所以換句話說,如果戰機搭配使用最新的隱身技術,隨便其「怎麼折騰」,也無法被敵方的雷達所發現。

這項技術用途極廣,除了運用在戰機上,包括地面車輛、衛星等未來都有使用隱身技術的前景,中國科學家在探索新材料的路上已經越走越遠,並將其中一些科學成果運用到了實踐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谷火平 的精彩文章:

殲10部署西沙,遼寧艦編隊從太平洋返回,直奔南海而去
主力戰艦撞船後「搶救無效」被拋棄,挪威:這個錢我們可花不起

TAG:谷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