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西方並不是青睞定裝彈,我軍也不是偏愛分裝彈,一切皆是戰爭考慮

西方並不是青睞定裝彈,我軍也不是偏愛分裝彈,一切皆是戰爭考慮

所謂分裝彈和定裝彈,其最大的區別就是發射葯筒與殺傷彈丸是否歸為一體,這二者雖然各有千秋,但是承襲蘇系衣缽的我軍實際上從建國以來就在某些型號的火炮上獨愛分裝彈,對定裝彈嗤之以鼻,而反觀美系裝備國家就更青睞定裝彈,分裝彈在小口徑火炮中幾乎難得一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美蘇系之間的區別呢?

(我軍152毫米分裝彈)

對於小口徑火炮而言,不管是哪種流派,大多數都是使用定裝彈,因為射程有限,利用火炮射角可以比較靈活調整打擊距離,附加多餘藥包並沒有多大意義,小口徑火炮的炮膛承壓能力也非常有限,使用強裝葯還容易發生炸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小口徑火炮重量小,即使將發射藥包和彈丸裝在一起也沒多重,一個普通士兵完全能夠搬動,完全不影響戰鬥。

(小口徑定裝彈,其實就是放大版子彈而已)

而對於大口徑的身管火炮而言,東西方都是偏向於分裝彈,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重量太大,以美軍普遍使用的M107系列155毫米炮彈為例,其彈丸質量43千克,標準裝葯約7千克,如果兩者結合成定裝彈,總重量將會超過50千克,即使是強壯的黑人大兵也很難搬動。因此從全世界來看,100毫米以上的榴彈炮和加農炮多採用分裝彈也就不足為奇了。

(155毫米炮彈太重,裝彈不容易)

除了質量考慮外,分裝彈還具備一些其他優勢,比如可以通過藥包的數量自由的調整火炮的射程,尤其是使用強化裝葯後能夠比較明顯的提高炮彈初速和射程。只不過在藥包的使用上,美系使用較多的是全可燃藥包,直接用紙或者紡布包住發射葯,炮彈發射完畢後,藥包全部燃燒成煙,基本不留灰燼。而蘇系的金屬藥包在發射葯燃燒完畢後還要進行退殼,彈殼一般回收利用後還可以進行復裝。

(先裝彈丸,再裝藥包)

美蘇系炮彈區別最大的其實是坦克用尾穩穿甲彈,美英等國坦克多使用120毫米定裝彈藥,而中俄等國則多採用125毫米分裝彈藥。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中俄兩國坦克大多安裝轉盤式自動裝彈機,而裝彈機受限於坦克內部的狹小體積也做不了太大,因此對於彈藥的長度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為了減少炮彈長度,只能被迫採用發射藥包和彈丸分離的方式。

第二、採用定裝彈裝填彈藥時,只需要將炮彈一次性推進炮膛就完事,而分裝彈卻只能先裝彈丸,再裝發射葯,而西方認為坦克的生死主要決定於前十發炮彈,使用定裝彈加人工裝填持續射速雖然比不上自動裝彈機,但是前十發爆發射速絕對不落下風,既然二者不分伯仲,何必使用結構複雜而且可靠性不佳的自動裝彈機呢?

第三、穩翼穩定穿甲彈的穿甲深度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炮彈長徑比,簡單點說就是穿甲彈的彈芯越長越有利於穿甲!定裝彈因為發射葯筒與彈丸一體,可以將彈芯直接深入發射葯筒,相比分裝彈只有彈丸長度的彈芯而言,更有優勢。正是因為同口徑下,分裝穿甲彈穿深不如定裝穿甲彈,因此蘇聯將坦克主炮口徑提高至125毫米,而西方目前還大多停留在120毫米口徑。不過我軍的最新的99A式坦克已經安裝了新型的豎置轉盤裝彈機,完全能夠使用長徑比更大的穿甲彈,性能完全不輸西方最新產品!

(豎制自動裝彈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史吐槽君 的精彩文章:

潛艇水下航行時發動機是不是都需要空氣?這一技術由德國人首創!
印度因這一技術落後無法製造合格的大口徑火炮,中國卻後來居上!

TAG:軍史吐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