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場老大老二打架,死了老三的競爭,讓李嘉誠成了首富

一場老大老二打架,死了老三的競爭,讓李嘉誠成了首富

文/華商韜略編輯/伊然

「你創造機會,才是最好的途徑。」

1997年,深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的香港,房價斷崖式下跌,股市風雨飄搖……特首董建華的表述是:經濟逆境,共度時艱。

一片蕭殺中,李嘉誠卻在此間超常爆發。

其中的關鍵轉折源自一筆偉大交易,這筆交易不發生在房地產,也不發生在香港,而是發生在遙遠的歐洲,新舊世紀交替以及信息產業升級換代的驚濤駭浪里。

這筆交易,鞏固了李嘉誠的華人首富地位。

1993年,李嘉誠面臨一個抉擇。他旗下的「和記黃埔」與英國宇航合作推出的第二代無線電話(CT2)服務「Rabbit」,進入到第四個年頭,依然前途茫茫,而新一代無線通信已在蓬勃發展。

李嘉誠的最終決定是:關掉已因技術落後無力回天的「Rabbit」,大舉進入新一代通信業務,即加大投資力度,培育後來大名鼎鼎的Orange(「橙」),並安排最仰仗的愛將霍建寧親自挂帥重整再出征。

藉助新一代通信業務的蓬勃,不幾年,霍建寧就將Orange做成了英國第三大行動電話運營商。1996年,以Orange為核心的Orange plc還同時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和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並成為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成份股公司中表現最好的個股。

風光一片大好之時,一貫重視風險管控的李嘉誠,卻提早洞悉危機,思考起了如果壞事來臨,要如何應對?

李嘉誠後來曾這樣回顧他當時的憂慮:

「我看到三個現象∶1、話音服務越來越普及,增長速度雖然很快,但行業競爭太大,使得邊際利潤可能減低;2、數據傳送服務的比重越來越大,增長速度比話音要高很多;3、在科技通訊股熱潮的推動下,流動通訊公司的市場價值已達到巔峰。」

另一個巨大壓力是,Orange雖然已是英國第三大,但基本上也只能是第三大。歐洲的前兩大電訊巨頭英國沃達豐(Vodafone)和德國曼內斯曼(Mannesmann)已為爭奪龍頭地位打得不可開交。老大和老二打仗,最後卻死了老三,這在古今中外都屢見不鮮。

李嘉誠開放性地尋找著扭轉局面,其開放在於:價格合適,就賣掉Orange。

Orange有作為第三的不足,也有作為第三的獨特價值——沃達豐與曼內斯曼,誰能買下Orange,誰就可以坐地成為真正的老大。

如能激發兩家競買Orange,一定能賣個好價錢。

只要老闆一句話,他就總是有辦法的霍建寧,很快把一場老大和老二打仗可能死掉老三的惡戰,成功扭轉到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新局面。

Orange可以出售的口風剛剛吹出去,沃達豐與曼內斯曼就爭著搶著上了門。

關鍵時刻,幾乎在焦急度過每一天的李嘉誠,沒有給霍建寧任何壓力,幾十幾百億的價碼也都由霍建寧相機行事。

多番博弈之後,1999年10月21日,李嘉誠在香港興高采烈地宣布了最終的答案:「和黃」決定出售其持有的Orange plc總計49.01%的股權給曼內斯曼,交易總代價包括:相當於港元264億的現金、相當於港元214億的由曼內斯曼發行的三年期歐元浮息票據,以及曼內斯曼10.2%的股份。

消息傳出,全港沸騰。

最終,在是年的財報上,「和黃」從這一筆交易中獲得了1180億港元的溢利,創造了香港開埠以來的企業最大盈利紀錄。

這都還不是贏家的全部。

曼內斯曼收購Orange不到半年,2000年2月,在家門口丟了Orange的沃達豐咽不下這口氣,以1850億美元的交易額直接把曼內斯曼給合併了,寫下世紀併購大案。作為曼內斯曼重要股東的「和黃」接受了這個交易,並最終獲得了合併後新公司5%的股權,再次獲得500億港元的溢利。

只用5年左右的時間,就將一項原本陷入困局而且累計投入不過百數億的業務,變成了溢利高達1680億港元的大買賣。

李嘉誠的華人首富地位再難有人撼動。

1999年春節開始,中央電視台播出了李嘉誠親自現身說法的大型公益廣告——「知識改變命運」。

「知識並不決定你一生的財富增加,但是你的機會就更加多了。你創造機會,才是最好的途徑。」李嘉誠在片中強調說。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100億美元!今年為止最大半導體併購案誕生!
1000封信打開市場,旺旺老闆:街頭一年,更勝讀書三年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