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永明延壽禪師:行善沒有感應的原因

永明延壽禪師:行善沒有感應的原因

永明延壽禪師:行善沒有感應的原因

問:既贊眾善,報應非虛。云何有勤苦求者,全無克證?

答:修善之人,自有冥、顯二益。《法華玄義》四句料簡:

一、冥機冥應:若過去善修三業,現在未運身口,藉往善力,此名為冥機;雖不見靈應,而密為法身所益,不見不聞、非覺非知,是名冥益。應身應,是顯應;法身應,是冥應。

二、冥機顯益:過去植善而冥機已成,便得值佛聞法,現前獲利,是為顯益。如佛初出世,最初得度之人,現在何曾修行,諸佛照其宿機,自往度之。

三、顯機顯益:現在身口精勤不懈,而能感降,道場禮懺,能感靈瑞。

四、顯機冥益:如人雖一世勤苦,現善濃積,而不顯感,冥有其利。

若解四意,一切低頭舉手,福不虛棄;終日無感,終日無悔矣。

《萬善同歸集》節錄(附白話)

譯文:

問:既然你稱讚行善的報應真實可信,為什麼有人勤苦行善,也不見有明顯的驗證呢?

答:修行善法的人,有明顯和不明顯的兩種感應利益,天台智者大師《法華玄義》對此有四種分類解釋:

第一種,冥機冥應:如果過去世善於修行身口意三業,現在世雖然暫時沒有三業行善,但是可以憑藉往昔善業之力,這是冥機。雖然此人不見佛菩薩的靈應,但是密為諸佛法身所利益,而自己本身不見不聞,也不會覺知到這種利益,這叫冥益。感應到諸佛應化身對自己的利益,是顯益;感應到諸佛法身對自己的利益,是冥益。

第二種,冥機顯益:過去世種植善根,其冥機已經成熟,便可以值遇佛陀,親聞佛陀說法,現前獲得利益,這是顯益。比如佛初出世時,最初得度的人,他們當時並未曾修行,但是諸佛因為與他們有宿世善根機緣,所以會自行尋找他們並度化之。

第三種,顯機顯益:現在世至心修行,身語意三業都精勤不懈,而能感應諸佛降以祥瑞,比如道場禮拜諸佛,懺悔業障時,能夠感應諸佛菩薩之靈瑞(比如禮懺時,見光見花,甚至見諸佛摩頂等善相)。

第四種,顯機冥益:比如有人雖然這一世都勤苦修行善行,現世善業集積深厚,而並沒有明顯感應到諸佛菩薩顯示祥瑞的跡象,但是暗地裡,有其深厚的利益。

如果理解了這四種感應利益的區別,那麼修行善業時,一切低頭舉手之福,都不會虛棄;即使終日沒有明顯感應,也終日無悔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智慧人生: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真學佛行者,將視一切眾生,為己多生父母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