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出行3.0時代,要從汽車製造商的「自我革命」開始「GGAI頭條」

出行3.0時代,要從汽車製造商的「自我革命」開始「GGAI頭條」

未來的出行生活會是什麼樣的?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確未來出行是汽車 AI 5G還是5G AI 汽車?

主次的排位,意味著誰是未來出行模式的牽頭人角色。

出行的1.0時代,僅僅是改變了供給模式,租車平台讓更多用戶可以選擇汽車出行的方式。出行的2.0時代,由傳統的巡遊計程車到網約車、分時租賃,這其中互聯網平台是主角。

但無論是1.0時代還是2.0時代,只是改變了出行的方式(對於用戶來說,僅僅是增加了多種選擇),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出行體驗,甚至出行的核心工具——汽車本身的乘坐體驗還很差。

這背後的根本原因在於汽車本身的功能和體驗(比如主動安全、座艙智能化、數字化等等)配置。這一問題在近幾年不僅成為了汽車行業熱烈討論的問題,同時也被普羅大眾所關注。

原因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自動駕駛技術因為感知感測器性能的提升、超強算力AI處理器的日新月異、神經網路演算法的推陳出新等等,讓整個汽車行業的從業者看到了自動駕駛技術成熟的希望。儘管,在具體的落地方向上各持立場。

另外一方面,消費者感受過共享單車帶來的衝擊,同時常常被各地車牌、限行、車位等諸多問題困擾,如果有一種告別這些煩惱的新的出行選擇,定會樂於接受。

有著上百年歷史的汽車,一直以來的承擔著人們出行工具的職責,目前要面臨的是如何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如果汽車可以成為一項服務,不需要擁有即可自由享用,那麼一定會備受青睞。

7月15日,長城汽車宣布將告別傳統功能車時代,打造基於5G AI技術、以體驗驅動、帶給用戶全生命周期體驗與服務的出行機器人,同時聯合騰訊、阿里、百度、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華為和高通8家戰略夥伴共建全域智慧生態。

長城提出的出行機器人是否能滿足人們對未來出行的想像?換句話說,車本身不尋求自我革命,現有出行模式已經觸碰到天花板。

一、未來出行的可知與不可知

長城汽車提出未來出行機器人將會圍繞AI生活、AI夥伴、AI出行三大產品主張。AI生活意為可變換空間 主動完成多種任務,AI夥伴則是拉近與用戶的距離,讓冷冰冰的汽車能懂人情冷暖,體貼入微,AI出行則是做出行服務管家,用車服務生態聚合(O2O2)從線上、線下服務好用戶的出行。

這些是傳統功能車作為出行工具所匱乏的地方,也將會是下一代出行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具體下一代的出行生活會是什麼樣的?需要等待未來真實的走到人們面前,才能感知到。

出行機器人是一個有感知、溫度、有情感的夥伴,目前的汽車是不具備有這些屬性的。要改變傳統汽車出行工具的屬性,需要讓汽車增加類人的智慧、情感,以及比人更通達的的服務體系支持。

汽車領域目前迎來了行業推動的技術變革,汽車在感知、智慧等方面有了技術替代的可能。越來越多的超強算力處理器推出,靈敏多維度的感測器讓汽車能夠變得耳聰目明,不斷升級的通訊技術讓汽車有了超視距的感知能力,同時讓移動互聯網時代改變人們生活的場景在汽車中復現。

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汽車在技術上的升級迭代,只有在真實的使用過體驗中兌現,才能被感知到。但對於從業者,需要提前於時代做出規劃和決策。

二、開放的前提是並存

出行機器人是長城汽車做出的一個探索,將以「5G AI」為基礎,同時聚合車服務生態,打通實現未來出行生活的完整閉環。

實現這一目標,OEM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但同時也要與行業中的實力派選手合作。此次長城汽車與互聯網巨頭騰訊、阿里、百度,分別正式簽署生態合作協議,同時與也中國三大通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以及高科技公司華為和高通展開具體的生態合作。

5G是車端高速通信中重要的一環,高通、華為是全球5G標準制定的主導者,同時也是5G通訊晶元的兩家核心供應商。此前在上海車展,高通已經與長城汽車達成戰略合作,通過驍龍汽車5G平台,支持應用低時延數千兆比特傳輸速度、車道級導航精度和完整的集成式C-V2X解決方案。

除了在5G領域領先以外,眾所周知,高通是全球頂級的手機核心處理器晶元廠商,近幾年也開始深入研發汽車的AI核心處理器,其推出的驍龍820A汽車平台已經能夠支持智能座艙、ADAS應用。

相比傳統汽車級核心處理器晶元廠商,高通快速迭代,適應市場需求的發展速度正在爭取到越來越多的OEM夥伴。長城汽車此次與高通的合作,將進一步拓寬到面向下一代的車載智能晶元領域。

當然,華為在5G以及AI領域的實力也毋庸置疑,長城汽車與華為的合作,將圍繞整車智能化,雲服務和大數據,推進全面合作夥伴關係。

高通和華為在核心業務上既有重疊也有互補的地方,長城汽車能夠攜手兩大合作夥伴同台亮相,足見對開放生態聯盟的重視。同樣的情形也可以在三大運營商以及BAT的同時加入生態聯盟的舉動可見一斑。

三、三大運營商促全域在線

長城汽車與三家運營商的合作,則將圍繞5G展開,共同實現車聯網的全域全時在線,對用戶提供的服務與體驗實現「保鮮」。

國內三大運營商同時承擔了國家在通訊領域的升級迭代,各運營商也有自己的側重,3G時代聯通獨領風騷,4G時代移動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路。工業和信息化部在5月份超預期發放首批 5G 商用名單: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和中國廣電四家分別獲得 5G 商用牌照。

在2019年,三大運營商將投入巨資加快5G的基站建設,移動計劃在 2019 年投資約172 億元完成 3 萬至 5 萬個基站建設,電信 計劃投資90億元建設 2 萬個基站,聯通預計建設約 2 萬個基站,投資 60 億至 80 億元。預計到2025年,中國28%的移動連接將通過5G網路運行,將佔到全球所有5G連接數的約三分之一。

對於汽車行業而言,5G的普及不僅意味著高速通訊的網路,同時還會解決過去幾代車聯網發展中流量資費掣肘的問題。為實現出行機器人的落地目標,長城汽車將在未來2-3年內不斷迭代,從發布之日起上市的新車將實現全生命周期在線。

當永遠聯網在線成為車輛的基礎設施時,OEM才能在為用戶提供相關的線上線下服務時,得到用戶的及時反饋,並更新升級相關的產品服務。這在現有的4G網路時代,是很難做到的。

四、BAT湊齊O2O2生態

當然保證聯網只是第一步,豐富線上應用,建立服務端生態,是互聯網公司所擅長的。為了將移動互聯網時代建立的終端服務生態,在未來的出行時代重新發揚光大,需要聯合互聯網巨頭共同推進。

長城汽車與BAT三大互聯網企業的生態合作,將圍繞車服務生態聚合(O2O2),線上到車上(Online 2 On Vehicle),線下到線上(Offline 2 Online),深入挖掘可向用戶持續提供的服務內容。即使是互聯網巨頭,也各有自己所擅長的領域,而開放便捷的出行服務,必然離不開不同巨頭的合力。

比如在內容、娛樂、用戶運營方面,長城汽車將聯合騰訊,圍繞智能座艙、數據中台、數字化用戶運營、共享出行等領域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車載地圖導航方面,是高德地圖所長,與阿里的合作將基於阿里高德導航和其LBS大數據打造自己的用戶運營能力;與百度的合作則是基於小度車載OS 進行深度聯合運營。

以上這些各個領域的巨頭,事實上在相關領域層面都有競爭和同業的關係,雖各有所長,但都在整個領域都做了全面的布局,因此能將這些合作夥伴同時組成一個朋友圈,可以看出長城汽車建立開放生態聯盟的用心。

畢竟合則立,單打獨鬥能稱王的時代早已遠去。告別傳統的封閉供應鏈合作模式,是汽車製造商向未來智能化出行轉型的第一步。

五、改變,勢在必行

隨著汽車和科技行業的碰撞和融合,過去幾年所謂科技行業「顛覆」汽車行業的論調在現實中可能大為不同。

首先,我們需要肯定,互聯網及通訊行業將是未來汽車的關鍵推動者。隨著我們轉向一個圍繞軟體為中心的汽車新時代,科技和汽車行業必須繼續更緊密地合作。

幾乎每個人都認識到,交通運輸將在未來幾十年發生變化。汽車製造商擁有造一輛「好車」的經驗(這保證了作為一輛車,最基本的安全和把用戶送達目的地的能力),而科技公司在開發軟體和電子產品、降低成本同時提高性能、體驗方面擁有獨特的能力。

合作,才是未來。

從安全的角度來說,汽車正在改善司機和他們周圍其他車輛的安全運行,從A點到B點少了很多麻煩,整個過程也很有趣。未來幾年,汽車工業有望進一步發展,使我們更接近互聯和數字化的環境。

此外,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在汽車按需定製方面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自動駕駛汽車的到來,以及未來作為移動出行服務的潛力,將大大提升出行效率、用戶體驗及安全。

不管汽車公司喜不喜歡,他們的行業正在成為一個科技行業。幾乎所有實力強大的科技公司都在競爭,看誰能為自動駕駛、車內娛樂、甚至推進互聯生態系統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正如從馬車轉向汽車一樣,對於那些不想快速改變的公司來說會變得越來越艱難,而抱著開放共生心態的公司會更快融入行業發展的新節奏。

Thomas Watson Jr.在設計IBM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時所說的話:「我堅信,任何組織為了生存和取得成功,都必須有一套健全的信念,並以此為其所有政策和行動的前提。其次,就是忠實地堅持這些信念。最後,它必須準備好改變自己的一切」。

很明顯,任何行業面臨的最大風險都是自身無法改變,如果不改變,當下一波技術浪潮塵埃落定時,洗牌也就開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工智能汽車 的精彩文章:

凱迪拉克Super Cruise,確定能在中國「放開雙手」嗎?「GGAI調查」
單輪融資1.7億美元,砸向激光雷達「量產」「GGAI頭條」

TAG:高工智能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