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上海

書展

SUMMER

2019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新書搶先看

01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大元史與新清史:以元代和清代西藏和藏傳佛教研究為中心》

作者:沈衛榮

定價:58.00 元

出版時間:2019 年 5 月出版

內容簡介

作者以西藏和藏傳佛教為觀察點,通過對於當時的藏文歷史文獻原著的解讀,重新審視了蒙元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與西藏的中央和地方關係,以及諸朝代的政治和宗教制度,並解析當代東西方蒙元史和清史研究的不同方向及爭論根源。

書中的分析研究立足於《漢藏史集》《大乘要道密集》等重要的藏文文獻,分為六個專題,各有側重地探討了當時的西藏對於元王朝的定位和認識,藏傳佛教修法和儀軌的真實內容,西藏地區對元明清等各代的重要的政治、宗教和文化影響,以及元朝和清朝統治者對於自己的定位等內容。

作者的考察始終置於全球史、歐亞史的視野中,在蒙元史和清史的研究中深入地觀察到不同的立場、文化的學術研究中,對於歷史敘事建構和改造的不同,認為歷史研究不管大小、新舊,還是應該回歸到對多語種歷史文獻的發掘、解讀和研究,並藉此來重建歷史的真實。

推薦理由

大家小書

文化論談

剝離東西方學術語境中的歷史立場,追尋歷史的真實面貌。

本書的討論深入淺出,旁徵博引,因為作者本人熟諳東西方歷史學界的狀態,對於文獻以及論著的解讀和背後的出發點都鞭辟入裡,令人深受啟發。不論是受到歷史曲解的大喜樂密宗演習,還是全球史下的清朝與元朝定位,作者均用回歸到文獻本身的方法,揭開其中爭論不休的真面目,呼籲我們回到歷史事實的本身。

圍繞元明清王朝的歷史聚焦點,展示西藏史家眼中的中央與地方關係,揭開被誤解的藏傳密教的真實面貌,尋找全球史背景下元史和清史熱議的根源,提供回歸歷史真實的學術方向。

作者簡介

沈衛榮,現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中文系教授、博導。研究領域為西域語文、歷史,特別是西藏歷史、藏傳佛教和漢藏佛學的比較研究。代表作包括《西藏佛教歷史的語文學研究》《尋找香格里拉》《想像西藏:跨文化視野中的和尚、活佛、喇嘛和密教》等。

02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回歸語文學》

作者:沈衛榮

定價:58.00 元

出版時間:2019 年 5 月出版

內容簡介

《回歸語文學》是清華大學沈衛榮教授關於語文學理論研究的學術隨筆文叢,是其二十餘年浸淫國際藏學、佛學研究理論前沿的深入思考與學術自白,也是其身體力行實踐這一理論的結晶,對於學界相關研究具有方法論的指導意義。本書中,沈教授追蹤國際語文學研究之全新動態,探討語文學的發展、趨勢、變化與走向,以極大的熱情呼籲知識界回歸語文學的研究傳統,並現身說法,全面披露了取徑語文學的學術心路歷程,可謂大家小書之精品力作。

推薦理由

《回歸語文學》是清華大學沈衛榮教授關於語文學理論研究的學術隨筆與取徑語文學的學術心路自白;融知識性、學術性、趣味性於一體的大家小書。

1. 大家小書:沈衛榮教授是國內藏學研究的領軍人物,偶像型教授學者。

2. 內容有料:沈衛榮教授學貫中心,此書是其二十餘年浸淫國際藏學、佛學研究理論前沿的深入思考與學術自白。

3. 開卷有益:全書主張「語文學研究不光是文本的對勘,還要注重對文本背後的歷史文化譜系的建構」,學術性與趣味性兼具,既可開眼看世界,又為進一步學習指示研究路徑。

4. 輕鬆閱讀:國際化視野,文筆收放自如,深入淺出,含有深厚學術底蘊。

作者簡介

沈衛榮,現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中文系教授、博導。研究領域為西域語文、歷史,特別是西藏歷史、藏傳佛教和漢藏佛學的比較研究。代表作包括《西藏佛教歷史的語文學研究》《尋找香格里拉》《想像西藏:跨文化視野中的和尚、活佛、喇嘛和密教》等。

03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書藝東坡》

作者:衣若芬

定價:98.00 元

出版時間:2019 年 2月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了蘇東坡富有代表性的的五件書法作品 :題跋最多的《天際烏雲帖》、評價最高的《黃州寒食帖》、內容最為玄妙難解的《李白仙詩卷》、尺幅最長的《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合卷,以及臨終前數月寫成的《答謝民師推官論文帖卷》,再加上現存最古老的南宋東坡詩集編年註解——《施顧注東坡先生詩》,串起了蘇軾在杭州、定州、黃州和嶺海的故事。

蘇軾的生命在建中靖國元年(1101)走到了盡頭,他的影響與魅力超越了時空局限。下卷主要介紹了「壽蘇會」——蘇東坡去世後的生日會,具體而翔實地揭示了 「壽蘇」之風如何在清代興起、演變,並遠傳朝鮮、日本,風靡東亞文化圈。

推薦理由

作者用充滿溫度的文字,從內容、形式到流傳、使用,對蘇東坡傳世重要書跡的予以詳盡介紹,娓娓道出眾所周知的法帖背後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本書既涉及交叉學科的前沿探索與方法論建設,又能從細節入手推進蘇軾研究,如書中討論《黃州寒食帖》流傳的章節,多有獨得之見。

插頁部分精選了8種彩圖,包括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特別授權的《李白仙詩卷》、上海博物館官方授權的《答謝民師論文帖卷》(全卷含題跋)。內文圖文並茂,版式設計別具匠心,便於閱讀。

作者簡介

衣若芬(I, Lo-fen)任教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前中文系主任(2014—2016)。

新加坡《聯合早報》特邀專欄作家。

央視紀錄片《蘇東坡》海外講述人。

曾經任職台灣大學、「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等。

受邀於美國斯坦福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客座講學授課。

04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宋代詩學通論》

作者:周裕鍇

定價:128.00 元

出版時間:2019 年 5 月出版

內容簡介

《宋代詩學通論》是一部極富思想性、學術性的經典論著,有著獨特的理論架構;作者從中國傳統的五行相生的觀念中收到啟發,以詩道、詩法、詩格、詩思、詩藝五個塊面的有機聯繫構成本書的理論肌體;文字嚴謹而富有才性;立足傳統又能借鏡西方;抉示出宋代詩學中諸多值得深思的話題,為我們呈現了一種有別於唐詩的詩學天地——這一詩學世界充滿了對宇宙人生的強烈關注,滲透著宋型文化濃厚的人文主義精神。

推薦理由

作為有別於唐詩的、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存在,宋詩有她的獨特魅力,滲透著宋型文化濃厚的人文主義精神。應該怎樣讀宋詩、怎樣認識宋詩?這一問題,在《宋代詩學通論》中有很好地解答。本書雖然是宋詩研究領域中的「硬核」,但語言生動,極富文采。精讀之,一定可以收穫滿滿;淺讀之,也能受益良多;即便隨便翻閱、「管中窺豹」,也能對宋詩這一有別於唐詩的詩歌世界,有所真切認識。本書曾獲首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中國文學獎等,深受程千帆、傅璇琮、莫礪鋒等先生好評。

作者簡介

周裕鍇,知名唐宋文學及禪宗研究專家,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古代文學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代表性著作有《宋代詩學通論》《中國禪宗與詩歌》《文字禪與宋代詩學》《禪宗語言》《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禪宗語言研究入門》等。

05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中國古代紀時考》

作者:張衍田

定價:48.00 元

出版時間:2019 年 4 月出版

內容簡介

紀時方法,既是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了解文化的必由之路。中國古代紀時的概念既繁,流變又雜,當今尚乏一專著梳理釐清之。《中國古代紀時考》是北大張衍田教授多年來研究、講授古代紀時問題的最終結晶。本書按照古人認識時間的不同概念,分成日、時、月、年四個部分進行講述,在每一個部分中,又分別對古人是如何理解並具體紀錄該類概念進行具體討論。日、時、月、年的順序,反映了先民認識時間的先後歷程,也合乎今人學習紀時的客觀規律。其中關於韻目紀日、一日十時、斗建紀月、月陽月陰、歲陰歲陽、十二生肖演變等的考述,既見史學功底而又意趣盎然。

推薦理由

紀時方法,向來為人「日用而不知」。《中國古代紀時考》一書卻能要言不煩,將天文曆法學的知識深入淺出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它分為紀日、紀時刻與時辰、紀月、紀年四個部分,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古代人們對時間變化的認識及其記錄方式的改變。其論述過程由易到難,既反映了古代人從紀日到紀年的時間認識過程,也合乎現代人學習了解古代紀時方法的客觀規律。書中多用圖、表,以使條理清晰,層次醒目。本書文風平易淺近,既對自然科學有所介紹,更是引用了不少古代文獻,尤其是甲骨金石文獻,來說明古代紀時的相關情況,內容極為豐富翔實,是文化普及的「大家小書」。

作者簡介

張衍田,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教研室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獻研究。著有《史記正義佚文輯校》(1985),《資治通鑒新注》(1998),《中國歷史文選》(2002)等,曾參與校點《宋朝諸臣奏議》。

06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跨越門閭:宋代福建女性的日常生活》

[美]許曼著,劉雲軍譯

定價:68.00 元

出版時間:2019 年 6 月出版

內容簡介

在探尋古代女性的日常生活與自主性這一主題的過程中,本書立足於「宋代福建女性」這樣一個大小適中的切入口,關注其在地方社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跨越階層、家庭內外的全方位、多角度考察,作者將女性置於廣闊的社會環境與性別網路中,探索理念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關注其在性別建構中的自身能動性。由此,本書挑戰了人們關於中古中國女性與性別角色的既定認知,並指出,以往研究中被認為屬於晚期帝制中國明清女性的自主性與機動性,實際上可以追溯到宋代。在史料運用方面,作者善於利用諸如地方志、法律文書、福建地區墓葬考古報告等新舊材料,並重新審視精英士大夫的文本,從中解讀出了不少以往研究中被忽視的事實。

推薦理由

◎ 本書英文版Crossing the Gate: Everyday Lives of Women in Song Fujian (960-1279)(SUNY, 2016.12)出版後,即獲海外漢學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美國圖書館聯合會(Choice)給出「強烈推薦(highly recommended)」的評語,認為「作者極具挑戰性而又鼓舞人心的研究,為中國古代社會性別史研究開闢了新天地」。

◎ 一直以來,宋代女性史的研究主要關注閨闈生活。本書力圖超越傳統框架,重構宋代女性在家庭內外的日常生活場景。作者以福建為重點區域,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深入辨析和細緻解讀,對物質與圖像資料的廣泛搜集和切當運用,將女性還原到廣闊的活動空間和社會網路之中。在宋代政治、經濟及社會變遷的背景氛圍下,釐清了儒學理念與地方實踐的關聯、差異甚至脫節,再現了性別建構中各階層女性的能動性和靈活性。(鄧小南評語)

◎ 版式疏朗,行文雅潔;論述細膩,結論審慎。本書雖是斷代區域史的研究,但其背後的宏觀視野,呼應了「宋元明轉型」理論,豐富了人們對此主題的認識。

作者簡介

許曼,美國塔夫茨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致力於中國中古史研究,尤其關注女性與地方精英的歷史。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性別研究年度工作坊的四位召集人之一,並負責性別與物質文化工作坊。

劉雲軍,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從事宋代文獻整理與研究。

07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 昕夕閑談——校注與資料彙輯》

鄔國義 著

定價:198.00 元

出版時間:2018 年 11月出版

內容簡介

《昕夕閑談》是我國第一部譯自西方,具體說是譯自英語的翻譯小說。原作名為《夜與晨》,作者是英國作家利頓;譯者署名「蠡勺居士」,其譯作自1873年起連載於《申報》的文藝副刊《瀛寰瑣紀》,歷時兩年。

本項目將整理《昕夕閑談》之文本,加以注釋,並對相關史料進行徹底的盤查與整理、彙輯。項目成果將分兩冊,其一為小說文本,其二為資料彙輯及附錄。

推薦理由

連載於《申報》的《昕夕閑談》,在19世紀末的中國,其作用之大,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而其開創性、開放性,也值得我們研究。相對於其開創性、開放性,小說本身翻譯文筆之古奧、傳統,更可見中西文化在近代的碰撞、交融。在此意義之上,本項目整理《昕夕閑談》之文本,加以注釋,並對相關史料進行徹底的盤查與整理、彙輯。這將給文史各專業的學者以極大的便利,推動相關研究走向深入

作者簡介

鄔國義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史學史、歷史文獻學、二十世紀學術史等。主要著作有《歷史的碎片 國義文存》、《國語譯註》、《資治通鑒》(附考異)、《南朝五史辭典》(副主編),編校《史學通論四種合刊》、《馮承鈞學術論文集》、《馮承鈞學術著作集》等。

08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身分敘事與知識表述之間的醫者之意——6-8世紀中國的書籍秩序、為醫之體與醫學身分的浮現》

陳昊 著

定價:98.00 元

出版時間:2019 年 1 月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試圖回到「孫思邈的時代」,觀察他和同時代與醫學相關的人們,並追問醫學何以成為身分,這意味著兩個相互關聯的問題:一、歷史中的知識如何構成了一種身分敘事的基礎;二、有關身分的社會文化結構又如何成為一種認知表象,並在知識表述的每個層面中展開。而這個追問的過程,會遭遇醫學史寫作的「錯位」,以及現代學術對中國古代知識理解所產生和可能產生的種種概念和範疇「錯位」。本書試圖在敘事的語境之中,嘗試找到一種敘事的可解釋性。

推薦理由

作者純熟運用現代史學理論方法,對中古的醫學、醫療及與政治、社會的關係作了極具張力的研究。此博士論文在2011年獲得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2010年作者獲教育部博士生學術新人獎,亞洲醫學史學會谷口獎。2013年獲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Division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青年學者獎的提名獎。在本書完成的過程中,2016年又先後得到劍橋李約瑟研究所的魯桂珍紀念獎金和英國Wellcome Trust基金會人文醫學獎金的獎勵。

作者簡介

陳昊,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獲得博士學位,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他的教學和研究圍繞著中國6-13世紀的知識史和文化史展開,關心的主要議題包括身分敘事與歷史知識論、知識的物質載體(寫本和印本文化)與文本意義的生成、歷史中的身體感官與情感表達、社會沉默、創傷與歷史敘事。

09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夢影紅樓:旅順博物館藏孫溫繪全本紅樓夢》(經折裝)

作者:孫溫

定價:298.00 元

出版時間:2019 年 5 月出版

內容簡介

《夢影紅樓:旅順博物館藏孫溫繪全本紅樓夢》為清人孫溫、孫允謨繪,共230幅,以繪畫的形式表現了《紅樓夢》的主要情節,並圍繞原著的故事情節,將主要人物活動表現得細緻入微,楚楚動人。圖中繪有山水人物、花卉樹木、樓台亭閣、珍禽走獸、舟車轎輿、鬼怪神仙及博古雜項等,幾近包括全部畫科內容。僅各種人物就多達3000餘人,主要人物採用「寫真」技法,注重面部膚色肌紋之渲染、形神兼備。其繪畫技法高超嫻熟,既繼承中國畫的優良傳統,又吸收西洋畫法,既有宮廷風格的華貴富麗和文人畫的內涵氣韻,又有民間繪畫的色彩明艷生動,通雅通俗。該畫冊現藏旅順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

推薦理由

該畫冊由清代畫家孫溫、孫允謨耗時36年精心繪製而成,現藏旅順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一代紅學名家周汝昌稱其「工細數倍於一般常見的上品紅樓畫,令人賞玩不置,堪稱珍品」。推薦理由:1.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范景中、古典文學名家駱玉明聯袂推薦;2.國家一級文物,被譽為「清代長物志」、「紅樓瑰寶」;3.3700多個人物、200多個情節,刻畫細緻,高清呈現;4.這是一本「極簡《紅樓夢》,一場230幀的微電影」;5.「世界最美的書」獎獲得者潘焰榮,耗時一年,精心設計;6.手工經折,獨居匠心,裝幀雅緻,用紙考究。

作者簡介

孫溫,清代畫家,字潤齋,浭陽(今河北豐潤縣)人,號浭陽居士,生平不可考。

10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清代西部皮影藝術圖錄》

作者:丁克西

定價:980.00 元

出版時間:2018 年 12 月出版

內容簡介

皮影戲,在中國民間演出了一千多年,流派紛呈。其中,西部皮影繪刻藝術成就尤高。本書作者尋訪和研究皮影藝術30余年,在甘肅、青海一帶的偏僻鄉村拍攝了大量清代皮影影偶照片。這些皮影在老藝人家中流傳了數代,除了偶爾演出,平時秘不示人,故圖像彌足珍貴。近年來,丁先生從積累的皮影照片中精選出近千幅作品,編成此書,使這些繪刻精美的清代皮影能化一為千,永久流傳,實乃功德無量!本書所收皮影,生、旦、凈、丑、殘臉等,行當齊全,頭梢、身段、騎靠、景片、道具等,應有盡有,角色形象豐富、傳神而又無一雷同,色彩艷而不俗,搭配協調,能充分展示傳統皮影的華美風貌。

推薦理由

皮影藝術作為華夏大地上我們民族引以為自豪的一種民間文化遺產,在2006年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被聯合國列入第一批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然而,隨著電影、電視、網路等現代媒體的普及,皮影戲已瀕臨滅絕,清代老皮影更是如此。這樣一份厚重的文化遺產,任其消亡,顯然對不起祖先,也對不起後代。本畫冊首次彙集清代西部老皮影出版,收入數量多,藝術水準高,是一份極其珍貴難得的民間藝術瑰寶。

作者簡介

丁克西,1947年12月生於四川榮縣。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美術專業,供職於甘肅省永登縣文化館,副研究館員職稱。現為甘肅省美協會員,蘭州市美協理事。長期從事清代皮影戲的研究和實物收集工作,並在《中國文化報》、《中國文物報》、《人民畫報》等期刊雜誌上發表相關文章十餘篇。

11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中古時期社邑研究》

作者:郝春文

定價:128.00 元

出版時間:2019 年 4 月出版

內容簡介

《中古時期社邑研究》是研究中古中國社會生活史的一部重要學術專著,是郝春文教授二十多年來有關中古時期社邑研究成果的結集。《中古時期社邑研究》以普通百姓為視角,由民眾的日常生活細節建構中古中國社會生活史的另面,揭示了中古民眾生活的諸多生動細節。其特色在於,以文書為載體,揭示中古時期社邑運行的多重面向;以史實為依據,勾勒中古社邑的形式、功能與價值;以社邑為媒介,探索中古佛教社會與世俗社會互動。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集中探討中古時期即中國古代的魏晉至北宋初期社邑與佛教的關係,重點探究中古佛教社會與世俗社會的互動。下篇主要是研究敦煌寫本社邑文書的相關成果,涉及敦煌寫本社邑文書的內容和價值,敦煌社邑的教育與教化功能,敦煌私社的「義聚」及「春秋坐局席」、喪葬互助等活動,敦煌的渠人與渠社與女人結社等問題。

推薦理由

●名家名著。郝春文教授自1983年追隨寧可先生從事敦煌社邑文書研究,二十餘年不斷探索、發微探賾,著成《中古時期社邑研究》,其深厚的學養及紮實的論證,使國內外關於社邑的研究打開了新的局面。

●百姓視角。該著以普通民眾的民間團體——社邑為觀察視角,從文化發展的角度重新審視並解讀社邑與佛教的關係,為佛教中國化提供了微觀的審視。

●內涵豐富。社邑社邑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基層社會組織,在遭遇天災人禍、應對婚喪嫁娶、寄託精神信仰等方面,在普通民眾的社會生活中始終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成為廣泛階層的精神紐帶。

●貼近生活。天災人禍,普羅大眾如何抗禦風雨?婚喪嫁娶,社邑鄰里如何攜手互助?精英平民,佛教信仰如何走進人間?該著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為讀者描繪了中古民眾生活的諸多生動細節。

作者簡介

郝春文,歷史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兼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主要研究敦煌學和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史。著有《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録》等著作二十多種。

12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粟特銀器》

[俄]鮑里斯·艾里克·馬爾沙克著,李梅田、付承章、吳憂譯

定價:58.00 元

出版時間:2019 年 4 月出版

內容簡介

《粟特銀器》為「中亞考古之父」馬爾沙克先生經典著作,俄文原版於1971年在莫斯科出版。該書一經出版,便在英語世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作者圖文並茂地整理歸納了粟特銀器的相關內容,框架完整,思路清晰。同時,將金銀器的研究放置於中亞考古學和藝術史的視野下,對每件器物背後的內涵作出的精妙解讀,至今仍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

推薦理由

歷史靠一個個細節組成、支撐,器物的細節有時會精準地透露出背後的文化內涵。讀馬爾沙克的《粟特銀器》得到的啟發,遠不止書中的結論。 ——齊東方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高大的學術偉人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有多麼豐厚,他是值得我們紀念的人物,他的論著也值得我們努力學習。——榮新江

?中亞考古之父馬爾沙克經典著作

50餘幅精工手繪線描圖

解密粟特銀器三大流派

感受粟特人曾經的富有與輝煌

解讀粟特藝術與伊朗、中亞、唐代 藝術的交融與碰撞

?邀讀者穿越時空的羈絆

共赴一場中古時期絲綢之路上的藝術盛筵

作者簡介

鮑里斯·艾里克·馬爾沙克,卓越的中亞歷史文化學家、粟特文明專家、中古時期東方銀器專家,莫斯科大學歷史學博士。被國際絲綢之路學界尊稱為「中亞考古之父」。2006年在片治肯特考古工作中因病去世。

13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溫文爾雅(增訂本)》

作者:沐齋

定價:88.00 元

出版時間:2019 年 4 月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從《爾雅》浩翰的釋名中擇取與當代現實或古典閱讀記憶有關聯的名物或辭彙,整理出條目,像廚師一樣,以作者多年來的讀書筆記資料為食材,以散文的手法,逐一烹制小鮮,分別單獨成文,進行饒有趣味、天馬行空式的重新解讀與闡釋。力圖在艱辛的古典閱讀中開掘一線光明,從而不斷擴延,彙集成無限春光,使讀者在這片春光下,再次發現傳統文化的不朽魅力與不老傳奇。

推薦理由

?煥然一新的內容:本書2009年初版。此次增訂,新增《烏鵲》一篇,重寫《棠棣》《木瓜》等四篇,其他各篇也均做了修訂。書中畫作除個別為紀念情懷而保留外,均為新作,整體內容煥然一新。

?典雅精緻的裝幀:裸脊裝訂,可以完全攤開,方便讀者閱讀;書名「溫文爾雅」由作者親筆題籤,封面畫作《渭城曲》畫中有詩,神余畫外,別有趣味;版式疏朗雅緻,圖文並茂,藝術與鑒賞共存。

?四色全彩印刷:書中包含大量畫作,四色全彩印刷,將作者的畫作完美呈現出來。

作者簡介

沐齋,本名銳,又名鐸,字風雲、移白,號沐齋、畹廬。遼寧海城人,現居北京。作家、畫家、學者。

著作有《空色》《蘭花旨》《滋蘭筆記》《我素》等,個人畫展有《蘭氣助道》《天下有風》等。

14

2019年上海書展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書搶先看

《禪解紅樓夢》

作者:陳嘉許

定價:149.00 元

出版時間:2019 年 4 月出版

內容簡介

將《紅樓夢》當做參禪悟道著作解讀,古已有之。近代以來的文化大家也多有這一角度的點評,比如南環瑾、牟宗三都說過《紅樓夢》是禪書。《禪解紅樓夢》按《紅樓夢》原書次序逐回詳解紅樓夢,可謂「禪解」派紅學的突破性成果,也可為《紅樓夢》的讀者提供一種有趣而富有啟發性的視角。

本書將《紅樓夢》看作是作者入世修行全過程的演繹,《紅樓夢》中的人物則是此過程中的心識現象的象徵,而《紅樓夢》中人名、地名、詩詞名物等均含有微妙的寓意,是解讀紅樓夢的鑰匙。

推薦理由

本書首次實現按《紅樓夢》原書次序逐回完整禪解紅樓夢。作為紅學研究的成果,《禪解紅樓夢》重續傳統重要的解讀維度,並且有重大推進;對於《紅樓夢》的讀者和愛好者,本書極富趣味性和啟發性。讀者面廣,號召力強,並且可以在書展現場與讀者進行互動,請讀者隨機抽出某一段落,作者當場解讀。可豐富書展活動內容,很好地活躍氣氛。

作者簡介

陳嘉許,河南信陽人,中山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教於某佛學院,主講佛學、國學等課程。從小熱愛傳統文化,後拜於Siki禪師足下研習禪學。主要研究儒、釋、道、易、《紅樓夢》、《西遊記》,興趣廣泛,文史、書法等都有涉獵。著有《〈莊子·人間世〉研究》、《〈大學〉解》、《〈中庸〉解》等,點校整理《慈受懷深禪師廣錄》。

上海古籍出版社

傳播千年文明 奉獻傳世好書

微信ID shanghaiguj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