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脈診密碼:如果這個基礎的知識都不明白,那就無法明白脈象的本源

脈診密碼:如果這個基礎的知識都不明白,那就無法明白脈象的本源

對於脈診的學習,很多人早期都是學習的崔子虛的《四言脈訣》,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歲月的變遷,《四言脈訣》的內容後來經過李時珍的父親(李月池)修改刪補,名之為《四言舉要》。而李時珍晚年所著《瀕湖脈學》,則將《四言舉要》收錄其中。後來經過李中梓、李延昰的演變,更加有滋有味了。

在《脈訣匯辨》里,又將崔子虛的《四言脈訣》和李月池的《四言舉要》進行了去粗存精,刪去了一些內容,同時又增補了一些內容,甚至說有些增補修改的內容更加完善,但李延昰依然很低調的說,「敢曰崔、李之功臣哉」。

李延昰對於脈象的形成的表述,其實還是沿用的前人之說,如「脈為血脈,氣血之先;血之隧道,氣息應焉」。對於這一點,李延昰曾這樣解釋道,脈是氣嗎?氣具有保衛的作用,衛氣行於脈外,由此可知,脈並不是氣。那麼,脈是血嗎?血具有營養的作用,營氣行於脈中,由此可見,脈也不是血。那麼,脈是經脈隧道嗎?而經脈隧道實在繁雜,由此可見,脈也不是經脈隧道。

所以對於脈的形成,還是華佗說的好啊。華佗說,「脈者,氣血之先也」。人的身體,離不開的物質基礎是什麼?是精、氣、神三寶。不過許多人不知道的是,精氣就是血氣,而氣血之先是什麼?是神氣。正如李延昰所說,「人非是神無以主宰血氣,保合太和,流行三焦,灌溉百骸」。所以,脈是什麼?其實脈就是神的別名。明白了這個道理,無論是氣、血、精、神就能十分清楚。「氣如橐龠」「血如波瀾」,一升一降,以成其用,於是脈道就成了。

那麼,脈氣的淵源又是如何的呢?李延昰依然是延續前人的說法,「資始於腎,資生於胃;血脈氣息,上下循環」,但對此卻有很多更加獨特的詮釋。我們都知道,人體在未出生之前,先生的就是兩腎。那麼在兩腎形成之前又是什麼呢?很顯然,是氣血。要知道的是,「神根據於氣,氣根據於血,血資於谷,谷本於胃;是知胃氣充則血旺,血旺則氣強,氣強則神昌」。意思是神運轉的基礎是氣,氣的運轉基礎是血,而血的運轉是五穀,五穀要成為血的運轉基礎,離不開胃。這樣一推演,就是胃氣充足才能血液旺盛,血液旺盛才能氣機強大,氣機強大才能神識昌明。

按照中醫基礎理論來說,也是「先天之根本在腎,後天之根本在脾」,而脈則是始於先天之本,生於後天之本,血脈的氣息是上下循環、如環無端的,正是因為這種循環,形成了獨特的脈系統,而脈系統正好又是檢驗和判斷這個血脈循環系統運轉的是否通暢、是否完好、是否和諧的一個重要手段。這也就是為什麼可以通過把脈判斷疾病的理論基礎。

按照《脈訣匯辨》的意思,就是神氣是否昌盛應該如何判斷?這個應該以脈象來作為判斷的指標之一。這也就是李東垣所提出的「脈貴有神」的另一種詮釋。正如李延昰所說,「脈之行也,氣行而血隨,上下周匝,起伏交會,煦濡守使,各盡其職」。正是氣血相隨、各司其職,才使得血脈系統能夠保持周而復始、如環無端的日新恆動,也正是這種運動一直維持著生命之火生生不息。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蘭中醫學社 的精彩文章:

撥開迷霧學脈診:脈位里的一個生理彎曲,讓許多人診脈手法弄錯了
中醫脈學千古不傳之秘:為什麼28脈要用場景模擬的表達方式?

TAG:金蘭中醫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