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沉在1600多米海底核潛艇,出現核泄漏:輻射強度超上限十萬倍

沉在1600多米海底核潛艇,出現核泄漏:輻射強度超上限十萬倍

近日,據媒體報道,蘇聯時期的共青團員號核潛艇因事故沉沒,最近有專家發現:這艘沉沒在1600多米海底的蘇聯核潛艇,出現了核泄漏,目前它周圍的輻射強度超過了上限100000倍,這讓核專家感到緊張,因為驚現核泄漏意味著它的船身上出現了裂口,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泄露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核潛艇自誕生後就經歷了較快的發展階段,當人類基本掌握了核反應堆技術後迅速地將其運用在大型作戰平台上,作為一種區別於傳統動力裝置的尖端技術,核動力賦予了潛艇這一平台源源不斷地動力輸出,幾乎與潛艇誕生之初的隱蔽性設計目標相得益彰。

然而,核動力技術最大的難點在於對平台的要求,對動力裝置安全性設計的充足考量,因為在深海環境中,一旦發生事故將會是災難性的。

回顧蘇聯時期設計建造的多艘核潛艇,在明顯提高蘇聯海軍戰略威懾能力的同時,也對蘇聯軍事工業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蘇聯人在核動力裝置的小型化以及適裝性上付出了極大地努力。

然而,核潛艇安全事故卻層出不窮,很大的一點原因在於,在冷戰大環境下激烈的裝備競賽中,對任何軍事技術發展應用的時效性要求極高,在高強度的跨越式發展中,埋下了眾多安全隱患。

為了保障核潛艇的安全,海軍往往對設備製造質量控制,各個系統零部件的檢查,人員操控等進行的詳細的規定,而且核潛艇在設計之初就留有大量的冗沉度,隨時應對各種突發情況,通過構建多道防線使核反應堆保持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中運行。

然而,再完美無缺的設計都會有漏洞,任何操作不當以及事故都會造成難以挽回的結果,核動力裝置最大的危險就在於一旦出錯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雖然核潛艇反應堆燃料被包裹在特殊材料製成的裝置中,對放射性物質燃料進行了隔絕處理,此外還有殼體用來隔離放射性物質和外部環境。

然而,蘇聯的K278號核潛艇發生的內燃和爆炸事故導致艇體嚴重受損,此外,由於蘇聯人首次在該艇上嘗試了液態金屬反應堆,有效縮減了核動力裝置的體積,使得傳統核動力裝置的保護策略對之無效。

這也是為什麼該潛艇發生事故後的核泄漏事件對周邊地區影響如此之深的深層次技術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遠軍事 的精彩文章:

實在是隱藏的夠深,這一鄰國悄悄發展幾十年,已成最低調航天大國
難道是告誡特朗普別開戰?美軍校發生重大事故,已造成1死22傷

TAG:思遠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