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懿用4個計謀奠定了他在曹操心中的地位,連求職都不走尋常路

司馬懿用4個計謀奠定了他在曹操心中的地位,連求職都不走尋常路

在東漢末年,人才想要入仕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是舉孝廉,第二種是出生顯赫官宦世家;既然是亂世,肯定還有取巧的方式,比如諸葛亮就是運用了荊州的關係網,引得劉備的關注,從而年紀輕輕便成為劉備集團的第一人。而且,諸葛亮對劉備將來的發展規劃「隆中對」,也不是短時間就做出來的吧,應該是劉備剛進入荊州,諸葛亮就開始調查劉備了。

同樣聰慧無比,有雄才大略的司馬懿,當然也不會走尋常路。司馬懿年少時有名聲,當時曹操正任司空,聽說司馬懿的名聲後,派人徵辟他到府中任職;但當時的司馬懿可能是認為曹操級別太低,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期望;也有可能是認為自己就這麼簡單的就被徵辟了的話,將來就要慢慢熬了,當時曹操麾下人才濟濟,想要熬出頭,司馬懿也不知道要多久。

於是司馬懿反其道而行之,拒絕了曹操的徵辟,為此還不惜裝病;曹操為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徵召司馬懿為文學掾,這文學掾雖然級別不高,但卻極為重要,掾在古代為副官佐或官署屬員的通稱,三公等高位者皆可辟召掾屬;而司馬懿的文學掾的主要職責當是管理學校,教授弟子,也兼管郡內教化、禮儀之事。

後曹操讓他與太子往來游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這就是使用計謀後的效果。當然,如果僅是靠「旁門左道」進入曹操的視野,而沒有真材實料也是不行的。這才有了第二個計謀,曹操征討張魯時,司馬懿隨軍。他對曹操說:「劉備用詭計俘虜劉璋,蜀中之人還未曾歸附他就又興兵爭奪江陵,這正是破劉的大好時機。今若在漢中陳兵示威,益州就會震動不安,再進兵威逼,蜀兵勢必瓦解。趁這個機會,一定能大功告成。聖人不能違時,也不能失時。」

這一番話有理有據,但是曹操卻說:「人苦於不知足,已經得到了隴右,還想得到蜀地,這是人心無足。」所以沒有聽從司馬懿的計策。 司馬懿這話說的可是相當巧妙,表面上是勸曹操進一步攻佔蜀地,但話里的意思卻是劉備很弱小,打不打都無所謂;而巴蜀之地又豈是那麼好打的?如果曹操真的攻打蜀地,那將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加上司馬懿暗地裡的意思,於是曹操撤軍了。

後來在漢中之戰時,曹操為沒能進攻蜀地而後悔,而司馬懿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卻是更進一步。之後就是司馬懿的第三個計謀,在曹操得到漢中後,馬上率軍進攻孫權,司馬懿再次跟隨,結果大敗孫權。大軍回軍之後,孫權遣使乞降,向曹操上表稱臣,陳說天命,勸說曹操稱帝。曹操說:「孫權小兒這是想要把我放在爐炭上啊!」司馬懿對答說:「漢朝的國運將要終結,您十分天下而有其九,還臣服聽命於漢。如今孫權稱臣,是順應天人之意。」

這可是非常關鍵的,表面讓曹操稱帝,但話里的意思卻是南面為平,西南有劉備,東南有孫權,漢朝的國運還沒有徹底終結;但表面卻是勸曹操「順應天人之意」,曹操雖然最終沒有稱帝,但卻並不代表曹操沒有代漢之心;到了曹操這樣的地位,如果不代漢自立,一旦被漢室掌權後,曹氏一脈肯定會被連根剷除。司馬懿此舉,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認為司馬懿是真正為自己著想的。

最後一計,就是讓司馬懿「封神」的計謀了;話說曹操在漢中之戰中敗退後,關羽也趁機率軍北伐,猛攻曹魏佔據的襄陽、樊城。此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于禁前來救援樊城,卻遭遇了「霖雨」、「漢水泛溢」,發生了水淹七軍。關羽趁機乘船進攻,俘獲于禁等人,重創曹魏,威震華夏,就連曹操都打算遷都避其鋒芒。

就在此時,司馬懿及時勸阻說:「于禁被大水所淹,不是戰守上的失誤,對於國家的大局並沒有大損失,為此而遷都,即是向敵人示弱,又會使淮河、漢水一帶人心不穩;劉備、孫權外親內疏,如今關羽坐大,孫權必定不安,把這件事告知孫權,使他牽制關羽,則樊城之圍自解。」曹操從其計,孫權果然派呂蒙襲取公安,關羽被其俘殺。

當時曹魏真的人才很多,司馬懿雖然優秀,但是想要脫穎而出並不容易;但可惜的是曹操麾下實在是人才太多,而且曹氏家族也是出了不少人才,外人不管怎麼奮鬥,真正掌握核心權力的,仍然是曹氏族人。所以司馬懿只能是選擇隱忍,一步步的經營,也幸虧司馬懿活得久,在晚年時期發動高平陵之變,最終奪取了曹魏的軍政大權;但比諸葛亮晚了太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看到天庭給孫悟空準備的官職,我想說:你們是認真的么?太憋屈了
張飛的後代過得怎麼樣?兩個女兒成為皇后,次子降魏,但長孫戰死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