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作為世界上除南北極外冰雪覆蓋面積的最大的世界第三級,西藏以絕美的自然景觀和神聖的信仰成為旅行必去的目的地之一。對很多遊客來說,曾經艱險的318和標誌性的布達拉宮或大昭寺可能就是西藏,但若想深一步感受和了解西藏,則要繼續向西,深入喜馬拉雅,身臨天上阿里。而這裡遠比風景壯麗且厚重的,是半遮掩在時光輪迴中我們難以想像的悠久歷史和絢爛文化。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都說:西藏往西才是西藏

不在日喀則仰望過珠穆朗瑪峰

不曾踏入真正的世界屋脊阿里

就不算到達真正的西藏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雖多次自駕抵達西藏,可大都在變幻的風景中走馬觀花,止步於拉薩,鮮有機會停下真正了解這片高原。6月末,中國國家地理和江西五十鈴聯手舉辦的「牧行萬里 探知神州」科考活動第二季第二站開啟。有幸在地理和人文專家的帶領指導下,跟隨科考隊從拉薩啟程,歷時6天,1600km,重走唐竺古道,穿越喜馬拉雅山脈,一路探索鮮有人知的西藏文明和傳承:1300年歷史的原始藏香製作手工藝、記錄半部西藏史的吉隆溝、雅利安人的後裔象雄阿雅人、盛唐時期記錄文化遠播的「大唐天竺使出銘」,以及藏於深山的史前岩畫都無不讓人驚嘆,一行科考,掀開一角歷史面紗,走入真的西藏。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尼木吞巴藏香,1300年的香霧梵唱

從拉薩向西,距離僅100餘公里的尼木縣有三絕聞名於世:藏尼紙、尼木藏香和普松雕刻。而尼木藏香又以主產地吞巴鄉聞名,故又稱吞巴藏香。凝固的香霧梵唱,是1300餘年歷史傳承的藏文化精髓。其主要配料紛雜多樣,包括藏紅花、雪蓮花、麝香、冰片、甘草等數十種名貴植物葯,不僅可用於佛事活動,也具備一定的除菌保健功效,而不同的原料搭配,也有著不同的效果和用途。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時至今日,尼木吞巴鄉很多戶人家依舊傳承最原始的手工制香工藝,穿村而過的吞曲河上,分布著諸多水磨,水磨由松木製成,在石板上晝夜不停的磨成木泥後,晾晒成木磚,作為製作藏香的主要原料,這一過程也是藏香手工藝生產的第一步。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據村民介紹,近代曾對這裡的水源進行過專業檢測,純凈的水流中出奇地不含任何微生物,保證了吞巴藏香生產過程中「不殺生」的純凈。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親手體驗手工製作藏香的過程則別有趣味:未曾想像,筆直的藏香原來是通過手工完成,混合配置好藏香原料粉末加水和成泥狀後,通過在打孔的牛角中擠壓成條狀,後經過幾日風乾即可成型。對於新手來說,均勻力道的擠壓一氣呵成並不容易,筆直的拉伸則需要多次練習的積累。秉承古法,代代相傳尼木藏香製作技藝如今早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若有機會路過這裡,親身體驗一次絕對不能錯過。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珠峰」依舊,「大本營」成為過去時

隨著近些年西藏游熱度的不斷升高,原本專業攀登珠峰的使發整營地生活區:珠峰大本營也成為遊客們趨之若鶩的最佳觀珠峰景點,這裡距離珠峰封頂直線距離僅19公里,但在大量遊客近距離一睹珠峰真容的同時,也為這片世界上最純凈的土地帶來大量環保負擔。自2018年以來,自治區組織清理珠峰保護區海拔5200米以上垃圾達8.4噸之多。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2018年末,定日縣珠峰管理局發布公告: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絨布寺以上核心區域旅遊,遊客去珠峰參觀需止步絨布寺,不能去往2公里之外的珠峰大本營。但實際上不足百米的海拔落差對觀賞珠峰並無太大差異,同時珠峰高度測量紀念碑也移至絨布寺,方便遊客打卡拍照。但是,自駕車只能抵達珠峰景區北門內79km處,然後再換乘景區環保車繼續前行約20km抵達絨布寺。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抵達絨布寺的費用:

自駕車輛門票:400元/車

門票:160元/人

景區環保車:120/人/往返

絨布寺屬寧瑪派寺廟,據悉其特點是僧尼共寺修行,主寺下還有多個附屬小寺。約5100米的傲視海拔,讓其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廟,雖然氣候不佳,交通不便,但倚靠珠峰,絕妙的景觀讓這裡成為舉事無雙的修行凈土。在珠峰映襯下,純潔的白塔和隨風飄動的經幡,時刻散發著聖潔的氣息。只是因為近年來遊客的增多,而寺門前的景區環保車,則讓這裡多了許多塵世的氣息。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當天前往「老定日」崗嘎鎮住宿,未再從景區大門離開,而是提前數十公里駛離公路,沿著由老定日前往珠峰大本營的最原始道路返回。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穿梭於地球上最偉岸的雪峰峻岭之下,大部分道路都是沿著山谷中的河流兩側行駛。藏語中,河以「曲」來表達,而喜馬拉雅山脈腳下無數條由冰川融化成的曲,彙集成江,則成為廣袤土地上人類文明發展的源泉以及文化交流的脈絡,身臨至此,像是一次尋本溯源,不由心生對這片孕育文明聖地的無比敬畏。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海拔4500米以上的聖潔雪山的映襯下,此行第一次駛入非鋪裝路面。歷經2018年第一季科考活動,對於mu-X牧遊俠在高原環境下的長途穿越已經頗具信心,擁有430N·m扭矩輸出的3.0T柴油發動機動力充沛,而車隊中一半的1.9T動力車型也是完全能滿足高海拔的動力需求,360N·m的平原最大扭矩雖然在稀薄的供養環境下略有衰減,但切換到手動二、三擋模式後,在充滿碎石的山谷中緊跟3.0T車型攀上爬下依然遊刃有餘。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除了讓人無後顧之憂的分時四驅+後橋伊頓差速器鎖,柴油發動機友好的油耗帶來的充足續航里程,也是高原長途跋涉的極大優勢。經歷過多站高海拔以及無人區複雜路況的科考活動檢驗,mu-X牧遊俠「科考級SUV」之稱實至名歸。有著靠譜的保障,才能放心期待前路等待我們探索的故事和傳說。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值得一提,有幸駕駛車隊中僅有兩台的特裝版車型,亞光隕石灰的車身顏色配合橘紅的細節搭配,讓mu-X牧遊俠別有一番氣勢。如同黑金剛的外觀時尚而霸氣,散發著面對前路捨我其誰的氣魄,行在車隊前方頗具帶頭大哥的氣勢。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除了外觀顏色和專屬輪圈的配置,特裝版車型內飾方面也進行了豪華升級,在中控台和座椅部分採用 Alcantara高級材質以及雙色縫線,極大的提升了車內豪華感,乘坐體驗大幅提升,充分感受到牧遊俠硬漢也時尚的另一面。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所有車輛更換由倍耐力贊助的ATR蠍子胎(SCORPION ATR)以及上市不久的最新品AT PLUS(SCORPION ALLTERRAIN PLUS ),前者產品屬性為適用於70%公路和30%越野的半AT胎,公路舒適性和非鋪裝路的越野能力較為均衡;而後者更注重越野性能,60%越野和40%公路的屬性在遍布碎石的河谷中更加遊刃有餘。兩款輪胎的加入保證了全程科考活動的順利進行。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途中偶遇的藏狐


希夏邦馬峰—佩枯措

連續幾日的晴朗給我們帶一路好運,在飽覽珠峰的巍峨之後,一路向西百餘公里,迎接我們的則是世界上14座8000米級雪峰最後一位的希夏邦馬峰,它也是唯一一座完全坐落的中國境內的8000米級高峰,高拔的雪峰挺拔巍峨,晴日下被稀薄的雲圍繞,向所有人顯露真容的同時又散發著聖潔的神秘。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繼續前行不久,則是另一處必須駐足停留的美景:佩枯措,日喀則地區最大湖泊,面積300多平方公里,希夏邦馬峰也依舊視野中守望著這片高原聖湖。在藍天的映襯下,靜靜的湖面湛藍的發紫,沉靜而深邃。靜坐湖邊,就彷彿一首聖潔的天籟之音在心中流淌,這份純凈的自然洗禮,唯有身臨至此方能體會。


一條吉隆溝 半部西藏史

喜馬拉雅山脈在千萬年前因為地殼變動擠壓而成,高聳的山脈成為中國與尼泊爾、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界山,但五條縱穿山脈的溝壑和峽谷,則成為在諸多神山之下,人類文明發展和交流的重要通道。此番我們所穿越考察的,則是五條溝最西的一條,承載著半部西藏史的吉隆溝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這條由吉隆縣城向南,不足百公里的南北走向的河谷,落差卻由海拔4300米直降到1800米,而終點的吉隆鎮,則是中國與尼泊爾的邊境城鎮。這裡也是我們此番尋訪的千年古道:唐竺古道中重要的通關要道。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顧名思義,唐竺古道是由唐代從長安(西安)經古時吐蕃前往天竺(印度)的國際通道,西藏段也稱蕃竺古道,作為唐蕃古道的延伸,為古時文化交流和大唐盛世時期的聲名遠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如今西藏地區的宗教信仰和諸多文化傳承,在很多專家看來,也與此條古道有著諸多聯繫。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據文獻記載,大唐御使王玄策四次出訪天竺,拓展了古時中原地區和天竺的往來,在吉隆鎮旁發現的的著名唐代歷史古迹:刻有「大唐天竺使出銘」的石碑也印證了這一史實。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沿吉隆溝一路南下,隨著海拔急劇下降,河谷兩岸的綠意逐漸濃郁。突然見到兩岸茂密的原始森林,並夾雜著不時閃現的天然瀑布,讓所有人興奮不已,同時撲面而來的還有高原地區多日不見的水汽和氧氣,猶如天降甘露滋潤著奔波高原幾日的所有隊員。百里行程,兩個世界,見到茂密的叢林,這隱藏在世界上最雄偉山脈深谷中的世外桃源就在前方不遠了。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吉隆鎮作為中尼邊境小鎮,兩國外貿往來密切,雖然街道狹窄但異常繁華,商鋪密集,不時可以看到塗裝著五顏六色的尼泊爾卡車。鎮中央和附近座落著當年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赤尊公主而修建的帕巴寺,以及有著全藏12鎮魔寺之一的強真寺,建造風格融合多種宗教風格,而寺廟內牆上多層覆蓋的古迹壁畫,也表明當年這裡興盛的宗教傳承。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科考隊隨後前往吉隆鎮旁座落於一座山頂的扎村,這裡也是此行科考任務的一個重要目的地。扎村,藏語中意為「水草豐盛的地方」,在歷史上曾是吉隆溝的行政中心,歷史悠久,田園風光優美但外人鮮有得知。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即便至今,上山道路還依舊是陡峭且狹窄崎嶇的碎石路,非越野車難以通行。前往這裡,和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智慧人種」雅利安人有關。當年希特勒兩次派親信前往西藏尋找純種雅利安人未果,妄求製造最「高貴人種」的故事廣為流傳,也為雅利安人賦予了神秘面紗。而扎村居住著一戶古老的象雄阿雅人後裔,而象雄阿雅人傳說就是雅利安人與吉隆象雄人的後代,在象雄文化研究學者陳泠帶領下,隊員前往象雄阿雅人家中做客調查,聽其講述祖輩口述傳承的傳說和故事。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雖然是古老的象雄阿雅人後裔,但在千百年來的當地民俗習慣融合下,阿雅人的服飾、飲食等各方面已經與當地吉隆人無異。而關於雅利安人的那些傳說,除了阿雅人口口相傳的隻言片語,也早已逐漸消散在時光之中。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扎村後山的阿雅拉康(神殿)的遺址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流傳至今,擁有悠久歷史的吉隆人同甲舞,也是當年為慶祝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赤尊公主路過時的歌舞表演。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與扎村相對的另一處山坡上,座落著有著絕世雪山風光的乃村,藏語里意為「神靈開光過的聖地」,有著「雪山」觀景台之稱,是攝影愛好者拍攝雪山的絕佳之地。在村旁的觀景平台,不僅可以俯瞰整個吉隆鎮,也是欣賞吉隆溝田園風光,拍攝日照金山的好去處。雖然前夜陰雲籠罩,清晨6點依舊碰運氣上山等待日出,有幸再次得到上天關照,一睹當地人口中「仙女峰」的日照金山。


「它日普」岩畫

位於吉隆鎮瑪噶村西深山中的一處古老岩畫,則描繪出吉隆河谷一帶更久遠的人類文明活動歷史。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因小地名而命名的「它日普」岩畫,隱匿於海拔越3400米的深山岩壁中,近些年才被發現。岩畫表現為類似「生殖祈求」、「狩獵」、「動物」等符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人獵殺馬的畫面,推測這極可能是馬匹尚未被馴服之前的遠古時代。但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已經無法判定其具體年代,專家推測其至甚至可追溯至萬年之前。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在當地文物保護工作人員帶領下,隊員們鑽入深山,徒步數公里,尋訪這處藏南地區唯一一處被發現的史前人類繪畫遺迹。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僅有幾處位於岩壁凹陷面的岩畫保存較好,因躲過風吹日晒雨淋得以清晰辨認,雖內容簡單,但惟妙惟肖的生活場景描不難推測當年人類的生存狀態,喜馬拉雅山脈腳下悠久的人類文明史著實讓人驚嘆。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牧行萬里,探知神州

遠行的意義不在於我們多少次開拓了視野版圖,而是在一次的旅途中發現多少動人的故事,認知世界後更好的認識我們自己。在專家指導下,以科學的方法去了解西藏,探索歷史,則讓所有人對這片孕育獨特文化的雪域高原充滿了更高的敬意。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除了探知沿途的西藏歷史文化,考察隊還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沈永平的指導下,採集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坡岩石樣本,學習分析山脈兩側氣候和植被差異。站在地理環境變遷的角度上,人類文明則是自然千古更迭之一瞬,雖然渺小,但也因不斷的認知和進步而偉大。

穿越過喜馬拉雅,才懂另一種西藏

「牧行萬里 探知神州」,穿越喜馬拉雅,重走唐竺古道,世界第三極的偉岸不僅在於它雄奇的風光,還有其千萬年來孕育的燦爛人類文明。而科考級SUV—mu-X牧遊俠的科考之路還將繼續,下一站,科考隊將挺進阿里,挖掘更深的藏地文明起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