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唾液腺腫瘤

唾液腺腫瘤

唾液腺瘤或腫瘤是在唾液腺組織中形成的腫瘤。唾液腺被分類為大腺和小腺。大腺的唾液腺由腮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組成。小唾液腺由800-1000個小的粘液分泌腺體組成,位於整個口腔內壁。[1]

腮腺腫瘤

目錄

1 介紹

2 診斷

2.1 分類

3 治療

4 流行病學

5 參考

1

介紹

唾液腺腫瘤通常在受影響的腺體中呈現腫塊或腫脹,其可能長時間存在或不存在。該腫塊可伴有導管阻塞的癥狀(例如口乾症)。通常,在早期階段,不可能將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區分開來。惡性生長的關鍵區別癥狀之一是神經受累; 例如,面神經損傷的跡象(例如面神經麻痹)與惡性腮腺腫瘤相關。面部疼痛和感覺異常也常與惡性腫瘤相關[2]。其他可能暗示惡性腫瘤並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紅旗癥狀是將腫塊固定在覆蓋的皮膚上,潰瘍和粘膜硬結。[3]

2

診斷

冠狀位MRI顯示右側腮腺腺樣囊性癌。

有許多診斷方法可用於確定唾液腺腫瘤的類型以及是否為良性或惡性腫瘤。診斷方法的示例包括:

體檢和病史:檢查身體的一般健康狀況。將檢查頭部,頸部,口腔和喉嚨是否有疾病跡象,如腫塊或其他任何看似不尋常的東西。還將記錄患者的健康習慣以及過去的疾病和治療方法。

內窺鏡檢查:觀察體內器官和組織以檢查異常區域的程序。對於唾液腺癌,將內窺鏡插入口腔以觀察口腔,喉嚨和喉部。內窺鏡是一種薄的管狀儀器,帶有燈和可供觀察的鏡頭。

3

MRI

活組織檢查:移除細胞或組織,以便病理學家在顯微鏡下觀察它們,以檢查癌症的跡象。[4]

細針穿刺(FNA)活檢:使用細針去除組織或液體。FNA是用於唾液腺癌的最常見的活檢類型,並且已經顯示在區分良性和惡性腫瘤時產生準確的結果。[5]

射線照片:可以採用OPG(正視圖)來排除下頜受累。胸部X線片也可以用來排除任何繼發性腫瘤。[6]

超聲:超聲可用於初步評估位於下頜下腺或腮腺表面的腫瘤。它可以區分內在和外在腫瘤。惡性腫瘤的超聲圖像包括不明確的邊緣。[7]

4

分類

由於唾液腺腫瘤的多樣性,已經使用了許多不同的術語和分類系統。也許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是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系統,該系統將唾液腫瘤分類為原發性或繼發性,良性或惡性,以及原產組織。該系統定義了五大類唾液腺腫瘤:[8] [9]

下頜下腺的良性腫瘤,也稱為多形性腺瘤,在40歲男性中表現為無痛頸部腫塊。在圖像的左側是具有其特徵性軟骨切割表面的白色腫瘤。右側是正常下頜下頜下腺唾液腺。

5

良性上皮腫瘤

多形性腺瘤

沃辛瘤

肌上皮瘤

基底細胞腺瘤

嗜酸細胞瘤

小管腺瘤

淋巴結瘤

皮脂腺淋巴瘤

非皮脂腺淋巴瘤

導管乳頭狀瘤

倒置導管乳頭狀瘤

導管內乳頭狀瘤

乳頭狀涎腺瘤

囊腺瘤

惡性上皮腫瘤

Acinic細胞癌

粘液表皮樣癌

腺樣囊性癌

多形性低度惡性腺癌

上皮 - 肌上皮癌

透明細胞癌,未另行說明

基底細胞腺癌

皮脂腺癌

皮脂腺淋巴結腫

囊腺癌

低級篩狀囊腺癌

粘液腺癌

嗜酸細胞癌

涎腺導管癌

唾液導管癌,未另行說明

腺癌,未另行說明

肌上皮癌

癌多形性腺瘤

乳腺類似物分泌癌

癌肉瘤

轉移多形性腺瘤

鱗狀細胞癌

大細胞癌

淋巴上皮癌

涎腺母細胞瘤

軟組織腫瘤

血管瘤

血淋巴腫瘤

霍奇金淋巴瘤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結外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

繼發性腫瘤(即從遠處轉移到唾液腺的腫瘤)

其他未包括在上述WHO分類中的,包括:[8]

骨內(中央)唾液腺腫瘤

混合性腫瘤(即顯示組織學腫瘤類型的組合形式的腫瘤)

混合性腫瘤

其他

角化囊腫

涎腺瘤

6

治療

大多數具有可切除的早期病變的患者通常傾向於接受手術作為其初始治療方法,而具有晚期或不可切除的癌症的患者傾向於單獨使用放射療法(RT)或化學放療(CRT),這妨礙了比較 單獨使用RT與手術結合輔助放療的療效。但是已經做出一些努力來反映手術在唾液腺腫瘤中的作用。

來自腮腺腫瘤的標本。約翰·亨特於1785年10月24日從一名名叫約翰伯利的37歲男子身上取下它。腫瘤體重超過4公斤,需要25分鐘才能移除。該樣本目前居住在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的亨特里博物館

治療可能包括以下內容:

手術完成手術切除,有足夠的遊離邊緣,目前是唾液腺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然而,N0頸部區域的選擇性治療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7

放射治療

快速中子療法已被成功用於治療唾液腺腫瘤,[10]並且在治療不能切除的唾液腺腫瘤的研究中顯示出比光子更有效[11] [12]。

化療目前對化療治療唾液腺腫瘤的療效知之甚少。在全身治療中起重要作用的化療通常保留用於姑息性治療癥狀性局部複發和/或轉移性疾病,其不適於進一步手術或放射。常規化療方案,如順鉑和5-FU或CAP(順鉑,多柔比星和環磷醯胺)仍被用作晚期病變患者的一線治療[13]。

靶向治療 - 由於化療結果不佳,迫切需要探索針對這種疾病的新型治療干預措施。並且對個體化療法寄予厚望:特別是EGF受體家族(EGFR和HER2),KIT和雄激素受體是SGC中最常研究的分子靶點。它們的表達似乎與其在SGCs發育中的致病作用無關,而更多地與腫瘤細胞的組織發生起源有關。各種靶向藥物,如伊馬替尼,西妥昔單抗,吉非替尼,曲妥珠單抗,已被用於探索唾液腺腫瘤的新療法,但由於唾液腺腫瘤的罕見發病率,可用於分析的靶向治療的病例數相對較多小。[14]

8

流行病學

關於唾液腺腫瘤的總發病率知之甚少,因為大多數良性腫瘤在國家癌症登記中未被記錄。[2] 大多數唾液腫瘤是良性的(65-70%)。[3] 在腮腺內,75-80%的腫瘤是良性的。在下頜下腺中發現的大約50%的腫瘤是良性的。舌下腺腫瘤是非常罕見的,但如果存在,它們最有可能是惡性的。[3] [15]

在美國,唾液腺癌並不常見,2009年至2013年間發病率為10萬分之1.7。[1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葉 的精彩文章:

多動症是什麼?
橈側前臂逆行皮瓣在足趾移植中的應用

TAG:丁香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