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青年的胸膛,便是我們的國防」——論斯巴達高度軍事化的必然性

「青年的胸膛,便是我們的國防」——論斯巴達高度軍事化的必然性

今晚,我們在地獄裡共飲!

——《斯巴達300勇士》

斯巴達,作為奴隸社會制度下的古希臘城邦之一。毫無疑問,它同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奴隸主統治階級社會。如同古羅馬一樣,斯巴達也通過對周圍小城邦的侵略而逐步壯大。最初的斯巴達人也就是多利亞人,為了爭奪領土和尋找合適的家園,多利亞人入侵拉哥尼亞,把這裡改造成斯巴達城。斯巴達人由此誕生。我們熟知的斯巴達勇士,也就是在斯巴達發展歷史上而產生的。

「青年的胸膛,便是我們的國防」——論斯巴達高度軍事化的必然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斯巴達的社會結構

斯巴達社會等級嚴格劃分,奴隸制也貫穿整個發展史。佔領拉哥尼亞之後,斯巴達人把原來的居民和戰俘都當做奴隸使用,並將他們稱為希洛特人。後又將版圖擴充到美塞尼亞,增加了希洛特人的數量。奴隸在任何時期地位都是很低的,斯巴達時期的奴隸更是苦不堪言。他們每天都要進行辛勤的勞作,但是自己卻只能獲得收成的零星半點,過著慘無人道的悲慘生活。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希洛特奴隸也被稱之為「黑勞士」。

「青年的胸膛,便是我們的國防」——論斯巴達高度軍事化的必然性

比奴隸地位要高一些的,是生活在斯巴達城邦周圍的庇里阿西人。庇里阿西人大多數都從事農業,也有部分居民發展工商業。他們必須依附於斯巴達人的統治,定期向斯巴達統治階級繳納稅款。享有人身自由,但是沒有和斯巴達公民同等的政治權利,不能參加選舉等國家大事。即便參軍服役,也只能作為兵卒在戰場上出現。

階級地位最高的,就是征服這些希洛特人的斯巴達人。斯巴達人完全統治著他征服的大批奴隸,可以對奴隸進行肆意打罵或者殺害。他們剝削底層勞動人民,享受奴隸的勞動成果。全盛時期時,斯巴達居民達到9000戶,成年男性可以參加具有軍事性質的「平等者公社」,從而參與國家政治,成為斯巴達城的領導階級。


「青年的胸膛,便是我們的國防。」

——斯巴達流傳

斯巴達的軍事政策

斯巴達在歷史上聞名不僅僅因為它傳統的奴隸制度,還有其強盛的軍事政策。古老的斯巴達城邦十分重視軍事發展,這種嚴格要求甚至從孩童一出生就已經開始。在斯巴達,嬰兒落地以後,父母就會用烈酒為嬰兒洗澡,藉此寄予勇猛好戰的希翼。如果有嬰兒發生抽搐或者醒不過來,就會被摔死。而且國家也設立了嚴格的律法,規定新生兒必須進行體檢,一旦發現有先天性疾病者或畸形兒童,都會難以存活。

「青年的胸膛,便是我們的國防」——論斯巴達高度軍事化的必然性


「 巍巍乎溫泉門之峽,地球不滅,則終存此斯巴達武士之魂。」

——《斯巴達之魂》

7歲之前的孩子就已經被灌輸了大量的軍事教育思想,父母更不會嬌慣他們,因此斯巴達人從小就培養了不怕苦不服輸的戰鬥精神。7歲之後,男孩離開父母接受城邦安排的嚴格訓練,為成為合格的戰士做準備。

18歲成年禮過後,這些剛剛長大的孩子還需進行一項測驗——手持匕首刺殺希洛特人,藉此來證明自己已經具備上戰殺敵的能力。20歲時,斯巴達男性正式參加軍隊,然後去往各個戰場守衛疆土。

「青年的胸膛,便是我們的國防」——論斯巴達高度軍事化的必然性

根據斯巴達律法,30歲男子征戰歸來才能獲得公民權,准許結婚。但是即便結婚之後,斯巴達的男性公民也要隨時為戰事做好身先士卒的準備。斯巴達勇士的威名與斯巴達對公民嚴格的軍事訓練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波斯人的箭雨真能遮天蔽日,那我們正好在蔭涼下作戰。」

——斯巴達王迪奧尼斯在溫泉關戰役時對波斯軍隊的不屑答覆

「青年的胸膛,便是我們的國防」——論斯巴達高度軍事化的必然性

斯巴達的男性幾乎一生都生活在戰火之中,從來沒有停止軍事訓練。只要國家需要,斯巴達的公民就必須奔赴戰場。

除了對男性的嚴格管理,斯巴達的軍事政策也包括對女子的要求。他們認為,只有體格健魄的女子才配得上斯巴達所向披靡的戰士們,才能哺育出強壯的子孫。因此斯巴達的女性在18歲之前也同樣需要參加城邦組織的各種軍事化體育訓練,像田徑,攀岩,近身搏鬥都是必須要掌握的技能。

斯巴達人說,當男子在外拼殺時,守在家裡的女性也要能夠隨時保衛自己的家園。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斯巴達人對軍事發展的重視。


為什麼斯巴達人如此重視軍事呢?這是由斯巴達的經濟基礎決定的

早期人類生活的經濟基礎都是由居住環境的地理位置決定的。斯巴達城周圍多是平原,地勢起伏不大,因此斯巴達人注重發展農業,在古希臘眾多以商業為主的城邦中獨樹一幟。但是土地的使用權全部掌握在社會等級最高的斯巴達人手中,他們通過奴役希洛人,迫使他們進行大量勞動。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奴隸制的社會是不可能永久存在的。

「青年的胸膛,便是我們的國防」——論斯巴達高度軍事化的必然性

斯巴達城邦雖然是由斯巴達人統治,但是構成社會主體卻是被奴役的希洛特人。長期的剝削和暴虐促使奴隸也開始反抗,為了鎮壓底層奴隸的暴動,斯巴達越來越注重對軍事的發展。有人認為,斯巴達的社會發展史完全建立在希洛特人反抗奴隸主壓迫的戰爭之中。

不同於雅典城邦在不斷改革中形成的民主制度,斯巴達極端的「寡頭政治」限制了社會的生產力的提高。為了鼓勵人民安心參加軍事訓練,國家按戶劃分土地,規定公民的土地不可以轉讓買賣,只能由後代承襲。擁有土地的斯巴達人將農田交由他們的奴隸耕種,自己就投身到軍事演練當中。

長期的獨裁專政導致內部階級鬥爭頻發,矛盾尖銳。斯巴達統治的奴隸多達25萬人,而斯巴達的公民只有9000戶,為了實行高度集中的專政統治,斯巴達城邦禁止公民參加手工業和商業,也不允許他們有過多的財產累積。

「青年的胸膛,便是我們的國防」——論斯巴達高度軍事化的必然性

斯巴達的律法規定,凡事有公民權的斯巴達人,都必須參軍。因此對於他們來說,成為合格的士兵就是唯一的職業。整個國家的經濟也成為為戰爭運轉的機器。

經濟上重農抑商的政策抑制了斯巴達的經濟發展,理論上來說,如果僅靠著農業維持城邦內人民的生產生活的話,斯巴達公民應該是均等富裕的。但是隨著領土的向外擴張以及被征服城邦的資源流入斯巴達城,公民間的貧富差距逐漸拉大。背負債務的公民如果不能按時償還,就會降為次等公民。

奴隸的數量越來越多,而斯巴達公民卻在減少。希洛特人幾乎成為了整個斯巴達城的經濟支柱。奴隸主意識到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危及到了城邦安全,但是他們並沒有進行改革,反倒是貫徹執行軍事主義的方針,希望通過武力來鎮壓希洛特人。斯巴達的統治也被稱為「寡頭統治」,還設立了專門刺殺希洛特人的克里普提制度。

普魯士的一位軍事家曾把戰爭形容為國家政治的衍生。斯巴達城邦的經濟發展單一化,僅依靠著希洛特人的勞作來維持整個社會。像商人這樣的職業一般都由少數的沒有公民權的庇里阿西人擔任,而且這種職業在斯巴達城不受尊重。斯巴達的經濟政策很特殊,也一直沒有形成嚴謹的貨幣制度。他們的經濟生產完全是為軍事戰爭準備。

除了對內壓制數量龐大的希洛特人以外,古希臘的各城邦之間為了爭奪土地資源,獲取奴隸資本也經常發生戰爭。因此斯巴達的軍隊也需要為外敵入侵做準備。

「青年的胸膛,便是我們的國防」——論斯巴達高度軍事化的必然性

斯巴達原本的意思是「可以耕種的平原」,是多利亞人根據斯巴達城的地理特點而立。隨著市場化的的進步和其它城邦貨幣的流通,斯巴達人並沒有改變原始的農業經濟,這導致了斯巴達越來越落後於其它城邦。

斯巴達人崇尚武力,軍事主義在他們的血液中根深蒂固。然而經濟發展的落後制約了斯巴達社會的進步,但斯巴達統治階級頑固的認為武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只注重培養斯巴達公民的戰鬥精神,卻忽略了對社會生產的發展。

馬克思和恩格斯說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落後的經濟政策使得斯巴達城邦的發展停滯不前,斯巴達由奴隸構成的主體社會也動蕩不安。

對內,如果不處理好對希洛特人的統治,斯巴達的城邦安全岌岌可危。對外,沒有充足的奴隸士兵,領土擴張也是無稽之談。因此斯巴達的軍事政策基本都在鉗制它所統治的奴隸,政治體制也受限於希洛特人與上層階級的社會矛盾。

因而有人說,斯巴達在自認為奴隸希洛特人的同時,殊不知自身也困於囫圇之中。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只在乎怎樣限制人民,那麼這個國家的發展必然也會受到限制。

參考文獻:

《斯巴達之魂》

《斯巴達三百勇士》

《世界通史》

《古代斯巴達政制研究》

《斯巴達克》

《斯巴達克起義》

《愷撒》

《伯羅奔尼撒戰史》

《希羅多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

論元朝的「四等人制」
沒有鋼筋混泥土,秦始皇往長城裡加了什麼?長城2000年屹立不倒

TAG: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