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上古四大怪獸真實考古形象

中國上古四大怪獸真實考古形象

中國古代神話中有四大凶獸或四大怪獸,《左傳文公十八年》所載四凶獸分別是:饕餮(tāo tiè),混沌(hun dun),窮奇(qiong qi)和檮杌( táowù)。人們古籍古籍記載描述對四大怪獸長什麼樣多有描繪。在沒有找到真實的考古實物之前,這一切都是想像。

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 (Ashmolean Museum)收藏有一個古埃及前王朝時期調色板,被稱為小希拉孔波利斯調色板,或雙狗調色板。該調色板尺寸有42cm × 22cm。在這個調色板上就有中國上古四大怪獸的考古原型。

(雙狗調色板)

混沌

(以下引自百度百科對四大凶獸的說明。)

《神異經》西荒經記載:「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兩目不見,兩耳而不聞,有腹而無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人有凶德而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渾沌。」

混沌是一種像狗,卻長著長毛動物,四條腿,像熊卻沒有爪子,有眼睛卻看不見,能走卻無法移動,有兩隻耳朵卻無法聽見,能通人性,有腹部卻沒有五臟六腑,有腸子卻是直的不彎曲,吃下的食物徑直通過;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渾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

未明出處混沌圖是這樣的:

(網圖:混沌)

雙狗調色板自上而下,有四個合成的怪獸。第一個怪獸是獵狗(或細狗)和豹子的合成,形象是這樣的:(共同點 犬)

埃及版混沌

檮杌【táowù】

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引《神異經》注道:「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táowù】。一名傲很,一名難訓。」

網圖檮杌是這樣的:

雙狗調色板上的浮雕如下,豹頭或虎頭,蛇頸。(共同點 虎)

埃及版檮杌

窮奇

窮奇本來是個人名,也被轉用作怪獸名。《山海經·海內北經》道:「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首始,所食被發,在蜪犬北。一曰從足。」

網圖是這樣的:

雙狗調色板上的浮雕如下,共同點都是有翅膀。

埃及版「窮奇」

饕餮

《山海經·北山經》有云:「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根據晉代郭璞對《山海經》 的註解,這裡說的狍鴞即是指饕餮。後來,饕餮變成了銘文,刻於各種祭祀用的器皿之上。

在有的描述中,饕餮鼻部突出。實際上新石器石器饕餮紋、三星堆饕餮面具都是有長鼻子的。

有長鼻子的饕餮紋

三星堆帶長鼻子的饕餮面具

網圖饕餮是這樣的:

雙狗調色板上的浮雕如下,共同點都是人羊結合,長鼻子。但是埃及版是羊頭人身,中國版羊身人面,正好給搞反了。

埃及版饕餮

文化繼承是顯然的。只是在文明繼承傳播過程中,發生了許多變化。但基本特徵還保留。後來四大凶獸演變出四大神獸,實際也存在一一對應關係。犬豹結合的混沌演變成白虎,蛇頸虎頭怪獸演變成青龍,有翅膀的窮奇變成了有翅膀的朱雀,人羊結合演變成龜蛇結合的玄武。

關注華夏文明起源,請關注鷹蛇之夏埃及華夏研究。

連載系列請關注文明基因微信號「兵策專題」菜單:

鷹蛇之夏兵策專題解字埃及

鷹蛇之夏兵策專題分子歷史

鷹蛇之夏兵策專題埃及夏史

鷹蛇之夏兵策專題後夏風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樹腦科普 的精彩文章:

揭開「五行」學神秘面紗
童年,忘不掉的記憶,抹不掉的情懷

TAG:樹腦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