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庭堅:遺子萬金不如教之敦睦

黃庭堅:遺子萬金不如教之敦睦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北宋著名書法家、詩人、文學家。黃庭堅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書法精妙,獨樹一格。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為「江西詩派」開山鼻祖。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蘇門四學士」。黃庭堅成就的取得與其家風家訓有莫大的聯繫,今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黃庭堅家族的「黃金家規」。

黃 庭 堅

黃庭堅詞翰雙絕,與蘇軾齊稱「蘇黃」,蘇軾曾稱讚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瑋之文,妙絕當世」,其詩風對後世影響深遠;書法與蘇軾、米芾、蔡襄合稱為「宋四家」,獨樹一格,自成一派。黃庭堅從小聰穎,好學上進。5歲時,即能背誦儒家「五經」;7歲時,便能寫出「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的詩句;14歲時,黃庭堅跟隨舅父到淮南一帶遊學。在外遊學期間,黃庭堅日夜牽掛著遠在家鄉的母親,他在詩詞《初望淮山》中真切地寫道:「三釜古人干祿意,一年慈母望歸心」,展露出黃庭堅自小就擁有的仁愛與孝心。

背井離鄉四年後,黃庭堅終於回到了家鄉,回到了母親的身邊。也就是從那時起,黃庭堅每天親自傾倒並清洗母親所使用的馬桶,黃庭堅「滌親溺器」的孝行感人至深,被載入中國古代「二十四孝」,成為中華兒女的典範而世代傳頌,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畫軸增添了溫潤瑩彩的一卷。

如果說黃庭堅對母親及家人的愛只是一種小愛,那麼將父母之愛化為對廣大百姓的深沉之愛則可以說是一種大愛。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黃庭堅登進士第,歷任汝州葉縣縣尉、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太和知縣、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職。黃庭堅為官清明,剛正不阿,始終保持了一個士大夫清正廉潔和「不以民為梯,俯仰無所怍」的品行操守。他在太和縣上任不久,曾親筆書寫孟昶《戒石銘》中的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字箴言,並刻成石碑,立在官署衙前,表達和傳揚匡扶社稷、敬民愛民的心志。宋紹興二年六月,宋高宗頒旨將黃庭堅手書的《戒石銘》頒發到全國各州縣,刻成石碑,警誡各地心懷百姓,為民分憂。

黃庭堅受祖訓家規影響深遠,其成功與家訓家風有很大的關係。黃庭堅的曾祖父黃中理曾主持制訂《黃氏家規》,共二十條,對行孝、為友、從業、求學等方方面面進行了詳細規定。強調對待祖宗,猶如水木之源,不可忘也;對待父母,猶如天地之大,務宜孝也;對待兄弟,猶如連枝之人,須互助也;對待鄰里,猶如唇齒之依,必相敬也。並強調讀書乃誡身之本,顯揚宗祖之要務,後生學子務必典籍精通、文章通曉等等。《黃氏家規》不僅為本族奉為祖訓,也被當地百姓奉為楷模,世稱「黃金家規」。

受家族影響,黃庭堅在晚年也寫下《家戒》,總結一些家族興衰的原因,告誡子孫「無以小財為爭,無以小事為仇」「無以猜忌為心,無以有無為懷」,要互相謙讓、互相照顧,和睦相處,齊心協力維護好家族的傳承發展。

黃氏家規

【01】重 孝

人有祖宗,猶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父母罔極之恩,同於天地。凡我子姓親存者,務宜隨分敬養。——《黃氏家規》

譯文:人們都有祖宗,就像流水有源、樹木有根一樣,這不能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與天地一樣沒有邊際。凡是我們宗族成員中父母健在的,一定要按照本分孝敬贍養。

【02】和 睦

為人子者,告其母曰:無以小財為爭,無以小事為仇,使我兄叔之和也;為人夫者,告其妻曰:無以猜忌為心,無以有無為懷,使我弟侄之和也。——黃庭堅《家戒》

譯文:做兒子的,告訴他們的母親說:不要因小財爭鬥,不要因小事起仇怨,讓我們兄弟叔侄保持和睦;為人夫的,告誡他的妻子說:不要心存猜忌,不要計較有無,讓我們兄弟叔侄保持和睦。

眾母如一母,眾兒如一兒,無爾我之辨,無多寡之嫌,無私貪之欲,無橫費之財,倉箱共目而斂之,金帛共力而收之。——黃庭堅《家戒》

譯文:家族裡所有的母親是大家的母親,家族裡所有的兒女是大家的兒女,沒有你我之分,沒有多了少了的嫌隙,沒有貪多的私心,沒有無端耗費的錢財支出,大家一齊盯著往糧倉錢櫃里增加儲蓄,齊心合力往家裡賺取金帛財貨。

【03】禮 讓

子弟凡行坐出入,必後長者;即在公祠,遇有應說公事,亦必須從容言之;其尊長亦不得以尊壓卑、以長凌幼,法言巽語,隨機教誨。

行者讓路,耕者讓畔,文王之化行俗美也。近世有在同族之間,寸土不能相讓者,已稱鄙陋之夫。況倚富欺貧、恃強凌弱、巧設機關、侵佔爭奪,天理良心,果安在乎?吾族倘有此輩,訐告公庭,家長共證其罪,以遏澆風。——《黃氏家規》

譯文:晚輩凡是行路閑坐出入,一定要在長者之後。即使在公共場所祠堂等地,遇到有應該說的公事,也必須態度從容地交談。年長者也不得憑著自己的尊位壓制地位卑微者或憑著年長的身份欺凌年幼者,要用好的言語與年輕人講道理,利用合適的方式教誨年輕人。

走路的時候讓路給別人,耕田的時候把田界讓給別人,這是周文王教化萬民形成風俗的美德。近來有人即使在同族之間,寸土不能相讓,已被人評價為鄙俗淺陋之人,何況是那些憑藉富裕欺負貧窮、倚靠勢強欺負勢弱、巧設機關、侵佔爭奪他人東西的人,他們本應具備的天理良心,去哪裡了呢?我們家族如果有這樣的人,要揭發出來並讓這種行為暴露在眾人面前,大家共同來指證他們的罪錯,以遏制這種浮薄的社會風氣。

【04】崇 文

讀書乃誡身之本,而顯揚宗祖之要務也。必歲延名宿,教育後生,務期典籍精通,文章曉暢;更且敦勵行誼,以成大器,斯真讀書矣。其供應俸儀,俱不可苟。若以供俸菲輕為便,浪延村學,僅圖識字,致滋鄙陋,反墮先聲。為父兄者,尚其念之。——《黃氏家規》

譯文:讀書是修養身心的根本,也是光宗耀祖最重要的途徑。一定要延請有名望的老師,教育後生晚輩,務必使後生晚輩精通儒家典籍,所寫文章明白曉暢;更應該陶冶情操,砥礪品行,以成為有用之才,這才是真正讀書了。給教師的供應禮儀,都不可以隨意。如果僅僅為了圖方便,給教師的薪俸低廉,導致貽誤村學,家長僅僅希望子女認識幾個字罷了,導致子女滋生鄙俗淺陋的習氣,反而敗壞祖宗的聲望。家族的長者,一定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吾子力道問學,執書冊以見古人之遺訓,觀時利害,無待老夫之言矣。——黃庭堅《家戒》

譯文:我的兒子們應該致力於研習學問,手捧書本可以讀到古人留下的訓誡,觀察到時時的利害變化,不要等我說才知道該怎麼做。

【05】互 助

族眾人繁,貧富不齊,勢所難免。吾族倘有窘迫之家,生不能娶,死不能葬者,在家饒者,當仰體祖宗一脈之意,量力助之。此厚道也。家饒者毋得坐觀失所,以玷先人。

吾族附近橋樑道路,每歲秋末冬初,務宜修理。蓋不特便於行人,抑且便於自己。又不特便人便己,蓋橋樑整頓、道路寬平,往來行人增多少頌揚,地方氣象增多少光昌。——《黃氏家規》

譯文:家族人口眾多,貧富不齊,這是難以避免的事情。我們家族中如果有經濟貧困的家庭,對生不能娶妻,死了無錢安葬的人,家庭富裕的,應當體察顧念同宗一脈的關係,根據自家的能力給予幫助。這就是寬厚仁愛的品格。家境殷實之人不可坐觀貧困之人流離失所,以致玷辱祖宗。

我們家族附近的橋樑道路,每年的秋末冬初,都要按時修理。原因在於不僅僅是方便行人,還在於方便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不僅僅方便了自己和他人,如果橋樑穩實,道路寬闊平坦,能夠贏得來來往往的行人的多少頌揚,給地方增添多少光彩和嶄新的氣象呢!

在宋代,「天下無雙雙井黃」,雙井黃氏家族是一個龐大的家庭,人口眾多,田舍連片。黃氏家族注重家規,傳承家風,在家規家訓的影響下,其家族人丁興旺、家庭和睦,見賢思齊、人才輩出,黃庭堅曾祖父黃中理及其兄弟的十三個兒子中,就有十人高中進士,時號「十龍」,聲動朝野。而雙井黃姓一族在有宋一代,中進士者多達48名,可謂淵源有自。

黃庭堅一生奉行「報國、重儒、至孝、清廉」的為人準則,無論是風華正茂時教授國子監,意氣飛揚時蘇門相唱詠,目光犀利時走筆編修院,還是後來到涪、到黔、到戎、到廣西任職,他都以國事為重,不妄為、不貪慾、不自悲、不放棄,光明磊落,一身正氣,表現了士大夫的松柏氣節與淡泊情懷。黃庭堅死後謚為「文節」,「節」字之用,可見對黃庭堅氣節的推崇。南宋時,黃庭堅的同鄉、右丞相章鑒回鄉時,深感愧對黃庭堅的大節,寫下了「半夜過雙井,不敢見先生」的詩句。嗟乎,斯人已逝,斯風長存。

本文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古人的書房,雅緻講究
6副對聯,充滿哲理智慧,讀來讓人深思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