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賓士再遇信任危機:半年在華賣超30萬輛,有人剛買新車就掉輪胎

賓士再遇信任危機:半年在華賣超30萬輛,有人剛買新車就掉輪胎

文|AI財經社 實習生 孫浪

編|鹿鳴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自西安賓士女車主坐車蓋哭訴維權事件後,賓士就被冠上了「奪命」的標籤。而有意思的是,賓士總能用事實一次又一次命中「奪命」的坑。

7月18日,一條「賓士新車開15分鐘輪子掉了」的微博熱搜,再次將賓士的質量與售後問題擺在台前。

據當地媒體報道,7月16日,廣東深圳一位王女士以59萬元的價格買了一輛全新的賓士GLC300L。然而,新車剛從車行里開出15分鐘就出現「要命」故障,車左前輪與車身分離,輪胎掉了。這相較於新車開不到一公里就漏油,也是不逞多讓。

工作人員表示,此次「飛胎」事件在全國屬於首次,在沒有檢測之前,責任劃分不確定,如果是廠家問題,一定會負責。車主也選擇等檢測結果出來之後,再做進一步處理。

「飛胎」是首次,但有關賓士的「奪命」往事並非首次,不論是120km時速蒙眼狂奔的傳聞,還是陝西女車主坐上引擎蓋哭訴的事件,都讓賓士一次又一次遭遇嚴重的信任危機。

賓士的引擎蓋

西安賓士女車主坐車蓋哭訴維權事件,是賓士口碑斷崖式下跌最重要的節點。

2019年4月9日,一段女子坐在賓士引擎蓋上哭訴維權的視頻流傳網路,據AI財經社此前了解,視頻中的女車主在西安利之星賓士店花費66萬元(首付20萬,貸款40餘萬)購買了一輛新車,剛出4S店,開了不到一公里就發現發動機漏油。過去15天後,當事女車主多次催促銷售人員,方案從賠款到換車,最終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新車換髮動機,說這是國家三包規定。女車主被逼無奈,到店裡維權。

4月13日,在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高新分局主持下,女車主與賓士方工作組進行了協商,在溝通協商時還指出,被4S店「欺騙」稱「利息低」,做了賓士金融貸款購車,並支付了15200元「服務費」。利之星賓士4S店未提供該筆費用的正規發票,只給了一張收據,等問題。

與此同時,北京梅賽德斯賓士銷售有限公司發表聲明稱,自近期獲悉客戶的不愉快經歷以來,公司高度重視,並立即展開對此事的深入調查以儘可能詳盡了解相關細節。無論怎樣,都對客戶的經歷深表歉意。公司已經派專門工作小組前往西安,將儘快與客戶預約時間以直接溝通。

在剛發出的第二天,據河南媒體報道稱,來自河南鄭州的王女士,花費了近四十萬在「鄭州之星賓士4S店」購買了一輛賓士C260車型,提車後不到24小時,車輛在正常行駛中,突然出現了」方向盤無法轉向「問題,鄭州之星賓士4S店將車輛拉回檢測後,鑒定為」方向盤助力系統失效「,並通知王女士為其車輛更換問題配件。

報道稱,王女士認為剛購買的新車就出現問題,還需要更換配件維修覺得非常荒唐,並向「鄭州之星賓士4S店」提出退車或換車的要求,而店方相關負責人在收到王女士及家人的退換車要求後,並沒有做出正面的處理態度,且店方認為自己也是按照國家「三包」規定解決處理該事件。

對於4S店的態度,王女士則表示,「非逼我坐引擎蓋上哭訴才解決?」

6月11日,西安維權女車主維權的最終結果出來了。提回同款新車,退還1.5萬元服務費。對於在引擎蓋上才能解決問題的賓士來說,品牌形象大受影響。

質量問題不斷

質量問題一直是賓士無法迴避的問題。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目前,中國市場仍是賓士在全球範圍內最大的市場,也是唯一一個上半年銷量保持正增長的市場。今年上半年,賓士在全球範圍內累計交付新車119.5萬輛,中國市場貢獻了近三成銷售比重。

AI財經社此前通過梳理賓士近年來的一些員工言行和市場表現,發現這個世界車企巨頭似乎並未充分表達出對自己最大市場群體的基本尊重。

2017年7月,國家質檢總局集體約談大眾、通用、賓士,談及高田氣囊氣體發生器破裂問題缺陷調查情況。但彼時這3個品牌、8家生產商僅提出召回小批量車輛用於試驗分析,並未提出有效召回措施,直到11月才宣布了召回計劃。然而對於美國市場,早在2016年2月,戴姆勒就表示將召回那裡的84萬輛配備高田氣囊的汽車。

2016年,賓士被曝出「E級鋼材門事件」,即其在中國售出的E級車偷偷換取了材質,用鋼材代替鋁合金材質,使得簧下重量加重,比海外版本足足增加300公斤體重,使得操控性存在可能的下降。這種名牌車企區別對待、偷工減料的行為一度引起輿論轟動。

當時賓士方回應稱,「由於國產長軸距E級車身結構與海外市場不同,而且其配置水平高于海外標準軸距且標配自動變速箱」所致。此外,賓士強調,國產E級車和在全球其它市場銷售的E級車車身一樣均採用鋼鋁混合材料,並且所有生產及銷售的車輛均符合中國法律規定的安全標準。

針對官方的這一說法,有自媒體專門前往香港展廳來驗證進口版本的E級和國內版本在用料上的差異,結果發現,香港版本的樣車使用鋼材部分並未如國內版本那樣多。

2016年底,北京曾發生過另一件有關戴姆勒集團的爭議事件:由於一次搶車位矛盾,戴姆勒卡客車(中國)有限公司CEO高海納辱罵中國人是「雜種」,在被反擊之後,還拿出辣椒水,噴向與之理論的中國人。這起野蠻言行隨即釀成公共事件。事後,戴姆勒公司在聲明中將其定性為「私人糾紛」,將這位高管免職。

引發更大規模抗議的,是發生在更早年間的賓士「異味門」,事涉多款C級轎車。自2010年始,有很多賓士車主反映車裡有異味,影響到了身體健康,在車裡待時間較長會頭暈噁心,體檢白細胞指數偏高,直到換開其他車才恢復正常。甚至有媒體曝出過車主胎兒畸形、患癌症。

此事曾引發過車主大鬧展台抗議,但官方始終沒有給出徹底解決措施,賓士方只是有選擇性地給部分車主更換了一次地毯,但對異味於事無補。無奈之下,至2014年,很多車主選擇了不再維權,賣掉車輛。

談賓士色變

賓士的問題是不少,但也有被冤枉的時候。

據《河南商報》報道,2018年3月14日晚,車主薛先生駕駛著一輛剛買一個多月的賓士C200L,沿連霍高速自東向西駛往成都。上高速後,他開啟了定速巡航模式,時速120km/h。經過三門峽東站後,車主稱發現該車定速巡航和剎車突然失靈,檔位也無法切換。他只能以120km/h的速度狂飆一百多公里,中途還衝過了高速收費口。

報道稱,車主曾打電話向賓士售後求助,但是斷電、剎車、變空檔等都於事無補。最後,他通過交警開道,以及賓士售後通過後台系統操作,解除了定速巡航才使車輛停了下來。

但反轉很快就發生了,涉事交警田瑋曾在2018年3月14日晚與車主薛先生連線。在接受南方都市報採訪時,田瑋表示他親眼目睹原本失控的車輛在華陰收費站減速停下後,當即能停能走,甚至繳費都能順利進行。

據AI財經社此前報道,自2018年3月16日晚起,原本對於事件的跟風式的感嘆開始變成技術上的質疑,從「並非賓士後台操作」這個最初的顛覆開始,公眾對於報道所呈現的一直是觀望態度。

而知名車評人韓路、李想發表的專業技術性評論,以及薛先生的師傅,專業賽車手陳德安從事發時車主心理所要承受的壓力上進行的分析都使得輿論方向變得鮮明。韓路就直言:「他說謊了……這個事情被反轉基本上就是幾天的事,太胡扯了」。

賓士因此在去年遭受了一次短短的不白之冤。而在今年7月17日,常州的一起交通事故,一賓士車連撞數輛車,致3死10傷。也因冠上了賓士車而格外引人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財經社 的精彩文章:

小鵬坑鵬友,新款車「加量不加價」,老款上市半年成絕版貶值近半
新一代iPhone 手機9月12日發布,國行售價仍要上萬元

TAG:AI財經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