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三桂降清剿闖,南明君臣感恩戴德。一軟骨頭怒懟:有何當焉?

吳三桂降清剿闖,南明君臣感恩戴德。一軟骨頭怒懟:有何當焉?

向敬之

1

甲申巨變,崇禎自縊,大明沒了。

李自成入主紫禁城,派降將唐通帶著四萬兩餉銀、一紙招降書和一份晉爵承諾,送到了前明寧遠總兵、平西伯吳三桂的面前。

成了喪家狗的吳三桂,正在尋找新主,加之關外大清國攝政睿親王兼奉命大將軍多爾袞大兵壓境,所以,他第一時間想到了降闖。

在民族情緒之下,吳三桂認為李自成造反,是內部矛盾,而降清則是叛國。但是,李自成挾持了他的父親和家人,劉宗敏霸佔了他的愛妾和家產,使他進退失據。他想臣服李闖王,又欲向多爾袞借兵。

吳三桂向多爾袞提出,借兵與其復君父之仇,日後以黃河南北分治。

吳三桂降清剿闖,南明君臣感恩戴德。一軟骨頭怒懟:有何當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吳三桂

多爾袞在范文程、洪承疇的影響下,卻想徹底降服吳三桂,可「封以故土,晉以藩王」(《清世祖實錄》卷四,順治元年四月癸酉),但必須有一個明確歸附的行動。

當李自成率六萬大軍逼近山海關時,吳三桂派出六名士紳前往迎接,意圖欺騙李自成,為自己爭取多爾袞借與虎旅以抗闖的時間。

多爾袞卻在觀望,迎闖使卻要逃跑。李自成發現吳三桂假降的陰謀,於是將其父吳襄斬首,將其頭顱掛在竹竿上,威逼吳三桂,也提振士氣。

李自成所為,將吳三桂逼上了絕路。吳三桂決意堅守待援,與李自成激戰一天半,絲毫不給李闖獲勝的機會。

2

吳、李僵持在山海關。

李自成自恃滅明神武,無視偏守一隅的吳三桂,自然也沒想到關外的多爾袞枕戈待發,一旦得到吳三桂徹底臣服的表態後,會迅速出兵。

清軍等待這一機會,可謂等了幾十年。尤其崇德六年松山決戰後,清軍攻明已有充足的把握。雖然順治元年正月,主持朝政的攝政王多爾袞曾派親信致書李自成,提出聯合攻明,共享勝利,那也不過多爾袞想沿著皇太極此前派兵突襲中原的路線,經由內蒙古,奔襲薊州、密雲,圖取大明京師,而不受到東進的李闖大軍的襲擾與攔截。

李自成提前東征,沒有收到多爾袞的聯合提議。李自成的東征,使明廷急調鎮守關外孤城的吳三桂統軍民撤離寧遠,使多爾袞看到了新的機會。他馬上下令修整軍器、籌辦糧草,於四月初大舉攻明。

如今,吳三桂大開山海關門,清軍順利入關,向李自成發起突然襲擊。

一片石戰役,李自成大敗。吳三桂看到了唯有臣服多爾袞,才有復仇的希望。

吳三桂降清剿闖,南明君臣感恩戴德。一軟骨頭怒懟:有何當焉?

多爾袞

多爾袞率部進入山海關,當即兌現承諾:「晉吳三桂爵為平西王,賜玉帶、蟒袍、貂裘、鞍馬、玲瓏、撒袋、弓矢等物。」(《清世祖實錄》卷四,順治元年四月己卯)還安排一萬騎兵和補兵隸屬吳三桂。吳三桂感激涕零地率城中軍民剃髮。

六個月後,順治帝在紫禁城再次表演了一次登極大戲,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不久向吳三桂正式頒發平西王的寶冊,其上寫道:「咨爾平西伯吳三桂,洞識天時,當叔父攝政王統兵西征之際,爾即擒流賊說士,遣官歸命軍前。迨王師式臨,開關迎入,又隨叔父攝政王破賊兵二十萬,底定中原。大功茂著,宜膺延世之賞,永堅帶礪之盟。」(《清世祖實錄》卷十,順治元年十月丁卯)再次強調吳三桂開關迎降、助清剿闖、底定中原之功。

3

順治帝親自冊封吳三桂,那是後話。而在清軍入關之初,很多人對於吳三桂的開關迎降,給與了一致性的讚賞。

南明弘光朝廷為此專門開展了一次群議活動,商量給吳三桂如何進行最佳的表彰。因為吳三桂引兵將禍亂京師的李自成趕出了紫禁城,而且弘光帝一直記恨李自成曾將其父、老福王朱常洵烹煮分羹。

太僕少卿萬元吉說:「臣屢閱北來塘報,鎮臣吳三桂原止精卒數千,惟憑恃忠義,當闖百萬,遂能屢控賊鋒,凱奏收京,功成勒鼎。皇上爵以上公,永錫帶礪。」(李天根《爝火集》卷四)

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管兵部事的史可法,也向弘光帝提交了《請頒詔敕定北方人心疏》,獎勵「四月二十四日,吳鎮大敗賊兵於一片石,賊踉蹌入都,盡掠資財,於四月二十九日西遁……我皇上進膺大寶,正位舊都,在山東北直之人,尚未通曉,萬一人心渙散,固盡棄前功;即或割據分爭,又漸生後患。伏乞皇上即諭該部院,選廷臣之有才望者,齎監國、即位二詔及賜吳三桂、謝陞二敕,直抵山東北直一帶,曉諭通知,庶人心有歸,掃三秦之餘孽,在指顧間矣。」(《史可法集》卷一)

弘光元年五月二十八日,內閣首輔、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馬士英向弘光帝朱由崧奏報吳三桂戰敗李自成的事迹。弘光帝龍顏大悅,當即下旨,嘉獎吳三桂「倡義討賊,雪恥除凶,功在社稷」(李天根《爝火集》卷三),著封吳三桂為薊國公,世襲罔替,加賜坐蟒滾龍紵絲八表裡,銀二百兩。並責成戶部發銀五萬兩,漕米十萬石,派太僕正卿兼戶部郎中沈廷揚負責由海路運送,慰勞吳三桂的軍隊。

新建的弘光小朝廷,財力捉襟見肘,卻還能拿出一筆巨資和大量糧食,對吳三桂進行獎勵,足見對吳三桂的重視。

他們認為吳三桂是聯清剿闖、曲線救國,對朱明王朝功同再造。監軍僉士宋劼在一份《仇恥最極疏》中建議定恢復規模、決掃蕩大計、選將卒以振士氣等,稱「吳三桂克複神京,功在唐將郭、李之上」(李天根《爝火集》卷四)。

唐朝爆發「安史之亂」,差點傾覆李唐王朝。名將郭子儀、李光弼勠力勤王,力挽狂瀾。宋劼將吳三桂拔至此等高度,也是代表了弘光朝廷大多數人的認識。

當然,也有人對吳三桂的「忠義」持疑。刑部侍郎賀世奇上奏:「如吳三桂奮勇血戰,李、郭同功,拜爵方無愧色。若夫口頭報國,豈其遂是干城?河上擁兵,曷不以之敵愾?恩數已盈,勛名不立,冒濫莫甚。」(計六奇《明季南略》卷二《賀世奇言慎刑賞》。鄒漪《明季遺聞》卷四載「賀世壽」,計六奇署作「賀世奇」存疑。值得注意的是,賀世壽於崇禎十六年拜戶部尚書,能於弘光小朝廷屈居侍郎一職嗎?)

不論賀世奇還是賀世壽,證明當時弘光政權內,有人意識到吳三桂已叛國。

吳三桂降清剿闖,南明君臣感恩戴德。一軟骨頭怒懟:有何當焉?

崇禎帝

曾任崇禎太子師的楊士聰,是一個好無氣節的軟骨頭,先降闖出任兵部侍郎,後屈膝做了清廷降官。但是,身歷目睹甲申巨變的他,左右逢源,卻在《甲申核真略》中撻伐吳三桂,權衡在李自成和多爾袞之間,審時度勢,主動向東迎降多爾袞:「西不能討賊,東不能守關,姑潛匿焉以徐觀鷸蚌之持,亦未為大失也。乃束身東降,予以復仇之名,一戰再戰,賊雖西遁,而京師非我有矣。且東宮三王禍不旋踵,吳襄被戮,殃及全家,揆之忠孝,有何當焉?坊刻不察,而沾沾三桂之功,吾不知其何功也。」

楊士聰嘲諷地說:如果要講吳三桂的功勞,那就是渡河涉江,拿下金陵,滅了南明,就是他的功勞。

這些,弘光朝廷的君臣始料未及。他們只看到吳三桂是多爾袞跟前的紅人,寄望吳三桂將清軍勸返關外,而沒看到他有心助力多爾袞剿滅朱明余勢,主動剃髮易服就是他的自證。

當弘光朝派出的以左懋第和陳洪範、馬紹愉為正副使的通北使團,抵達京師後,帶著接受南明御封的薊國公封號和萬兩白銀,去拜訪已貴為清廷平西王的吳三桂時,吳三桂連忙找了一個借口出京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禮觀書 的精彩文章:

一代名相遭崇禎長期拘禁,竟是皇太極反間計被魏忠賢徒子徒孫利用
范章京知否?皇太極為何對漢官言聽計從?

TAG:以禮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