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Nature:痒痒癢?看這幫科學家「以蚊治蚊團滅蚊」

Nature:痒痒癢?看這幫科學家「以蚊治蚊團滅蚊」

本周《Nature》一篇關於滅蚊的研究十分亮眼,彷彿夏日的一抹清涼。該研究是在廣州兩個小島上進行的,研究者合併兩種改造蚊子的技術,將小島上的白紋伊蚊幾乎團滅。該項研究在蚊媒傳染病控制歷史上必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吸血的霸王

別名:亞洲虎蚊,花蚊子

攻擊性:★★★★★,雌蚊嗜血,飛行速度極快,可隨心所欲地做前後滾翻、俯衝、急轉彎、突然加速或減速等「高難動作」;

危害指數:★★★★★,作為病毒媒介,傳播多種病原體,包括登革熱、瘧疾、黃熱病、基孔肯亞病毒、寨卡等;

滅蚊傳說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和蚊子做著艱苦卓絕的鬥爭,比如讓蚊子「不孕不育」。科學家原本設想通過輻射的方式把雄蚊子變得不育,然後投放到野外和雌蚊子交配,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蚊子種群數量就會減少了。然而,不育的雄蚊子對雌蚊子失去了吸引力,雌蚊子還是和別的野蚊子去交配了,所以該方法收效甚微。

還有一種方法是蚊子感染一種叫做沃爾巴克氏體(Wolbachia)的細菌。當感染的雄蚊子和未感染的雌蚊子交配後,即有Wolbachia的精細胞遇到不含同種細菌的卵細胞,它們的卵會因為「胞質不融合」現象導致不會孵化。但是,如果雌蚊子也感染了相同的Wolbachia菌株,該技術就不起作用了。並且攜帶該細菌的蚊子成功交配後產生更多Wolbachia感染的雌性蚊子,更是破壞了預期結果;同時這些蚊子也會產生抗性。而且只投放Wolbachia感染的雄蚊極其困難,研究人員用性別分選技術分來區分還是會有約0.3%的雌蚊「亂入」。

那怎麼辦呢?兩項技術的原理都是prefect的,要不兩技術結合試試?

合併改造

研究人員把實驗室飼養的受Wolbachia感染的蚊子進行低水平輻射,這使得雌性不育,但讓雄性能夠繁殖。

這樣一來,研究團隊就從繁雜的性別分選中解放出來了,同時也意味著他們可以一次釋放更多的「不育」蚊子(且稱其為「間諜」蚊子):在某些情況下,每周每公頃蚊子數量超過160,000隻。

間諜計劃

2015年,經改造的蚊子被投放到廣州沙仔島和大刀沙。

2016年-2017年,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間諜」蚊子也歡呼雀躍的去和當地的野蚊子交配了。

在這些時間裡,創造這些「間諜」蚊子的科學家爸爸們每周檢測這些蚊子的動態,比如其數量以及產卵數。

幾乎團滅

在這兩年里,試驗點的蚊子幾乎被除盡,野生型成年雌蚊平均減少83%-94%,甚至在長達六周的時間裡檢測不到一隻;

在某些情況下,沒有一隻活卵的記錄保持了長達13周;

而且,當地居民也現身說法。兩個島上,居民的被叮率分別下降了96.6%和88.7%。

至於為什麼還有殘留,研究人員解釋是隨著人類活動從試點區外地區遷移而來。

「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無病媒的保護區」

該項技術的成功無疑是蚊媒傳染病控制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中山大學一密歇根州立大學熱帶病蟲媒控制聯合研究中心的奚志勇教授說:「我們的目標是用這樣的技術建立一個無病媒的保護區。接下來,我們將制定更適合城市環境的高效、實用釋放(改造蚊)方案。」

結語

看到這樣的研究,人群中深受蚊子獨寵的小編不禁熱淚盈眶。感謝所有一線科研的科學家的努力和付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速覽 | 餓死黑色素瘤癌細胞解決耐藥性?
提速AI產品審批!葯監局宣布人工智慧醫療器械創新合作平台成立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