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人工智慧助教師專業發展的「荷塘效應」

人工智慧助教師專業發展的「荷塘效應」

近幾年,中央電化教育館、華中師範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共同開展了「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區域研修模式研究及試點項目」研究。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區作為項目試點區域,從2016年開始,就率先整體開展和推進「網路研修四項行動」,力求改變教師觀念、創新教研模式,促進荷塘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突破難題,培訓模式形成新格局

傳統教研模式和培訓方式面臨三個急需破解的難題。一是教研活動組織難。受時間和空間制約,教師研修活動組織極容易出現「參與面不大、參與度不高」的問題,直接導致受益人數少,活動流於形式。二是價值追求協調難。教研員的主導作用和教師的主體作用難以理順,教研員追求的價值與實現的目標和教師專業成長、個性發展的目標偏差較大,直接導致教師參與研修的主動性不足。三是研修數據採集難。研修活動的資源匯聚與優化、任務協同與研究的相關數據採集困難,直接導致教師個性研修、自主研修、反思改進缺乏精準數據的支撐。

2017年,為了解決「三難」問題,荷塘區開展政企合作,聯手北京中慶現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應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手段,統籌推進區域內和校際間的管理互通、協同教研、研訓聯動、質量同進、文化共建和項目合作,發揮名優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實現精緻化的「研」,達成個性化的「修」,助力教師個性發展。

創新發展,信息技術支持新模式

「基於網路賽評課活動為載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例研修新模式。荷塘區以網路賽課評課為抓手,開展「說課、授課、評課、反思、改進」課例研討活動。推動教師應用「大數據分析」進行比較與反思,構建「主題確定—協同研磨—賽評結合—反思改進—重建延伸」的區域線上線下課例研修模式。荷塘小學教研主任唐偉說:「線上線下雙管齊下,整合資源,讓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效應最大化;全區老師有理有據的科學觀課、評課,實現同步學習、共進互補。作為執教者,老師們同幫互助,大膽點評,促進了我自身專業的發展」。三年來,全區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例研修活動5輪次,參與課例研修的教師多達75127人次,形成優秀課例602個,匯聚優質資源5000條,有效推動了信息技術與教學教研的融合創新,提升教師課程領導力。

「以學科名師工作室為主導、教師工作坊支持下」的主題研修新模式。基於「名師引領、團隊協同、和諧發展」的主題研修方式,在信息技術的有力支撐下,藉助網路平台開展各種研修活動,強調多元體驗,相互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獨特的教學風格和靈活的教學方法,並通過滲透和輻射到所在學校、學科和區域。湖南省特級教師袁燦英應用這種新型研修模式,帶領團隊開展多次線上線下指導交流,這就是教師發展的「荷塘效應」。

「以網路聯校為依託、直播課堂支持下」的同儕研修新模式。基於網路環境,應用信息技術,通過「虛擬社區」線上研討與「面對面」線下研討相結合,荷塘區首創「教師學共體」研修方式,開啟遠程互動教學直播新模式。目前,直播課堂同儕研修已經成為荷塘區教師專業提升的常態方式,已組織開展了多種多樣研修活動,包括新進教師專業素養培訓、教師工作坊研修、網路賽課等。區級骨幹教師譚智文老師說:「入職短短兩年來,我從一個懷揣著教師夢的懵懂少年成長為區級骨幹教師,還踏上了湖南省小學數學教學比武一等獎的舞台,撰寫的十幾篇教學論文在省、市獲獎。我最想做的就是把感恩之情獻給荷塘區教師同儕研修團隊,獻給促我成長的夥伴們。」

智能融合,精準教研發展新技術

智課終端內置AI課堂分析評測系統,將弗蘭德斯課堂分析法和OCR識別、人臉識別、行為識別等多種人工智慧技術相結合,通過建立數據分析模型,從多個維度,包含教師的講授、板書、巡視和師生互動,實現對課堂教學全過程和課堂環境的智能評估。實時生成的分析報告能夠精準揭示每個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與教學效果之間的相關或因果關係,幫助自我反思和自我認知,找到改進課堂教學的著力點和方向。

《中國教育報》2019年07月20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新」班主任的帶班之道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