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名稱最尷尬的城市,二十多年來一直申請改名,但至今沒成功

中國名稱最尷尬的城市,二十多年來一直申請改名,但至今沒成功

中國現在有660多個成建制的市(包括直轄市,副省級市,地級市,縣級市等),這些城市的名稱嘛,也有各種類型。

絕大多數城市的名稱都是兩個字,如果是漢族地區,這一般都是從古代延續過來的名字,這次城市一聽名字就知道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畢竟中國歷史悠久嘛,絕大多數城市都是這樣的,比如蘇州,杭州,成都,昆明,洛陽…這例子太多都舉不過來。

還有些城市的地名是兩個字以上的,這要分情況,除了極少數例如景德鎮,山海關之類的,大部分地名三個字或三個字以上的城市啊,要不就是城市名稱不來源於漢語,而是少數民族語言,比如烏魯木齊,呼和浩特,哈爾濱等;要不就是城市歷史確實比較短,是由於其它原因(比如要開發附近的礦產資源,或者成為交通要道)近現代才發展來的城市,這一類城市比如有雙鴨山,平頂山,石家莊,攀枝花等。

於是這裡面有些城市就不怎麼舒服,覺得自己名稱不好聽,比如石家莊就有過改名的設想,不過後來還是沒改。

但是石家莊還不算是最慘的,有這麼一個城市,它的名稱是真的尷尬,中國網路上總有些「不嫌事大」的怪異排名,比如「最土城市名稱盤點」,在這個排名上,它每次都排行榜首,這就是駐馬店!

雖然有些尷尬,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個名稱確實是…不怎麼像城市的名稱。

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駐馬店」這個名字還真的有些歷史沿革,這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這裡是「舊為遂平至明港間驛馬駐所」為交通要衝,是南來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駐驛歇馬,並因此而得名;亦有說法指是因為古時這裡以苧麻知名,所以被稱為苧麻店;明成化十年(1474年)崇簡王朱見澤在此設南北驛站,改苧麻店為駐馬店。

1974年10月,當時的駐馬店鎮力車廠發掘出明朝一古墓群,其中一墓磚上刻有「明弘治元年河南汝寧府確山縣駐馬店」字樣,證明駐馬店這一名稱至遲在明弘治元年(1488年)就已經有了。

但是!雖然歷史久,但這裡肯定不是地級行政區的名稱,「店」嘛,「十村八店」,這就是一個鎮子。

那它以前的行政單位是什麼?這個村子怎麼發展成城市的呢?

咱們從漢朝說起吧,西漢高祖四年(前203年)置汝南郡,治上蔡縣(現在駐馬店上菜),隸屬豫州刺史部;又於今確山縣境內置朗陵、陽安、安昌三縣,但汝南郡後來變了很多次,東晉義熙十四年(418年),汝南郡移治懸瓠城,這屬於現在的汝南縣(屬駐馬店)。

不過古代的汝南縣和現在的汝南縣又不一樣,古代的汝南縣變化也很大,公元751年,以汝陽縣、朗山縣數縣析置汝南縣,這才有了現在的汝南縣,不過此縣僅存在二十多年,一直到1913年才恢復。

後來變化地亂七八糟就不說了,直接從後面的大一統王朝說起,元朝的時候,金朝的蔡州被改為汝寧府(因斷汝河上源之水經郾城入潁河,汝南水患大減,人民稍得安寧,改蔡州為汝寧府。),這個府就一直存在,治所在汝南縣。

汝寧府一開始很大,轄境相當今河南省京廣鐵路線以東,西平、項城等縣市以南,安徽省潁河流域以西地。明朝以後,轄境不斷縮小。但明朝之後「縮水「了,雍正二年(1724年),光州升光州直隸州(由三級行政區升為二級),光山縣、固始縣、息縣、商城縣割隸。

這樣,汝寧府就領州一,縣八:信陽州、汝陽縣、正陽縣、上蔡縣、新蔡縣、西平縣、遂平縣、確山縣、羅山縣。

民國二年(1913年),全國廢府,故廢汝寧府,改汝陽縣為汝南縣。

建國後,1949年設立確山專區,並設駐馬店市為專署駐地;同年確山專區併入信陽專區,駐馬店市由信陽專區領導。1952年駐馬店撤市改鎮,併入確山縣,1953年復置,1958年再併入確山縣。

這個時候,地級名稱還是正常的,但駐馬店怎麼由鎮子成市了呢,這是由於京廣鐵路開了後,這裡位於區劃中部,所以發展起來了,後來被選為政府駐地。

然而!1965年7月,信陽專區被一分為二:遂平、西平、上蔡、汝南、平輿、新蔡、正陽、確山、泌陽9縣被設立為駐馬店專區,專署駐確山縣駐馬店鎮。1969年駐馬店專區改稱駐馬店地區。1980年復置駐馬店市,由駐馬店地區領導。

於是,駐馬店成了二級行政區的名稱,一個鎮子「連升兩級」。不得不說,當時選擇名稱選這個名稱確實有點…

但是其實也難辦,因為駐馬店歷史上沒有固定隸屬的地區(河南南部古代行政區劃和現在完全不一樣),你說叫汝南,那年代太久了,而且有個汝南縣;叫汝寧,旁邊的信陽估計不服,所以只能沿用駐馬店的名稱。

清中期河南行政區劃是這樣的

而現在是這樣,光州和汝寧都不作為地級行政區,改成了信陽和駐馬店。

但選擇駐馬店當地級行政區名稱確實有些隨意,當地人似乎有很大一部分也對這個名稱很有意見,1999年,駐馬店市政府申請改名。

改什麼呢?不是汝寧,而是改為天中市(《禹貢》記載:"禹分天下為九州,豫為九州之中,汝又為豫州之中,故為天中"),但並未被採納。

四年後,駐馬店又躍躍欲試,成立了以副市長為領導的改名小組,但還是沒獲批。

天中廣場

不過,「天中」在駐馬店倒是成了一種文化,當地有天中廣場,《天中晚報》,《天中學刊》,「天中」已經被當地人認為是自己的別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薩沃島海戰,美軍死亡人數是日軍20倍,為何山本五十六卻大怒?
巨龍遲暮,1894年甲午平壤之戰清軍慘敗始末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