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偉浩:韓江的詩意黑白和今日蛻變

李偉浩:韓江的詩意黑白和今日蛻變

在中國的版圖上,廣東潮汕地區的韓江不算大,幹流總長才400多公里,但年徑流量卻高達251億立方米,相當於黃河年徑流量的四成,足見其能量。韓江古稱惡溪,傳說這裡曾經是鱷魚的樂園,足見其荒蠻。公元819年,韓愈來了,治惡鱷,疏河道,興教育,舉人才,遂瀾安船順,百業繁茂。韓江,因為有了詩的基因而優雅。潮汕,則由於韓江的潤澤,得享「嶺海名邦」「海濱鄒魯」美譽。「三山環拱一水圍」,韓江入海,恩惠潮州。自東晉以來1600年,潮州都是粵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潮州的興盛,離不開韓江,潮州人和韓江的緣,是血緣。

潮州古城、韓江和湘子橋

潮州攝影師李偉浩從出生起就隨父母渡江,十年如一日,韓江的風風雨雨與人世辛酸伴隨他成長。幾十年來,李偉浩拍照無數,最心儀的還是關於韓江的照片。從上世紀80年代起,李偉浩開始拍攝韓江,韓江對於他而言更像是母親河,既有記憶中的故事,也有屬於那個年代的詩意。

沙溪壩、東門頭、湘子橋……出城進城、離鄉返鄉、擺攤買賣、裝貨卸貨,一張張黑白照片,一幅幅社會生活畫卷,飽含著韓江之子對這條江、對這座城、對鄉里鄉親的摯愛。回看這些照片,不由得想起一首歌: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洪水浸滿潮州東門廣場

打工去

船如梭橫織江中錦繡

出行

潮州東門車站

江河蘊育了文明。潮州古城、韓江和湘子橋……在李偉浩的鏡頭裡,韓江的水和人一樣始終充滿生活氣息。因為生長於斯,韓江成了李偉浩拍攝題材的不二之選。也因為了解韓江,所以他希望把韓江的影像做得更深更細。那時候,李偉浩經常天不亮就出門去到韓江江邊,他喜歡拍攝江上和兩岸人們的勞作場景。韓江是連接潮汕與梅州地區的重要河道,那時候陸上交通不便,兩地來往大多時候是靠水路,江上運輸成了一個重要的渠道。木材、水泥、煤炭等物資的兩岸往來運送,給李偉浩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采沙、運沙的場景。一次江邊拍攝,他看到了江上船隻運沙、岸邊人堆沙勞作,便接連按下快門,由於恰當的光線和合適的角度,那些勞作場景讓他至今記憶猶新。那時還是膠片時代,每每拍攝完,李偉浩常會匆匆趕回家中,在自己家中的暗房裡,放大沖洗。從拍攝到沖洗完成,這些反覆性的工作卻讓他樂在其中,不厭其煩。

急流奮進

江邊采沙

江邊漫步

進城去

扛木頭

買賣河沙

水上運輸線

踏著洪水走向湘子橋

挑江水煮飯的年代

湘子橋、鳳凰塔和船

運輸忙

30多年過去了,韓江兩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要想回看三四十年前的韓江,僅有想像力是不夠的,還得有承載時間的某種物質,也就是在那個時間段留下來的建築、文字、繪畫、影像。也因此,李偉浩拍攝於上世紀80年代有關韓江的照片,顯得十分珍貴。一直以來,李偉浩都堅持本土攝影,他常言自己是個低調的人,攝影也喜歡紀實題材,尤其喜歡拍攝普通人的日常故事,在平凡中「以小見大」。如今的韓江早已改變了原來模樣,江上架起了多座橋樑,韓江水路運輸的交通功能逐漸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當地日益改善的生活環境和帶動經濟的旅遊發展。

由於這些年來的環境整治,「綠水青山」的韓江水質變得更好了,兩岸的風景也更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極大地改善。李偉浩鏡頭裡的韓江,江上兩岸的勞作場景不見了,人們的生活顯得更悠閑愉悅。

「韓江岸邊有我家」,根植於本土攝影的李偉浩說,「只有了解了本土根本的文化基因,才能拍出真正的本土故事。」也因為一份深切的鄉土情,李偉浩用鏡頭記錄下了韓江兒女的真實寫照,也用影像留下了這條他眼中的「母親河」的今昔變化。

攝影:李偉浩

文字:江源

來源:津門網

聲明:本文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中國攝影報》郵發代號1-126

對開每周兩期

24個版全彩印刷

全年100期共150元

給我好看

你就好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生態之城 宜居龍文」全國攝影作品展
2019第四屆中國鳳凰民俗攝影雙年展報名展徵集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