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好好過周末,是成年人最好的自我重啟

好好過周末,是成年人最好的自我重啟

作者 | 梁爽

來源 | 哪梁爽哪喜慶(ID:zheliangshuang)

昨天我們三個好友下班聚會。

席間95後的小姑娘聊起周末,她平時在高新園區上班,每天工作較晚,回家洗漱後,躺在床上補償性熬夜,淘寶八卦玩遊戲,拖到12點後才睡,於是周末高密度補覺。

睡到中午一兩點才醒,早餐自動省略,打開手機叫完外賣,繼續躺在床上刷小視頻,外賣小哥送餐上門,她才起床吃飯。

吃完後窩在沙發上看綜藝,下午有約會就出去擼串喝酒,沒約就繼續穿得像個火雲邪神一樣宅在家。

聽她說完,我和另一個女友面面相覷,我倆一致覺得,也就95後才敢那麼作,我們80後膽敢這樣過周末,周一肯定皮膚水腫,精力欠費。

之前微博有個熱搜,叫「成年人的自我重啟方式」。

成年人的世界,除了變胖和變老,沒有容易二字。連軸轉了五個工作日,周末是我們的小型避難所。

如果過了一個放縱而不放鬆的周末,晚上熬夜,早上賴床,久坐不動,省略早餐,暴飲暴食,節奏突變,聚會無度,飲酒過量,我可能就徹底死機了。

我覺得,好好過周末,是我規律性的自我重啟方式。

95後的小姑娘問我倆,平時怎麼度過周末時光。

我周六早起寫作,老公起床後,就不安排代辦事項,怎麼放鬆怎麼來。

可能去公婆家住一天,如果不去就出門爬山,看場電影,好好做飯,煲鍋好湯。

周日我就使用待辦清單了,要寫文,要看書,要做讀書筆記,要去上課,上半年的形體課上完了,常有語音平台聯繫我,我打算報個播音方面的線下課程。

我把雙休過成了單休,周六以休閑娛樂為主,周日以務實提升為主。

另一個文青女友,周末過得比我豐富多彩,城市裡的文藝活動,她比誰都門清。

最近在一家畫廊辦卡,周末在畫廊看新銳畫展,然後由老師領著創作畫作,她還把頭像改成自己畫得最滿意的火烈鳥油畫。

95後的小姑娘聽完,內疚地自省,早起運動讀書的周末,雖然會有短暫的掙扎,但在周末結束時,內心充實,獲益匪淺;

而躺屍煲劇玩手機的周末,雖然當下感覺輕鬆,但過後沒有記憶點,只有愧疚感。

尤其每周一格外煎熬,情緒低落,體力透支的自己,根本跟不上兵荒馬亂的周一上午,抗拒工作,效率低下,身體不適。

不會過周末的人,明明剛休息過,卻比誰都更需要休息。

下面是我好好過周末的生活提案:

1,有趣的活動

知乎上有個提問,「一個人在周末可以做哪些事」,最高贊的回答來自「大貓布丁」介紹的有趣活動:

專業小眾的活動,比如格鬥、攀岩、徒步。「越專業越小眾的運動,裡面狂熱分子概率越高,越容易學得專業,而且同伴素質高,玩得更開心」。

收費周末俱樂部,帶你周末去戶外游。比如攝影游,拉練游,休閒遊等。有嚮導,有保險,有車接送,事先標註路線難度,車費門票費用AA。

主題式的講解分享,有些技術分享,會請到行業一線工程師來講解。也會有愛好分享,會請一些業餘愛好做得精通的人來分享經驗或答疑。

網路上,現實中,我看見很多有意思的人,在周末做有意思的活動。

我有個寧波的朋友,利用周末去看橋拍橋,我很喜歡看他朋友圈裡的各種斜拉橋;

范海濤書里寫道,根據一本當地的美食書,和先生周末去吃,並找大廚在那頁上簽名;

做互聯網的冷夏,周末做TEDx策展,走訪零食工坊,參加發獃大賽,拍創意視頻。

我剛來大連這座廣場之都時,每周打卡一個廣場,去星海廣場看噴泉,去人民廣場看騎警,去中山廣場看建築。

有次我爸媽從老家來,我們周五晚上坐火車睡一夜,周六早上到北京,帶他倆到故宮、頤和園玩,還去水立方看游泳比賽。

如果不帶爸媽,我鍾情北京各種美術館和博物館,感慨厲害資源都在這。

我和老公周末常去公婆家,他們物業很給力,基本每周都有活動,我最愛參加手工活動,給純白的京劇臉譜上色,給白色的圍巾染色,烤過餅乾,縫過香囊,做水果插花……

做手工童真而有趣,減壓於無形,特有治癒感。

2,提升的行動

大田正文寫的《休活》對我影響很大,「休活」就是休息日的活法。

這位企業職員,原先沒朋友、公司家庭兩點一線、對未來隱約不安,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培養興趣愛好,拓展人脈關係,讓生活更繽紛,履歷更彪悍。

3年內主持過 5個學習交流會,舉辦或參加過各類學習活動 302 次,每年與1000 多人溝通交流。

2019年有133天的非工作日,周末佔了絕大部分,以前我寫過「度過周末的方式,決定了人與人的段位差」。

我曾做過粗略統計,工作日除了早起時段用於看書寫作外,上班時間忙工作,下班後吃飯收洗,出門快走,早早睡覺,留給自我提升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而周末,我有整塊大塊的時間,用來看書、做筆記、看電影和寫作,對我的輸入和輸出都算得上難能可貴。

儘管我工作日很注意時間管理,但全部的閱讀量和寫作量,基本只和周末持平。

3,互補的休息

很多人對周末休息的理解就是睡覺,或為上一周的睡眠還債,或為下一周的睡眠儲蓄。

可研究發現,周末補覺很難彌補平時熬夜帶來的健康問題,比持續睡眠不足危害更大,也讓你在周一早晨更容易犯困。還是每天生活規律最好。

當我們疲勞就會休息,疲勞本質上是,反覆使用肌肉或者大腦的同一部位而產生累覺。

在《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里,作者樺澤紫苑建議「互補休息法」——如果在周末還重複平日所做的事情,只能帶來更多的疲勞,所以周末應該做平時不做的事情,藉此來休息身體、恢復大腦。

腦力工作者,周末最好通過運動來放鬆;體力勞動者,周末最好通過看書來休息。

作者建議我們大腦各種技能也應保持平衡,平時伏案工作的人,「語言、理論腦」使用較多,周末可以去美術館欣賞畫作,刺激感性和藝術感,或者去電影院看電影,刺激感情,這樣可以放鬆「語言、理論腦」,而激活「感覺、藝術腦」。

從事技術或研究工作的人,平時較少與人接觸,周末和親朋好友聊天交流;而平時與人打交道多的人,周末盡量創建獨處時光。

我平時工作和寫作節奏較快,周末盡量放慢節奏,比如給我的綠植澆水,靜靜地觀察小區里的貓狗,在陽台上無所事事地曬太陽做白日夢。

4,高質的獨處

周末之前,沒孩子的人滿懷期待,有孩子的人卻叫苦連天。

但我發現家有兩個男孩的F姐,意外出現在滿懷期待這個陣營里。

她說雖然周末帶兩個男孩一下去動物園,一下去培訓班,不是跑腿就是動腦,但她還是很期待周末。

因為她和家人達成協議,周末需要有半天的獨處時光。

孩子老人在家,就去外面的小資咖啡店看本書;孩子老人外出,就在家裡做瑜伽發獃或練字。

我問她獨處時幹什麼呢,她說她基本不碰手機,靜靜地一個人坐著,想一些有的沒的。

還推薦我做正念練習,去感受一呼一吸,一吐一納,放慢自己的意識,感受與周圍的關聯。

在身體裡面或外面,會存在消除不了的雜質,獨處會讓雜質沉澱,讓人頭腦變得清晰、平靜、安然。那是一種信息齋戒、社交斷舍離後的自我回歸。

對我來說,一個美好的周末,需要有趣的活動 提升的行動 互補的休息 高質的獨處。

這樣一個配套下來才是好周末,為我的情緒、心情、體力和精力放電再充電,獲取又忙又美的續航力,支撐我度過高強度的下一周。

好好過周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子熟了 的精彩文章:

5年經歷3次倒閉:年輕人,沒事兒別找「好人」當老闆
20年前的我們,絕想不到今天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