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慈溪:天青秘色瓷消失千年重現人間 古老燕話從抗倭密語到文化傳承

慈溪:天青秘色瓷消失千年重現人間 古老燕話從抗倭密語到文化傳承

CCTV-10

2019.7.21 21:57 播出

《中國影像方誌》浙江省 慈溪篇

慈溪篇 預告片

慈溪地處翠屏山北麓,杭州灣南岸。

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由於當地經濟繁榮、人口眾多,朝廷在此析置新縣,因有董黯「母慈子孝」,縣人便以溪名縣,慈溪作為縣名沿用至今。

1954年,上級政府將慈溪、餘姚、鎮海三個縣的北部合併成了現在的慈溪,慈溪在當地也有 「三北」的俗稱。

天青秘色瓷消失千年重現人間

「秘色」一詞本身就意指神秘的色彩。唐代詩人陸龜蒙在他的詩《秘色越器》中,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來形容它的驚世之美。

然而,千百年來,秘色瓷只見記載,不見其物。

上林湖水庫,位於慈溪市橋頭鎮。上林湖一帶自古就是越窯青瓷的重要產地。根據明嘉靖《餘姚縣誌》記載:「秘色瓷,初出上林湖,唐宋時置官監窯」。

2015年10月,考古隊在上林湖水庫後司嶴的小島進行考古發掘。

在進一步挖掘中,後司嶴出土了大量分別帶有「大中」、「咸通」與「中和」等唐代年款的窯具。在一個破損的瓷質匣缽中,甚至出現了釉色、瓷質與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一致的瓷器,而在另外一塊匣缽上,赫然出現了「秘色椀」幾個字。

瓷質匣缽,是上林湖窯場區別於其他產瓷區的重大發明。

浙江中立越窯秘色瓷研究所所長聞長慶根據古人留下的線索,用上林湖當地的材料,成功恢復燒制出秘色瓷器。

2016年,上林湖後司嶴唐五代秘色瓷窯址當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7年浙江省文物局通過「唐五代越窯秘色瓷工藝技術復原研究」文物保護科技立項的驗收。

古老燕話:從抗倭密語到文化傳承

公元1556年,戚繼光率軍在慈溪大戰倭寇。明朝的軍屯政策,要求衛、所的士兵就地屯田。

衛北村所在的觀海衛是明代最重要的抗倭據點之一。建衛之初,朝廷調集了福建沿海的官兵來這裡駐守,他們說的閩東方言與當地百姓說的吳方言融合,形成了最初的燕話。

古觀海衛管轄著龍山所等多個海防重地,衛外的百姓不能靠近,自然也聽不懂衛里官兵說的方言。而軍事布局、防衛調動靠的都是官兵們的口口相傳,獨特的燕話,也就成了向外發布軍令的暗語。

抗戰時期,村民們曾經用燕話為新四軍傳遞情報;在大上海,燕話也是慈溪商人在證券市場取勝的關鍵。

如今,燕話已被列入慈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它見證了觀海衛秣兵厲馬的時光,更見證了慈溪一段鮮為人知的抗倭歷史。

虞洽卿:回報家鄉 造福桑梓

虞洽卿是我國近代民族輪船航運業創始人之一,民國時期的一位傳奇人物。

1867年,虞洽卿出生在慈溪山下村。15歲時,他循著寧波商幫的足跡闖蕩上海灘,從學徒開始學做生意。

憑藉著靈活多變的經營模式,廣泛而又深厚的人脈資源,虞洽卿在事業上迅速崛起,逐漸成為了上海灘鼎鼎有名的人物。

虞洽卿為了減少家鄉的水災,主持了寧波同鄉會疏浚曹娥江和家鄉水湖。他還在龍山捐建學堂、創辦電話、電報房,和配套的火電廠、救火會所。

在虞洽卿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慈溪鄉賢回鄉修水利、造鐵路、辦學校、開醫院,回報家鄉、造福桑梓。

一粒泥螺一口飯 蟹糊味道交關贊

敢與蛟龍爭化雨,肯同魚鱉競朝陽」。宋代詩人厲元吉曾經這樣描述過俗稱「吐鐵」的泥螺。慈溪龍山一帶,泥螺質量最好。在泥螺旺收時節,趕小海的人們每天都是滿載而歸。

龍山黃泥螺早在宋代就有採食的記載,據明代《食物本草》記載:黃泥螺「以腌藏糟浸,貨之四方,以充海錯」,經過醉制、腌漬的泥螺,膏溢殼外,瑩若水晶,是佐餐的佳肴。

一粒泥螺一口飯,蟹糊味道交關贊」,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腌泥螺是慈溪人家的主菜,一勺泥螺,就能吃下一大碗米飯。

今天的慈溪人,更喜歡開發泥螺不一樣的吃法。

創造多項第一的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與亞馬孫河口、恆河口並稱為世界三大強潮海灣,潮差大、潮流急、風浪大、沖刷深,混凝土橋樁容易開裂、普通鋼樁又存在安全隱患,要在這裡架起一座至少服役100年的大橋,這被外國專家看作天方夜譚。

2003年6月8日,經過了十年的籌備,杭州灣大橋奠基。這一天,慈溪幾乎全城出動。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通車。

一座大橋橫跨杭州灣,創造多項世界第一,也將慈溪從交通末梢迅速改變成對接上海的橋頭堡,吸引著長三角地區的人流、資金流、技術流……,不斷地改變著慈溪這座城市,也讓這座城市開啟了設計當先、創新驅動的發展之路。

1400年前,青瓷匠人的慧心巧手,讓慈溪引領了那個時代的陶瓷風尚。時過境遷,信念不變,曾經的「秘色瓷都」已然成為一座創新之城。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中國影像方誌

《慈溪篇》

播出時間:7月21日 21:57

監製 / 閆東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田楚韻 胡悅 彭筱雅(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漢代流行坐牛車,真牛
他竟然敢直接用兩本書替代部分繩子,挑戰蹦極!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