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限制韓國以後,中國半導體會崛起么?

日本限制韓國以後,中國半導體會崛起么?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註:魯曉芙看歐洲。合作請聯繫微信:Xiaofu_Lu

一場可能牽動全球半導體勢力地圖的危機,由日本限制供應韓國重要化學品而引發。

7月4日,日本因為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徵用工問題,與韓國談判破裂,因此限制光阻劑(Resist)、氟化聚醯亞胺(Fluorinated Polyimides)以及氟化氫(Hydrogen Fluoride)3項半導體、面板原料出口至韓國,必須經過3個月的審查。少了光阻劑與氟化氫,韓國將無法製造內存,目前韓國三星、SK海力士2大廠的內存全球市佔合計超過7成,如果少了內存,將影響手機、電腦到伺服器等終端產品出貨。

而一場韓日貿易戰,真的會導致全球電子業斷鏈嗎?以下是日韓貿易戰的3大關鍵問題的解答。

問題一:韓國內存可能斷貨,間接影響全球電子供應鏈?

「價格可能回升,但程度不至於到斷貨」。

三星、SK海力士的內存庫存,應超過3個月,也就是說,即使審核期最長3個月,他們仍有辦法支應需求。

日韓貿易戰,反而替市場調整原先產能過剩、價格走跌的困境,成為三星拉抬內存價格的理由。

去年下半年,全球內存價格開始下跌,去年第四季DRAM內存,平均銷售單價跌幅將近8%,今年也連兩季下跌。

三星少賣一點,但是價錢高一點,獲利可能差不多。

台灣地區一些生產內存的小廠家,例如華邦電子、南亞科等廠商,也可能間接受益,但台灣地區的內存產品不如三星高端,利潤較少。主要受益對象還是美光、東芝等國際大廠。

短時間內,大家供過於求的狀況反而會得到改善。日前,韓聯社甚至傳出三星宣布取得此3種原料的應急庫存。短期內全球電子業,應不至於上演斷鏈風暴。

問題二:韓國面板供應將重創,影響蘋果手機出貨?

這次被日本限制出口的「氟化聚醯亞胺」,是面板相關原料,媒體一度傳出韓國面板可能因此斷鏈。但經調查,實際上這次被限制出口的原料,尚未正式使用在面板製程,該原料事實上是被混淆為另一種未受限制的面板製程關鍵原料——「聚醯亞胺(Polyimide,業界稱PI)」。

目前氟化聚醯亞胺,主要只用來製造摺疊式手機(OLED柔性面板)的「透明屏幕蓋板」,例如用於三星的摺疊式智能型手機。因此,外界原先認為的三星、LG面板供應將受重創,進而影響蘋果供應鏈的假設,其實是一樁烏龍事件。

問題三:日韓貿易戰,中國將成最大贏家?

這次日韓貿易戰,許多專家學者分析,如果韓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市場受限制,中國可能乘勢而起。

但針對此說法,國際內存產業普遍認為,中國內存廠的技術和良品率,仍和日韓有很大差距,短期內很難憑藉此機會獲利。中國廠家因產量和技術問題,就算現在市況變好,也是大賠變小賠,不會賺錢。

唯一有機會的是中國NAND Flash(快閃內存)廠長江存儲,該廠預定於今年底量產64層的3D NAND Flash,雖然相比三星、美光等國際大廠落後一個科技數量級,但已開始向客戶送樣,即將量產,現在有機會可以讓客戶提早驗證它的產品。

台灣地區在NAND Flash領域,因技術與量產時程落後,短期內不會受益。

一場因政治事件而起的貿易爭端,究竟會是短期震蕩,還是演變成長期抗戰,我們需要看看到了7月21日,日本國會參議院改選後,韓國是否提出反制,使事件升溫。

世界各國保護主義越來越高漲,世界充滿了不可控的風險,如何管理供應鏈,已經變成了對於企業最重要的事情了。

未來中小型國家將逐步落後,不足以成為全球經濟的玩家,類似於美國、中國、歐盟、日本等工業品類齊全、內部市場強大的經濟體,才有可能抵禦風險。

編輯:鶴立高崗 格式:黃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歐洲經濟與文化評論-魯曉芙 的精彩文章:

中美對抗下,香港的特殊作用
為了選舉的特朗普,不可信

TAG:歐洲經濟與文化評論-魯曉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