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件驚為天物的青銅器

一件驚為天物的青銅器

曾侯乙墓是上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不僅編鐘舉世震驚,尊盤也是驚為天物。

尊是種盛酒器,盤則是水器,曾侯乙尊盤融尊、盤於一體。

尊體上裝飾著28條蟠龍,32條蟠螭(pán chī)和數以千計的蟠虺(pán huǐ),這些裝飾物由表層的紋飾和內部多層次的銅梗組成。

(蟠螭,是沒有雙角的龍;蟠虺,是蜷曲的小蛇。)

尊盤因此形成驚人的透空裝飾。裝飾表層彼此獨立,互不相連,由內層銅梗支撐,內層銅梗又分層聯結,參差錯落,玲瓏剔透。

古代沒有機床,無法直接在青銅上雕刻。

石蠟柔弱,可以雕刻複雜的花紋。蠟模雕刻完成,覆蓋三層石英砂,反覆持續兩天,形成堅硬的外殼。隨後,部件將進入火爐焚燒,進入失蠟法最關鍵的工序,這就是失蠟法名稱的由來。蠟水流失,形成空腔,成為銅水的血管。工匠的巧思隨著看不見的脈絡,在重力的作用下,緩緩遍布空腔。當銅水凝固,厚厚的外衣,逐漸剝離,尊盤的一個部件也就宣告完成。

一名工匠,用了二十年時間,用失蠟法成功鑄造了一比一的複製品。

這件尊盤的尊與盤內都有「曾侯乙作持用終」七字銘文,意為:曾國王侯「乙」永久享用。但盤內銘文的「乙」字是打磨後補刻上去的,打磨痕迹清晰可辨。可見,這件青銅器是他人愛物,曾侯乙得到後也是愛不釋手,要刻上自己的印記並「隨身」攜帶。

一件驚為天物的青銅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件驚為天物的青銅器

一件驚為天物的青銅器

一件驚為天物的青銅器

一件驚為天物的青銅器

一件驚為天物的青銅器

一件驚為天物的青銅器

一件驚為天物的青銅器

一件驚為天物的青銅器

一件驚為天物的青銅器

推薦相關閱讀:

國博之馬家窯彩陶精彩,但一把不起眼的青銅刀更重要

國博之紅山文化玉雕工藝水平高,出了「中華第一龍」

明代腰帶不是系的,是用來端著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