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8世紀末晚清老照片,還原當時景色建築,有個物件還上了國家寶藏

18世紀末晚清老照片,還原當時景色建築,有個物件還上了國家寶藏

18世紀末晚清老照片,還原當時景色建築,有個物件還上了國家寶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870年5月,托馬斯-柴爾德被帝國海關局聘為北京的一名煤氣工程師,這位29歲的英國人留下了妻子和三個孩子來到北京,成為生活在清末首都的100名外國人之一,在接下來的20年里,他拍攝了200多張照片,記錄了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的風俗、建築和人,該圖為長城的一部分,包括通往蒙古的南口關口,現在中國這樣的長城還有很多,這種長城才反應真實的長城

18世紀末晚清老照片,還原當時景色建築,有個物件還上了國家寶藏

相信看過國家寶藏的人對這個轎子一點都不陌生,他就是千工轎,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女子出嫁時要坐的轎子,這個配置相當於現在豪華婚車的配置,這種轎子一般都是出租的。

18世紀末晚清老照片,還原當時景色建築,有個物件還上了國家寶藏

北京城外帝王墓的精神之道觀,林蔭道兩旁排列著24個石像動物,12人站立,12人倒立,象徵著通往天堂的道路。

18世紀末晚清老照片,還原當時景色建築,有個物件還上了國家寶藏

這是兩個塔的照片,左圖為香山塔,是大宗京寺的一部分。寶塔上裝飾著黃色、綠色、紫色和藍色的釉面瓷磚。右圖為12世紀天寧寺寶塔,距城西幾英里。這是首都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像許多遼代的寶塔一樣,它的結構是堅固的。在寶塔建成時,一個密封的地下密室存放著佛教遺迹、雕像和經文。

18世紀末晚清老照片,還原當時景色建築,有個物件還上了國家寶藏

北京最重要的運河,京杭大運河的景色,在整個清朝,水路是運輸糧食和其他商品到北京,連接華北和中國南方的關鍵。

18世紀末晚清老照片,還原當時景色建築,有個物件還上了國家寶藏

19世紀旅行者在前往中國長城時所看到的景色,這裡的地形複雜,但是蔡爾德帶著他脆弱的攝影設備和玻璃板底片穿越了這個地區。

18世紀末晚清老照片,還原當時景色建築,有個物件還上了國家寶藏

從帝國護城河對面看紫禁城的景色,這張照片顯示了15世紀和16世紀中國不存在的防禦工事制度。

18世紀末晚清老照片,還原當時景色建築,有個物件還上了國家寶藏

頤和園內萬壽山的正面景色,山雖然不高,但是上面的建築依山而建,非常的有層次感,不過由於疏於管理,地上已經雜草叢生了

18世紀末晚清老照片,還原當時景色建築,有個物件還上了國家寶藏

這是唯一一張已知的天雲寺的照片,在義和團戰爭中,鑽石王座寶塔周圍的木製建築被摧毀,柴爾德為我們保存了珍貴的影響照片記錄

18世紀末晚清老照片,還原當時景色建築,有個物件還上了國家寶藏

北京一家裝飾華麗的旱煙草店前的街景,這個店的名字叫天增號,他也因為北京這座城市而被世界知道

18世紀末晚清老照片,還原當時景色建築,有個物件還上了國家寶藏

頤和園內的十七大拱橋,是所有皇家花園中最大的一座橋,這張橋的照片包括俯瞰昆明湖的青銅牛,1755年,青銅牛被安置在湖面上,希望能防止洪水,因為據說牛對水具有特殊的力量,牛背上刻著印章,這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乾隆皇帝著名的「金牛銘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不敢相信,一百多年前的晚清衙役穿的破破爛爛,比乞丐稍微強一點
黃眉童子做下如此膽大包天的事情,真的是彌勒佛指使的嗎?

TAG:歷史百家爭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