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靠開特展年收入破千萬:這位美女CEO打造爆款IP展覽 觀展人次90萬+

靠開特展年收入破千萬:這位美女CEO打造爆款IP展覽 觀展人次90萬+

「策展界的極客」,於曉芹這麼形容自己的團隊。

文 | 鉛筆道記者 五米

「他的魚都畫錯了。」一個看著年齡七八歲,剛從展館出來的小男孩舔著棒棒糖,吸吸鼻子說,「聶璜怕不是個傻子吧!」

站在展館出口的於曉芹聽著小男孩精闢的調侃笑了,她在零卡每場展覽開幕時都會親自去現場做用戶問卷調研。

2016年,在美術館工作的於曉芹發現,在國內,與科技教育相關的展覽往往只能在博物館進行,門檻較高,形式較枯燥乏味,脫離大眾日常生活場景;而商場特展又多以美陳等手段呈現網紅IP,高質量的文化特展少之又少。

於是,於曉芹辭職並創辦零卡,致力於國外成熟IP特展的引進與國內傳統文化IP的研發及運營。目前,零卡已打造科技互動展《超越魔方》、超級IP展《星球奇境》與自研IP展《故宮裡的海洋世界》等,其中《星球奇境》觀展人數累計超過90萬,18年年收突破千萬。

零卡從策展出發,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商業模式。目前,展覽票房佔到零卡收入的50%,商場贊助、品牌贊助、自研IP展租借與特展周邊售賣均為多元收入渠道的組成部分。同時,零卡還致力於STEAM課程的開發,當積累到一定課程數量的時候,還會推出線上課程。

註:於曉芹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內容真實性負責。鉛筆道作客觀真實記錄,已備份速記錄音。

出師不利

時間回到2016年春天,在美國聖安東尼奧市的DoSeum博物館中,兩支巨大的機器手臂上下翻飛,根據程序演算法在幾十秒內還原一個被打亂的魔方。看展的孩子們興高采烈,排著隊一個個將自己的魔方往機器人手上遞。現場的於曉芹被強互動性和科技性的氛圍打動,這一瞬間,她下定決心,「我要把這個特展搬到國內。」

當時的於曉芹還就職於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所以她的第一個念頭是將這個項目引進到自己的單位,但由於種種原因,美術館和魔方展的合作沒能談成。

雖然沒談成,但於曉芹還是沒死心。她覺察到,高質量特展在生活場景中其實有很廣大的市場,「現在的人們,尤其是家庭帶小孩出門玩,除了看電影、看音樂劇舞台劇之外,平時還有什麼文化相關的活動?沒有了。」

「互動性、參與感強的特展是一種與看電影一樣的消費選擇。」於曉芹認為,人們對交互性、教育性強的線下活動存在大量需求。

她發現,在國內,與科技教育相關的特展往往於博物館展出,門檻較高,形式枯燥乏味,脫離大眾日常生活場景;而商場特展又多以美陳等手段呈現網紅IP,更像展示,而不是展覽。

「那我就自己做吧。」於曉芹說干就干,她辭去美術館的職位,拉來幾個同在博物館、美術館任職的朋友,加上自己總共8個人,成立了零卡公司,並立馬聯繫原展方與場地。同年11月,《超越魔方》展在上海、杭州進行巡展。這次巡展反響不錯,總觀展人數達到25萬。

然而,巡展結束後,於曉芹算賬的時候卻傻了眼。由於特展的引進費用與場館租賃費,就算有100多萬票房收入卻無法維持收支平衡,最後項目不僅沒有盈利,還賠了些。團隊辛苦了好幾個月,最後卻做了虧本買賣。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給於曉芹上了一課,她開始探索新的特展盈利模式。

轉變思路

2017年初夏,魔方巡展剛剛落幕,於曉芹開始著手於新項目的落地。因為上一次的失敗,她很迷茫。此前,她一直純粹地認為,只要有了優質項目,就可以通過票房收入撐起整個業務,但魔方展不理想的盈收證明不能這麼做。該如何讓這樣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能持續做下去?於曉芹開始反思自己先前的業務模式。

一次偶然的機會,給了於曉芹啟發。當時,一位擔任多年商場職業經理的朋友邀請她去商場開展。

「我來你這做展覽,可我這點場租費都不夠你們這個租金,為什麼你們希望我在你們這開展呢?」於曉芹感到疑惑,對方回答,商場也需要像展覽這種新鮮有趣的內容,有利於用戶轉化。

於曉芹的思維一下子開闊了,「要辦展,同時也要玩出花樣。」她發現,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逛商場的意願和需求大大降低,商場自身對能吸引客流的優質、新鮮的內容存在急切需求。空間與展覽並不是單純租借的關係,展覽在給商場大量引流的同時,也能帶動商場中其他商鋪的銷售提升。

整個6月,於曉芹跑遍了上海的幾十家商場,挨個調研市場痛點與解決方案。她重做了一份方案策劃書,裡面不僅僅是展覽怎麼布置,還有針對整個商場打造一個整體場景的方案規劃。

「從那以後,我沒有再向商場付錢了,都是商場給我錢。」於曉芹笑道,「我們至少是互惠互利的,不存在說我還得付租金。如果一個商場問我要租金的話,那我就不跟他合作,我們有我們的價值。」

2017年9月30日,《星球奇境》展落地上海虹橋天街,之後又在北京、杭州、深圳、天津、長沙共6城開展,觀戰人數超過90萬,票房收入從魔方展的100萬躍升至600萬。

「事實上,展覽給商場帶來的人流比統計到的進去觀展的要多幾倍。」於曉芹發現,一個家庭帶孩子出來,也可能一個或兩個大人帶小孩來看展,剩下的人不會幹坐著,自然而然進入了消費場景。

商場提供的數據也顯示,《星球奇境》開展期間,商場的銷售額平均提升了約20%到30%。

專業背景與「硬核」內容

《星球奇境》取得成功之後,於曉芹開始將觸手伸向自研IP。「我一開始就是這麼打算的,先引進優質國外展並從中學習,然後做自己的特展。」

在原創展的籌備中,她放在第一位考慮的是可複製性。單場特展的人流有限,場地容納額也有限,與高昂的研發成本費用比起來,並不划算。

「如果你的展無法複製,或者複製成本很高,那盈收天花板是可以伸手摸到的。但如果可以複製,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就像《超越魔方》與《星球奇境》,開發一個IP後可往出借展,長期以售賣版權的方式盈利。」她認為,通過標準化,就可以實現這一點。

這也是她從國外引進如此昂貴的標準展覽的原因,這種方法國內還沒有。於曉芹舉例,通常,展板上的標籤大部分情況都是做成可以馬上損毀掉的形式,但零卡都是把標籤做在亞克力板上。雖然價格更貴,但每一站都可以反覆用,而且很漂亮。

於曉芹表示,未來,零卡直接操作落地的自研展應該只集中在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四個城市,往外借展的營收預計佔比超五成。

「我們是策展界的極客。」於曉芹這麼形容自己的團隊。

現在零卡的15人團隊中,大多數均有美術館與博物館背景。對特展項目的熟悉與專業背景得以讓他們取得國外展方的信任,實現租借一個個精密昂貴的大型設備。

「《星球奇境》展的PM問我要簡歷,」於曉芹記憶猶新,「還問我有沒有和國外的博物館合作過,甚至給那些國外機構發郵件確認是否屬實。」

在美術館擔任過公共教育部主管的於曉芹在內容選擇上也很「硬核」,她認為展覽的公共教育屬性十分重要。所以,在內容方面,她主要從科技與文化兩方面選擇。

今年7月11日,與故宮博物院合作的《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落地深圳。於曉芹聘請生物專家團隊,花了十個月研究「海錯圖」中魚類的生物習性,並向歷史學家考證細節。

在「海錯圖」展期間,零卡配套開展了線下STEAM課堂。在未來規劃中,於曉芹表示,當線下課程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會推出線上課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鉛筆道 的精彩文章:

新氧回應「App商家涉售違禁藥」:已組建調查小組,封禁相關賬戶
幫工程師快速完成零件選型,零件邦獲找鋼網數百萬天使輪融資

TAG:鉛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