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八首絕命詩,說盡人生滋味

八首絕命詩,說盡人生滋味

絕命詩是中國傳統詩歌中比較特殊的一部分,凡臨終賦詩均可稱為絕命詩(或絕筆詩),臨死前的詩作,大多別有一番風味。或委曲,或洒脫,或豪邁,或委頓,或張狂,或自破紅塵。

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許多特別有名的絕命詩。下面為您盤點八首絕命詩,一起感受詩人最後的吶喊!


過零丁洋

宋代: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八首絕命詩,說盡人生滋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論帶兵打仗,論救國存亡,文天祥比不上宗澤、岳飛,甚至比不上吳階、孟珙,但文天祥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尤其是在這個國家危亡、山河破碎、社稷飄零的亂世,文天祥的精神更是顯得彌足珍貴。千百年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猶如中華民族精神世界中的一盞璀璨的燈塔,穿透千年的時空,照耀著中華民族兒女前進的方向。


垓下歌

兩漢: 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相對於永恆的自然界來說,個體的人極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傑,在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裡也不過像一朵大的浪花,轉瞬即逝,令人感喟;但愛卻是長存的,它一直是人類使自己奮發和純凈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縱或是殺人不眨眼的魔頭,在愛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令人讚歎。《垓下歌》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深刻地表現了人生的這兩個方面。

八首絕命詩,說盡人生滋味


答徑山琳長老

宋代: 蘇軾

與君皆丙子,各已三萬日。

一日一千偈,電往那容詰。

大患緣有身,無身則無疾。

平生笑羅什,神咒真浪出。

八首絕命詩,說盡人生滋味

佛家把人生看成是」如夢、如幻、如影、如露、如電」的」六如」,蘇軾卻一直追求著」六如」滅盡後的」真吾」境界.」生謂之宅,死謂之墟.」在《六觀堂老人草書》中說:」物生有象象乃滋,夢幻無根成斯須。方其夢時了非無,泡影一失幻影殊。清露未晞電已阻,此滅此盡乃真吾.」這種參透生死,人我兩忘的境界不愧是如神宗評價他的」善知識」,此詩作於他臨終前二日。

維琳是蘇軾知杭州時的徑山寺住持,這次不遠千里前來探病。蘇軾依他贈誦偈語的原韻作成此詩,維琳不解末兩句典故,蘇軾為他作了解釋:後秦時天竺高僧鳩摩羅剎病危,便口出三道神咒叫他的外國徒弟誦讀禳解,結果毫無效驗。蘇軾覺得他的舉動很可笑,認為能參透生死才是真正的大徹大悟。

臨終歌

唐代: 李白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八首絕命詩,說盡人生滋味

根據裴斐《李白年譜簡編》,此詩作於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即李白去世當年。此詩發之於聲是李白的長歌當哭;形之於文,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銘。李白一生,既有遠大的理想,而又非常執著於理想,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這首詩說明他在對自己一生回顧與總結的時候,流露的是對人生無比眷念和未能才盡其用的深沉惋惜。


獄中題壁

近現代: 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八首絕命詩,說盡人生滋味

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囚禁光緒皇帝並開始大肆搜捕和屠殺維新派人物。譚嗣同當時拒絕了別人請他逃走的勸告,決心一死,願以身殉法來喚醒和警策國人。詩的前兩句,表達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門投止」地匆忙避難出走,使人想起高風亮節的張儉;一些人「忍死須臾」地自願留下,並不畏一死,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樣高風亮節的杜根那樣,出來堅貞不屈地效命於朝廷的興亡大業。詩的後兩句,則意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揚;仰笑蒼天,凜然刑場!而留下的,將是那如莽莽崑崙一樣的浩然肝膽之氣!


臨終詩

清代: 李鴻章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紛未已,諸君莫作等閑看。

八首絕命詩,說盡人生滋味

此「絕命詩」寫李一生為國操勞,四方奔走未曾歇息,直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慨嘆幾百年來國步多舛國勢衰微而民生多艱,個人竭盡孤忠以力挽狂瀾而終於在蕭瑟秋風中老去,眼看空蕩蕩的拜將壇只剩下旗子在殘陽夕照中飄動;大局著實堪憂,乃殷切叮囑後繼者:國境上戰雲猶在,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絕命詞

清代: 袁枚

賦性生來本野流,手提竹杖過通州。

飯籃向曉迎殘月,歌板臨風唱晚秋。

兩腳踢翻塵世路,一肩擔盡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來食,村犬何須吠不休。

八首絕命詩,說盡人生滋味

袁枚這首詩,下筆犀利,借諷刺村犬,鞭撻了那些置人民生死於不顧的貪官污吏,借狗喻人,寓意深刻。從寫法上看,對仗工穩,語調激憤,形象鮮明,既寫出了詩人窮愁潦倒的處境,又表現出了他憤世嫉俗的情態。因為,正是這黑暗的社會,逼著詩人袁枚走上了絕路,寫下了這首《絕命詩》,也寫出了他內心的不平之氣。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八首絕命詩,說盡人生滋味

這是一麴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語語嗚咽,令人不堪卒讀。春花浪漫,秋月高潔,本令人人欣喜,但對階下之囚來說,卻已了無意趣了。"何時了"三字雖問得離奇,實含兩層意蘊:往昔歲月是何時了卻的?劫後之殘生又將何時了卻呢?這表明了他對生命的決絕心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酒琴棋書畫花 的精彩文章:

古詩詞中的定情之物,你最渴望得到什麼?
王勃最膾炙人口的詩篇,雖然取義自曹植,但自鑄偉詞,成千古名句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