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全球獨有!我國載人登月計劃連戰連捷,第二宇宙速度高達33馬赫

全球獨有!我國載人登月計劃連戰連捷,第二宇宙速度高達33馬赫

嫦娥奔月一直是我們的神話傳說和夢想。中國在1992年啟動了航天載人工程,目前已經27年,這種可持續的發展造就的強大後勁攻克了一大批核心技術。例如月球軟著陸、月地軌道返回、新一代載人飛船、重型運載火箭等不勝枚舉。據新華社7月19日報道,總設計師劉紅表示,中國月宮一號已經指標已經可以滿足月球基地,甚至火星基的需求,100%的氧氣和水,以及80%的食物可以循環再生。而前不久,中國長5和長9重型火箭也紛紛傳來捷報,中國載人登月計劃穩步推進。中國嫦娥太空船早已突破第二宇宙速度,以33馬赫時速在夜空划出美麗弧線。

本世紀,世界僅有2次月球軟著陸被實現,它們搭載的智能避障著陸系統,在如此的高速下,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預,為保障宇航員的安全起到了關鍵作用。另一個保證宇航員安全的核心技術就是月地軌道返回,在5年前已經成功試驗。那就是嫦娥五號T1實現了返回艙從月球軌道返回地球時,彈跳式進入返回軌道,實現了高達第二宇宙速度的33馬赫再入大氣層的技術。

神舟載人飛船已經實現了中國宇航員艙外活動,但這僅是近地軌道的活動。載人月球工程需要開展38萬公里的深空任務,對新一代航天飛船提出來要求。中國航天人在3年前長征7號就實現了這一技術,將新飛船的縮比返回艙進行了測試,圓滿完成氣動布局、重複利用等技術積累。這種新飛船分14噸和20噸兩種,同樣具備33馬赫第二宇宙速度的返回能力,不僅可以勝任近地軌道的任務,而且月球軌道、火星軌道也不在話下,而且對比神舟飛船乘員數量翻番。

其它技術也是數不勝數,如運載的重型火箭70噸近地軌道和25噸月球軌道的火箭研發技術有序開展,而2028年首飛的長征九號具備50噸級水平。重型火箭搭載的全液氧煤油型發動機作為動力,在長征6號,7號中YF-100表現出色,改進後的YF-100K更是自重降低,推力顯著提升。除了發動機,攻克的10米級大直徑火箭過渡鋁環技術、新型隔熱材料,5米共底燃料儲箱、大直徑液體燃料箱瓜瓣製造技術都達到了世界領先。還研製成功了耐壓力最強,世界最大的火箭分離氣囊。真是碩果累累,連戰連捷,核心優勢全球僅此一份。

中國航天員登上月球還需要多久,嫦娥工程的負責人吳偉仁直言,未來十年左右,中國主導的月球科研將亮相月球南極,月球將出現中國人的足跡。十年可以說很久,但對於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也就彈指一揮間,讓我們翹首以盼,坐等佳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方晨報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找到寶礦,未來戰爭這一必需材料儲量巨大,美俄羨慕不已
要開戰了?伊朗扣押某國油輪後,美軍還以顏色,當場擊落伊朗軍機

TAG:北方晨報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