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小商販到一國之相,此人的逆襲之路,載入了史記!

從小商販到一國之相,此人的逆襲之路,載入了史記!

(北暮帶你看史記第22期)

文|北暮

史記記載:「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國國重,不可失也。」

這句話是齊桓公的丞相鮑叔牙,在齊桓公要殺管仲時說的。當初管仲差點一箭射死齊桓公,齊桓公為了報一箭之仇想要除他而後快,不過鮑叔牙的這句話,卻打消了想要稱霸的齊桓公的念頭,齊桓公在和管仲交談以後,立馬奉他為座上賓,拜他為丞相。

後來譬如諸葛亮這樣有才能的人,常常自比管仲。在現在人看來,將自己比做管仲,多少有些抬高身價的嫌疑。那麼管仲有多厲害呢?他的一生,真的可以算得上「屌絲逆襲」了。

【一】

管仲的「偷奸耍滑」之道

管仲從小家境貧寒,大家都不和他來往,他的至交好友也就只有鮑叔牙一個人。

有一次,二人商量著做點小生意,可是做生意總得有本金吧,管仲家境貧寒,拿不出錢,鮑叔牙的條件比他好點,於是鮑叔牙一人掏了兩份本金,就這樣,鮑叔牙和管仲合夥做起了生意。

到了年底分紅的時候,管仲多拿了一點,鮑叔牙心裡知道,但是嘴上卻不說。就連鮑叔牙手下的夥計們都看不下去了。可鮑叔牙卻說,管仲家境貧寒,比我更需要錢。

後來兩個人一同參軍打仗,每次衝鋒的時候,管仲都是躲在別人的後面,很少正面和別人戰鬥,甚至打不過的時候還當逃兵往回跑,撤退的時候,更是跑在最前面,當時軍隊上的其他人,都對他極為不齒,認為他是一個沒骨氣的人,不和他來往。只有鮑叔牙對他不離不棄,甚至出面給別人解釋說,管仲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家有老母需要他侍奉,這才做出這些事情。

管仲見到鮑叔牙對他這麼好,自己又沒什麼可以幫到人家的,於是每到鮑叔牙遇到事情的時候,管仲都積極的幫他出謀劃策,可是很多時候管仲的這些方法都不太管用,鮑叔牙也是體諒的說,這是時運不好,你不用因此而傷心難過。

史記中對於管仲的早年經歷是這樣說的: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鈍,知時有利不利也。」——《史記·管嬰列傳》

在現在人看來,「做生意想著多分點錢,幹什麼事情老往後跑」,沒有人願意和這樣「偷奸耍滑」的人打交道的,可是管仲真的是「偷奸耍滑」的人嗎?他後來的成就給出了答案!

【二】

管仲的入仕之路

因為早年的艱苦生活。為管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社會經驗,這才讓他有了敏銳的直覺,也讓他後來坐上了的齊國宰相的位置。

管仲和鮑叔牙一合計,做生意也不行,當兵也不行,索性咱倆去當官吧。但是當官的話,沒有身份地位是不行的,二人最後只能投到當時齊國兩位公子的門下,看以後有沒有發展什麼機會,最不行混口飯吃總可以了吧。

二人分別輔佐了兩位公子,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管仲輔佐公子糾。而當時齊僖公駕崩後,留下了三個兒子,太子諸兒、公子糾和公子小白。有人可能會說了,他倆為啥不去輔佐諸兒呢?

這裡面也是有原因的:諸兒作為太子自然有很多人巴結和投奔,以當時管仲、鮑叔牙二人的名聲和地位,太子會要這兩個做生意不行,打仗也不厲害的人嗎?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投到了另外兩位公子的門下。

不久之後諸兒繼位,也就是歷史上的齊襄公,可是齊襄公卻一點也不成器,昏庸無道不說,居然和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私通,還謀害了妹妹的丈夫魯桓公,最後一頓花里胡哨的操作之下,自己也被公孫無知殺死,齊國陷入內亂。

齊國在陷入動蕩之前,管仲就預料到齊國可能會陷入混亂,他一面護送公子糾逃亡魯國,一面給鮑叔牙通知消息,讓他護送公子小白離開齊國。各為其主,還能在逃命的時候通知另一個,從這裡可以看出,管仲和鮑叔牙確實確實是真友誼。

後來齊國內亂平息之後,需要有人繼承王位,管仲這時候的狠辣,便表現了出來,他一面讓人護送公子糾返回齊國,自己又帶領著30乘戰車前去堵截公子小白,只可惜一箭並未射殺公子小白,讓他後來登上了王位。

公子小白也就是齊桓公登上王位以後,最先要處理的肯定是公子糾以及管仲。此時公子糾一行人都在魯國,於是齊桓公帶人攻打魯國,並且還給魯國用了一個陽謀:我的兄弟公子糾在你們魯國,但是我不忍心殺他,請魯國的人替我除去他吧,至於召忽和管仲,他們差點害死我,就交給我親自處理吧!

對於這件事情,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

齊遺魯書曰:「子糾兄弟,弗忍誅,請魯自殺之。召忽、管仲也,請得而甘心醢之。不然,將圍魯。」魯人患之,遂殺子糾於笙瀆。召忽自殺,管仲請囚。

那麼召忽知道這件事情以後為什麼會自殺?而管仲卻請求將自己囚禁呢?很顯然,公子糾都被殺害了,召忽見大勢已去,覺得自己肯定也難逃其咎便自殺。

而管仲卻讓別人把他囚禁起來,因為他知道自己死不了,齊桓公那裡還有一個「內應」鮑叔牙呢,他一定會把自己推薦給齊桓公。果然,齊桓公在聽了鮑叔牙的推薦以後,任管仲為相,而管仲也開始了自己的輔佐之路。

【三】

管仲的治國之策

齊桓公在最開始任用管仲的時候,是不太相信他的能力的,經歷了失敗以後,這才「老實」了下來。

齊桓公因為宋夫人而惹怒了自己,於是便對管仲說:「我想打宋國!」

管仲勸誡道:「內政不修,出兵不會成功!」

此時齊桓公的小脾氣也上來了:「我不聽!我不聽!」

於是齊桓公自己帶兵去打宋國,結果宋國聯合其他國家,把齊桓公打的落荒而逃,齊桓公回來以後,這才老實了下來!聽從管仲的意見,安心的治理國家!

史記中這樣記載管仲的治國之策: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彊兵,與俗同好惡。

因為齊國當時地處海邊,管仲想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力發展商業,很快齊國積聚了大量的財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管仲主張: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只有百姓把肚子吃飽了,餓不著了國民的素質才能夠提高。

管仲還主張: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百姓喜歡的東西就給他,百姓討厭的東西就廢除。只有上下齊心,統治者維護了百姓生活的安穩,百姓才會支持你。

同時管仲還實行了「叄其國而伍其鄙」的管理方法,加強了百姓和大臣間的管理,做到了上通下達,讓整個行政區域更加精細化。這是前人沒有達到的一種高度。

在人才的培養和委任方面管仲主張:「德義未明於朝者,則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見於國者,則不可授以重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

這個官員的任用辦法,真正做到了對每一個官員知根知底,同時也減少了齊桓公統治期間官員的腐敗問題。

管仲的擴張之道

國家穩定下來以後,自然是向外擴張了,齊桓公向外擴張,管仲則是給他找各種借口,讓齊桓公的擴張之路變成「正義之師」。

齊桓公攻伐蔡國,管仲給他找的理由是,蔡國把齊桓公的老婆蔡姬改嫁給其他人了,給齊桓公帶了個綠帽子。

攻打楚國,管仲就尋找借口責備他們沒有向周王室進貢菁茅。

桓公實際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機讓燕國整頓召公時期的政教。

正是因為管仲一系列的借口,這才讓齊桓公的討伐之路變得一帆風順。

【四】

管仲的過人之處

為何後來有才能的人都自比管仲?管仲究竟厲害在哪裡?

第一,管仲擁有敏銳的政治嗅覺。

當初國家內亂之時,管仲是第一個發現國內要變天的人,於是他護送公子糾跑到了魯國,倘若他沒有敏銳的政治嗅覺,那麼很可能公子糾就死於齊國的內亂,自己也沒有用武之地了。如果真的在後面,管仲帶領兵馬殺死了公子小白,那麼公子糾很可能在管仲的輔佐之下,成為第二個齊桓公。

第二,善於將不利轉化為有利。

公子糾一死,跟隨公子糾的那部分人,肯定是難逃其咎,而管仲卻因為自己的一番運作,讓自己最後成為了齊國的宰相。可以說,管仲的這番逆襲,真的能夠載入「屌絲逆襲史冊」。可又有誰能說得清,他的這一番運作,不是他刻意為之呢?

第三,本身的才能不可忽視。

倘若讓一個平凡的人去做總統,那麼他能夠治理好一個國家嗎?而管仲卻能夠從一個商販變成了一國之相,並且將齊國治理的井井有條,又將齊桓公輔佐成春秋五霸之首,他本身的才能就不可忽視。

在當時的那個年代,也就只有鮑叔牙清楚管仲的才能,並且始終堅信管仲能夠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後人正是看到了管仲的一番作為,這才會將自比管仲,當做給自己「鍍金」。

對於本文,你是怎麼看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北暮,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贊關注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暮談文化 的精彩文章:

黃帝發家史:打炎帝,殺蚩尤,他的鐵手腕能看懂的人不多!
帝堯設的謗木和諫鼓有何作用?這才是他被後人敬仰的原因?

TAG:北暮談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