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海出梅啦!到哪裡覓清涼?古代文人雅士的消暑良方在此

上海出梅啦!到哪裡覓清涼?古代文人雅士的消暑良方在此

「蓬門久閉謝來車,畏暑尤便小閣虛。青引嫩苔留鳥篆,綠垂殘葉帶蟲書。」7月23日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大暑,宋代文人張耒的一首《和晁應之大暑書事》講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消暑良方——讀「鳥篆」「蟲書」。周六下午,上海出梅第一天,天氣悶熱,在長寧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的「節氣中國 詩意江南——長寧二十四節氣非遺傳承創新系列活動」大暑雅集上,市民如古人一般閉門讀書,賞析古老神秘而又趣味盎然的甲骨文,於傳統文化中覓得了快意清涼。

大暑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不過,炎炎酷暑中,上海市民愈發求知若渴。活動現場,數百市民如約而來。正值暑假,不少孩童由父母陪伴前來,童音繚繞,令這一共享文化空間更添生氣。

大暑雅集以《大暑書事:探秘甲骨文》為主題,分為「節氣之美」人文講座和「匠心之韻」藝術體驗兩大板塊。內場的「節氣之美」人文講座,由從事甲骨文研究和漢字產品開發10餘年的「小象漢字」創始人劉良鵬主講。「古人云:夏至三庚數頭伏,小夥伴們知道『夏』字的由來嗎?」「漠漠水田,陰陰夏木,這樣一個萬物繁茂盛大的季節,古人名之為『夏』。《說文解字》中說:夏者,中國之人也……他高大威武、豪邁矯健;他氣宇軒昂、英姿勃發;他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他怒目圓睜、保家衛國。這個高大的勇士『夏』,就是遠古時期的漢族先民自畫像。」劉良鵬娓娓道來,將「廿四節氣和漢字起源」的故事講得深入淺出。

「武士『夏』——他來了!」原來,甲骨文中的「夏」,是由「頁」字添加「手和武器」而組成的。而甲骨文「頁」則是一個頭連著身體的側影。「暑」字拆開看為「日 者」。甲骨文表示為上邊架起木柴,下邊從火。又有烈烈驕陽,又有熊熊火焰,「暑」字之熱令人一目了然。「這樣炎熱的夏日酷暑,是不是就像一個手拿武器的武士,氣勢洶洶地呼嘯而來?他給整個大地帶來熱量,給農作物帶來充分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由於這個武士很高大、威猛,『夏』字就有了『大』和『強盛』的含義。」劉良鵬說,一旦認識甲骨文,就可以從漢字的源頭去追述廿四節氣與中華文明淵源流深的聯繫,更能讀懂漢字中的節氣知識。

外場的「匠心之韻」互動體驗版塊由90後青年版畫家王盈帶領製作「甲骨文」團扇和「荷花」團扇。王盈還特別為大暑雅集創作了主題插畫——兩位漢服少女,捋起長袖露出藕般的手臂,在婷婷的荷花間鬧水嬉戲,畫面清新動人。剛剛聽罷甲骨文講座的市民在精巧的扇面上一一拓印出荷花蜻蜓、甲骨文……「我們把甲骨文帶回家了!」小朋友興奮地叫道。

「舌尖」上的大暑則是最具人氣的活動版塊。工作人員以烏梅、生山楂、陳皮、洛神花、桑葚、甘草熬煮「古方」酸梅湯,蒸騰的熱氣混合著酸酸甜甜的香氣,飄曳數米開外。無添加的酸梅湯解渴生津,正是消暑佳品,吸引市民大排長龍,爭相品味。

「節氣中國 詩意江南——二十四節氣非遺傳承創新系列活動」由上海長寧區文化局創建並主辦,長寧文化藝術中心、上海平閣文化藝術承辦,帶領公眾打通「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全方位體驗節氣之美,探尋江南文化的靈秀意境。賞味、讀書、制扇……這一席「小而美」的二十四節氣雅集,令人們沉醉於傳統文化渾然忘卻酷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治安防範集中入戶走訪宣傳活動在滬啟動
潛水者的天堂、明星婚禮舉辦地,這個對華免簽的南太平洋海島暑期值得期待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