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人到中年,三不為,說得真好!

人到中年,三不為,說得真好!

從懵懂無知的幼年,血氣方剛的青年,到踏入不惑的中年,一路走來,經歷了風雨,走過了坎坷,看遍了人生百態,識得了柴米油鹽。

到了越活越明白的年紀,逐漸領悟到,人生應該做到這「三不為」,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成就。

01

不爭

從前,話不投機,一言不合,火氣十足,總是爭論得面紅耳赤,不分個高低絕不罷休。

漸漸地,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我們開始喜歡,放慢腳步,看淡名利,讓心得到平靜,回歸寧靜。

如楊絳先生所說:「我不爭,我誰都不屑爭。」

是啊,到了一定年齡的人,早就沒了嫉妒心和偏見,從容過日,不驚不擾,放下了所有的情緒,有了惰性,平淡如水。

畢竟,一輩子太短,何必爭來爭去?

許多事,沒必要爭,論輸論贏壞心情;許多人,能容則容,爭來爭去傷感情。

處世不爭,才能避開事端;待人不爭,才能免去糾紛。

紅塵紛擾,唯有內心歸於淡泊,不染塵埃,不爭名利,才能活得自在。

02

不辯

《道德經》有言:「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意思是,好人不會花言巧語,能言善辯的人不一定是好人。

能說會道的人多有謊言,寡言少語之人只專心提升自己。

畢竟,人生的課題在於行,不在言。說得再多,不如行動來得實際、有效。

真理,不可能在爭辯中開出美麗的花朵,它需要的是汗水的澆灌。

孔子曾說過:「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一個人,說話要謹慎一些,做事一定要勤奮。任何事情,沒有腳踏實地的行動,一切都是空談。

空談,落得虛名,實幹,才出真知。真正有能力的人,不用花言巧語去贏得別人的讚許,而是用行動為自己正名。

03

不急

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急躁功利,急著獲得,急著趕路,急著贏利,急著成名。

從未想過,在忙碌中,適時慢下來,緩一緩,讓雙手跟上腦子的節拍,讓腳步跟上心靈的步伐,才能更穩妥地獲得最後的果實。

那些急於求成的人,看似走了捷徑,成功可期,最後不過是亂了心,走錯了方向,得不償失。

要明白,急躁的人,總是焦慮,最容易暴露弊端和缺陷,往往導致失利。

而冷靜、不急的人,風輕雲淡,以靜制動,懂得隱藏自己的實力,往往能出奇制勝。

清朝三代皇帝的老師翁同龢曾說:「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生活中,人需要冷靜應對問題,冷靜到止水一般去解決問題,就像平日翻書、喝水一樣去處理紛繁複雜的問題,往往會迎刃而解。

不急不躁,不是放棄,不是等待,而是一種積極平和的心態,是鎮定自如的意志力,是從容不迫的信念。

遇麻煩事,淡定分析,冷靜處理,終能大事化小。遇有的爭執人,不急不躁,泰然處之,終能贏得別人尊重。

上了年紀才明白,原來生命中最曼妙的風景,不過是內心的安寧。

不爭,是為了活得自在,不辯,是專註提升自己,不急,是為了看清事物本質。

人到中年,做到這「三不為」,自然能不迷茫、不焦慮,送走冰霜雪雨,迎來惠風和暢,讓淡定從容的笑容,每天都寫在舒服的臉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定人生 的精彩文章:

每日一禪:順遂
讓人開悟的三個小故事

TAG:禪定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