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朝 · 五王醉歸圖」中的傳統服飾
#中國傳統服飾#
【元 · 五王醉歸圖】紙本 設色
作者:任仁發
規格:縱32.1厘米*橫230.5厘米
館藏:蘇寧藝術館
任仁發(1254年—1327年),字子明,號月山道人,出身寒微,少負奇才,18歲時便高中舉人,是元代朝廷官員。任仁發因為畫馬技藝高超,曾被皇帝要求畫御苑馬廄中的名馬,從而得到賞識。任仁發的繪畫用筆遒勁,線條簡練,設色典雅,形象生動,能傳神刻畫人物的鮮明個性和所處的環境背景,史書上稱其藝術風格是「書學李北海,畫學李公麟」,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任仁發的作品目前全球僅存21件,大多數在博物館,這件名畫《五王醉歸圖》曾被古代書畫鑒定界泰斗徐邦達給予最高評語:「《五王醉歸圖》真跡,上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元 代 《五王醉歸圖》
《五王醉歸圖》於乾隆年間入內府,並被編入《石渠寶笈》。直到清末,被末代皇帝溥儀以賞賜溥傑的名義帶出紫禁城,後被帶到「偽滿洲國」,存於吉林長春小白樓。當年溥儀在東北小白樓時此畫散失,後被廬芹齋帶到境外,目前是大陸所知唯一的孤品,也是博物館級作品。2016年12月4日,蘇寧地產以3.036億元競拍下此畫,藏於蘇寧藝術館。
《五王醉歸圖》描繪的是唐朝臨淄王李隆基(唐玄宗,712-756年在位)、宋王李成器、申王李成禮和岐王李范、薛王李業歡飲醉歸的情景。事見唐鄭處誨《明皇雜錄》。五王少時感情和睦,常宴飲,或鬥雞、擊球,或打獵、游賞;李隆基即位後,與四王仍「長枕大被與之同寢,聽朝之暇每從諸王游在禁中,拜跪如家人禮,飯食起居卻與之。」
元 代 《五王醉歸圖》局部
畫中穿深紅色圓領袍衫的是宋王李成器。他頭戴舒腳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騎著名駒「照夜白」, 由兩人攙扶著緩緩而行。 襆頭又名軟裹,是一種包頭的軟巾,也是唐時期男子首服中最為普遍的樣式,因襆頭所用紗羅通常為青黑色,故也稱「烏紗」。
元 代 《五王醉歸圖》局部
圓領袍是圓領子的窄袖袍,在隋唐之後成為了全民普遍穿著的服裝款式。圓領袍衫在明代亦稱為盤領袍或團領袍。在這張《五王醉歸圖》中的人物皆著圓領袍。
上圖中,身著黃色圓領袍,騎烏騅馬的是臨淄王李隆基。圖中李隆基所穿服飾雖然和其他幾位很相似,但是也是作為天子的常服形制,即頭戴襆頭,身穿圓領袍衫服裝形制與其餘八人相似。據《唐書-輿服志》記載,天子的常服有穿赤黃袍杉,戴折上巾,系九環帶,穿六合靴的形制,由此可見黃色至唐朝已是帝王使用的服色。
元 代 《五王醉歸圖》局部
圖中跟在後面顧前盼後的是岐王李范,他騎著玉花駱寶馬,身穿蒼白(明度低的灰色)圓領袍,腰系雪白色腰帶,腳蹬烏皮六合靴,六合靴口上一條精緻的紅色緣邊,與畫面中不同層次的灰色當中,零星露出的紅色飾物相互呼應,格調非常雅緻。
元 代 《五王醉歸圖》局部
上圖是薛王李業。他騎著黃駱膘馬,身穿牙白(米白色)圓領袍衫,腰系櫻紅(暗紅色)腰帶,白褲,腳蹬烏皮六合靴。
元 代 《五王醉歸圖》局部
伏鞍欲吐,騎九花蛇,身穿硃紅色圓領袍的是申王李成禮。而身旁穿月白圓領袍,向後張望的則是隨從。
元 代 《五王醉歸圖》局部
上圖中的侍從身穿橙色圓領袍,下穿白褲,腳蹬長靴頭戴交腳襆頭。唐襆頭分兩腳有直腳、交腳、局腳等等不同的形式。唐以前,襆頭的製作材料通常是被稱為「繒(zēng)」的平紋絲織物,組織緊密,質地厚實,適用於冬季。唐以後,更多地使用紗羅等物所製作襆頭,《五王醉歸圖》中的人物皆戴紗羅襆頭。五位主人和四位隨從僕役,九人九騎,各具情態。
元 代 《五王醉歸圖》局部
唐朝服飾顏色華美,紅紫黃綠等色皆有服,且服色制度有明確規定。根據《舊唐書·高宗紀》對公服顏色有記載:「三品以上服紫色,金玉帶,四品深緋,五品淺緋,並金帶,六品深綠,七品淺綠並銀帶,八品深青,九品淺青。」 常服中的服色比較隨意,不完全遵照服色制度。
#元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