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毛與王洛賓的曠世畸戀:相差30歲,相距萬里,別後121天,她自縊身亡

三毛與王洛賓的曠世畸戀:相差30歲,相距萬里,別後121天,她自縊身亡

作者:薺麥青青

來自美麗的科爾沁大草原。職業為師,業餘撰文。品人生百態,書世間萬象。新浪微博:@來自大草原的薺麥青青。

有人說,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

而與此類似的說法是,凡有華人的地方,也一定傳唱著王洛賓的西部情歌。

王洛賓,這位最富盛名的人民音樂家,一生搜集、整理、創作歌曲1000多首,尤以《在那遙遠的地方》、《達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蓋頭來》等經典作品最為膾炙人口。所以,他不僅被譽為西部民歌之父,同時亦享有「情歌大王」的美名。

但鮮為人知的是,王洛賓生前的最後一首情歌,卻是唱給遠在天國的作家三毛。

三毛,這個才氣沛然的女子,浪漫洒脫,至情至性。她與荷西的那段生死戀,曾令多少在愛中百轉千回的人唏噓不已。當荷西命殞大海之後,三毛的靈魂便也渺渺不知所蹤。荷西的死,讓她失去了生命中最值得眷顧的理由,其後多年,她一直恍然行走於蒼茫的人世間,如果不是念在尚有年邁的父母,她也許早已追隨荷西而去。

每逢有人勸她再覓良人時,她都黯然神傷。荷西是她的今生與來世,是她的所有前因與後果,除了他,她不知道還能情歸何處,心繫何人。 狐黃白柳灰.深度揭秘東北民間拜五仙事件起因!

三毛

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訪問王洛賓後,發表了三篇《王洛賓老人的故事》。三毛從小就愛唱王洛賓改編的民歌,尤其是他的那首《在那遙遠的地方》,曾經引發熱愛流浪、一心汲遠的三毛的無限神往。當她看到夏婕的報道後異常振奮,立即向夏婕索要王洛賓在新疆的聯絡方式。

隨即,她了解到,王洛賓一生歷盡坎坷,飽經磨難,曾因「莫須有」的罪名,先後入獄兩次,共長達18年,差點將「牢底坐穿」,卻信念猶存。年近不惑,妻子病逝,他孤零零地死守在美麗的新疆,仍然痴迷藝術,不斷輾轉各地,採集民間歌謠。每天黃昏,他都坐在門前看夕陽沉墜;夜幕四垂時,總要對著懸在古舊牆壁上的太太遺像,彈一首曲子給她聽......

當朋友將王洛賓的故事還沒講完,三毛就哭紅了雙眼,她說:「這個老人太凄涼太可愛了!我要寫信安慰他,我恨不得立刻飛到新疆去看望他!

一向拿感情來安身立命的三毛,在現實世界中少有同道,那些錙銖必較的取捨,那些進退有據的權衡,在她看來,怎麼會是愛情的真正模樣呢?所以當她無意中獲知,在那遙遠的地方,還有一位老人與她同樣以愛為信仰時,大喜過望,如逢知音。

於是,她不僅真的給王洛賓寫信了,而且病體剛剛痊癒,就欣然前往。

當時三毛通過各種努力,報名參加了大陸旅行團。《明道文藝》主編憲仁先生獲悉後,委託她為王洛賓代送稿酬,這就有了她直接見到王洛賓的一個充分理由。在烏魯木齊只有兩天的逗留時間,其他遊客都興緻勃勃地去參觀這座神秘而迷人的異域城市,三毛卻帶著自己的膜拜奔赴她心中的偶像——王洛賓家。

1990年4月16日這一天,烏魯木齊仍春寒料峭。午後,王洛賓獨自一人,正蜷縮在躺椅上小憩,忽而被輕輕的叩門聲喚醒。門扉開啟處,他看到一位秋水剪瞳的女子,披著一頭海藻似的長髮,身穿黑紅格子毛呢外套,淺笑盈盈,彷彿天使一樣出現在他的面前。

簡短地說明來意並寒暄後,他們便彷彿是莫逆已久的故友一般,開始了一場酣暢淋漓的長談。

其後,餘興未了,她為他唱了自己的代表作品《橄欖樹》: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

為了山間清流的小溪

為了寬闊的草原

流浪遠方......

三毛與荷西

那一刻,大漠孤煙,哭泣的駱駝,千里奔赴,永失我愛,前塵往事歷歷湧上心頭,而她哀婉凄惻的臉,也在憂傷的旋律中呈現出一種霧鎖愁城之美。

他一世為人,苦難相伴,亦見慣世間各種醜惡的嘴臉,但那個餘音繞梁的午後,他還是被她的真誠深深打動了:這個清澈如許的女子,塵世的腌臢與市儈絲毫沒有將其污損和收買。她遺世獨立,悲喜自娛,但平生第一次,她竟會在一個初識的人面前,袒露悲傷,忘情演繹

投桃報李,他也為她唱了一首獄中的作品《高高的白楊》,並介紹了歌中的故事:一個維吾爾青年在結婚前夜被捕入獄,美麗的未婚妻不久便鬱郁死去,青年為了紀念愛人蓄起了鬍鬚。當王洛賓唱到「孤墳上鋪滿了丁香,我的鬍鬚鋪滿了胸膛」這句歌詞時,三毛哭了,只有經過愛斷情殤的人,才能領悟這徹骨的孤獨。

唱罷,王洛賓向她誠懇致謝,因為在他看來,她的眼淚便是對他作品最動情的讚美。

張愛玲說過,一個知己就像一面鏡子,反應出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一部分。 狐黃白柳灰.深度揭秘東北民間拜五仙事件起因!

1990年代,三毛在王洛賓家

回到台北後,三毛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復,她將自己在烏魯木齊對王洛賓的採訪整理成《中國「西北民歌之父」王洛賓一鞭鍾情》一文在台灣發表,繼而在新加坡《聯合早報》上撰寫了《在那遙遠的地方找到了原作者》,一石激起千層浪,王洛賓的大名迅速蜚聲海峽兩岸,連三毛自己也沒有想到,這兩篇文章所產生的巨大社會效應。

而王洛賓則應大陸媒體之邀,寫了兩篇短文《海峽來客》和《回訪》,以詼諧、幽默的口吻,高度評價三毛的文化修養和時髦的藝術形象,引起媒體的廣泛轉載。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文章發表後,許多文學評論家都嘆為觀止:77歲的老人居然寫出了這樣不朽的動情之作:「是誰在敲門,聲音那樣輕,像是怕驚動主人。打開房門頓吃一驚,原來是一位女牛仔。模樣真迷人——鑲金邊的腰帶,大方格的長裙,頭上裹著一塊大花巾,只露著滴溜溜的一雙大眼睛......」在文中,王洛賓還不無驕傲地說,「5月間,我把這首歌詞寄到了台北,她回信向我道謝,並誇讚我眼睛銳利,能把她生活中極小的動作汲取來作了歌詞。」

離開大陸不久,按捺不住興奮之情的三毛便開始與王洛賓鴻雁傳書,萬里寄情。即便關山迢遙,但不到一個月,王洛賓就收到了三毛的第一封來信:

公元1990年4月27日

我親愛的朋友,洛賓:

萬里迢迢,為了去認識你,這份情不是偶然,是天命。沒法抗拒的。

我不要稱呼你老師,我們是一種沒有年齡的人,一般世俗的觀念,拘束不了你,也拘束不了我。尊敬與愛,並不在一個稱呼上,我也不認為你的心已經老了。

回來早了三天,見過你,以後的路,在成都,走的相當無所謂,後來,不想再走下去,就回來。

閉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沒有辦法。

照片上,看我們的眼睛,看我們不約而同的帽子,看我們的手,還有現在,我家中蒙著紗巾的燈,跟你,都是一樣的。

你無法要求我不愛你,在這一點上,我是自由的。

上海我不去了,給我來信。9月再去看你。

寄上照片四大張一小張,還有很多。每次信中都寄,怕一次寄去要失落。想你,新加坡之行再說,我擔心自己跑去你不好安排。秋天一定見面。

三毛

從1990年5月到8月的短短三個月,三毛就給王洛賓寫信達15封之多。

三毛寫給王洛賓的信

狐黃白柳灰.深度揭秘東北民間拜五仙事件起因!

後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註是一種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君談史 的精彩文章:

鄧文迪又贏了!女兒從默多克分得260億!還有什麼是這個女人做不到的?
二十多年前割麥的童年,看哭了

TAG:煮酒君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