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杜牧故地重遊,這首七律意象疏朗,頸聯為可圈可點的千古名句

杜牧故地重遊,這首七律意象疏朗,頸聯為可圈可點的千古名句

晚唐詩人杜牧少有壯志,勤奮苦讀,不僅詩文一流,而且深研兵書戰法,懷抱匡時濟世、恢復盛唐的遠大理想。可是人世間從來就沒有完美,他仕途不順,官至中書舍人,絕大部分時間都沉淪下僚,於是常在作品中抒發人生感慨,表達失意心情。不過詩人也清楚地認識到,「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興衰存亡有著歷史的必然,自己的人生也要隨緣。

杜牧曾經「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雖然詩人自責不該蹉跎時日、沉迷聲色,但他的文學成就也在這期間得到了大力發展。杜牧的作品不以辭彩取勝,不以怪峭聞名,他的筆觸清麗,意境含蓄,與同時代的詩人比較,杜牧的詩作神韻高雅、獨樹一幟。下面就品讀他的一首經典,杜牧故地重遊,這首七律意象疏朗,頸聯為可圈可點的千古名句。

潤州

唐代:杜牧

向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

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

潤州即現在江蘇的鎮江,不僅是著名的江南魚米之鄉,也是自先秦時代就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軍事、經濟和文化重鎮,在東晉和南北朝時更是文人輩出。揚州離鎮江很近,杜牧年輕時曾經與朋友一起來過,如今他仕途失意,再次故地重遊,早已時過境遷,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大不相同,內心的感觸更加強烈。

首句起勢弘遠,詩人獨自登上向吳亭,極目東望,茫茫千里都是一片清秋蕭瑟之感,萬端思緒也紛至沓來。「向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詩人不禁回憶起昔日酣舞狂歌的賞心樂事,如今景物依舊,而人世更替,往事隨風不可追,來日方長卻迷茫,詩人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落寞和惆悵。

詩人不敢多想,趕緊把放飛的思緒拉回來。「青苔寺里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頷聯描寫眼前的景象,也是在虛實之間朦朧變幻,先朝遺寺中荒涼清冷,長滿了青苔;河邊酒樓盛景依然,橋下綠水蕩漾。一衰一盛的對比,形象地反映了潤州一帶風物人情的滄桑變遷。其實杜郎應該懂得放下,即使無人鼓掌,也要優雅地謝幕,感謝自己的認真付出。

頸聯是值得回味的千古名句,「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詩人說,東晉、南北朝的士大夫曠達風流,曾為一時美談,可是他們在歷史的舞台上也不過是匆匆過客,只留下讓後人傾羨的虛名。詩人覽物思古,憑弔滄桑,既有一種慨嘆哀婉之情,也是從中感悟人生,慢慢地學會以一種豁達心態面對各種挫折。

詩人陷入了沉思,遠處秋色綿延不絕,眼前虛實變幻不斷,然而終究還是要面對現實。杜牧愁情濃重,唯有用詩行抒發自己的一腔幽怨,「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不知過了多久,卻只見日落月出,江面上悠悠地傳來一聲愁笛,才將他從沉思中喚醒。無窮思緒以一「愁」字了結,卻給人以跌宕迴環之感。讀者也為之動容,正是:無邊愁緒系蒼天,半卷詩書訴幽怨,滿腹經綸沉下僚,月明笛哀悲流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宰相詩人的一首經典,構思精妙,短短28個字,讓人沉思良久
兩首醜奴兒,辛棄疾與李清照的對決,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