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寧夏渠首:從提「馬汽燈」到漫步「雲端」

寧夏渠首:從提「馬汽燈」到漫步「雲端」

寧夏渠首:從提「馬汽燈」到漫步「雲端」

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銅峽。寧夏平原因獨得黃河水眷顧而成膏腴之地,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說。寧夏引黃灌區發達的水利灌溉工程被稱為活的古渠博物館。

在坐落於青銅峽市的寧夏水利博物館展區內,「第一水管所」每每會引起參觀者駐足觀望,久久思索。屋外,一輛加重上海「燕」牌自行車漆皮剝落,摁鈴發亮。不足20平方米的屋子裡,靠牆的辦公桌上依次擺放著手搖磁石電話機、台式收音機和一個玻璃馬汽燈。牆上掛著雨衣和草帽,兩邊盛放物品和資料的木櫃旁,倚放著木質塔尺、鐵探子。透過牆上充滿年代感的宣傳畫,依然能感受到那個火熱年代的激情。

寧夏渠首:從提「馬汽燈」到漫步「雲端」

寧夏水利博物館內復原的第一水管所

這是上個世紀70年代初,寧夏引黃灌區水管所的標準樣板。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訴說著塞上江南曾經的崢嶸歲月,和今天日新月異的變化。

從土坯房到「小洋樓」

「七一」前夕,管理處組織退休老黨員和老職工觀摩了基層所段和水利工程建設成就。當86歲的董天成老人看到東乾渠段嶄新的二層小樓時,布滿皺紋的臉龐笑開了花。老人激動地說:「現在的美麗渠道建設的太好了,職工住著小洋樓,樓上樓下,電腦電話。」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新中國剛成立,百廢待興,水利工作條件非常艱苦,管理所特別簡陋,搭建「辦公室」全部就地取材,先選好一塊純黃土地(黃土粘性好),用石拱子反覆壓實後,用平板鐵鍬挖成土坯,等土坯干透,用土坯砌牆蓋房,再用附近砍來的樹搭成房頂,鋪上樹枝,上好房泥;屋裡面再用土坯搭個土炕,這就算是辦公室兼做宿舍。

老人回憶:「說是房子,其實就是個窩棚,也就不到10平方米,高度大多不到2米,到了秋天,個頭大的水手不小心頭碰到房頂,弄得滿頭灰塵和干樹葉(房頂都是用樹枝搭建的)。他和同事晚上巡護就提著馬燈巡護,巡護回來沒啥事干,房子里照明也是馬燈,也沒有娛樂活動」

圍繞「美麗渠道」建設,寧夏渠首管理處通過所段提標改造,實施環境「五化」、基礎設施「五改」和配套設施「五通」,美化靚化了所段環境,完成標準化調度室建設,統一配備所段辦公設施,所段像花園一樣美麗、舒適。渠首基層所段「住低矮土房、喝苦澀井水」的時代已成為歷史。現在,職工巡護回來,隨時都能洗上熱水澡,業餘時間可以上上網,搞搞娛樂活動。

脫胎換骨「第一閘」

渠首管理處作為寧夏引黃灌溉的首級水工程樞紐,集古渠水文化積澱、現代水利工程設施、縱橫交錯的灌溉渠系,演繹了流淌兩千多年的引黃灌溉史。在引黃灌溉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完善的無壩引水、激河浚渠和埽工護岸等獨特的工程技術,以及引黃灌溉中衍生的獨特的灌溉文化。

新中國成立後,渠首掀開了水利建設的新篇章,見證著寧夏水利的跨越奮進。

「引黃灌區第一閘」——潛壩閘位於青銅峽水利樞紐壩下河西總乾渠3.1公里處,是1956年3月水利部批准青銅峽灌溉工程中西乾渠一期工程的組成部分,工程於1958年春開工,1959年底建成,壩長78米,頂寬5米,過水流量400立米/秒,為鉛絲籠堆石溢流堰,俗稱潛壩。

1960年冬,對壩體灌漿加固,建15孔寬5米的帶橋閘壩,壩長84米。1966年改造為節制閘,左側3孔為深孔,另12孔為淺孔,均為鋼閘門。1968年,加長閘墩,加寬、加固壩體和消力池,採用電動吊車啟閉。1976年又改為門式啟閉機。

2014年實施中型病險水閘改造,在原址重建,直至2016年春竣工,為Ⅲ等中型水閘。改造後的潛壩長81.2米,共13孔,閘門為升卧式平面鋼閘門,啟閉設備為雙吊點卷揚式啟閉機,閘房為三層漢唐風格框架結構,設計流量300立方米/秒,主要調度青銅峽河西灌區唐徠渠、西乾渠、惠農渠、漢延渠等六大幹渠灌溉引水。改建後的潛壩,上下游漢白玉欄杆對稱而立,漢唐風格閘室巍然聳立、碧水環繞,兩側綠樹成蔭,鷗鳥翔集,已然成為引黃灌區工程水利建設的一道耀眼風景線。

寧夏渠首:從提「馬汽燈」到漫步「雲端」

淺壩風姿

漫步智慧水利「雲端」

入夏以來,渠首灌區20.7萬畝農田開始進入灌溉高峰期。

大壩管理所調度室里,調度員拖動滑鼠,對幾公里外的西乾渠一號、四號閘門下達開啟指令,閘門緩緩提升的高清畫面和精準的數據實時傳回到調度室屏幕上,整個過程也就十來分鐘。以前,這一操作過程至少需要調度員、操作員和監護員3個人來共同完成,執行一個人調度指令起碼要一個多小時,而且調控的精準度完全取決於操作員的經驗。

藉助寧夏水利廳「互聯網+智慧水利」工程的實施,按照統一規劃、分批實施、整體覆蓋的原則,渠首管理處實現了基層所段互聯網全覆蓋。相繼建成灌區水情遙測站14處、視頻及水位監測點21個、直開口信息採集點60處、測水斷面水位遙測站7處、加密總乾渠和重點水閘水位報警監控點8個,以青銅峽灌區潛壩等11座水閘遠程自動化控制建設和黃委二期唐正閘等4座水閘遠程控制工程改造為契機,實現灌區15座水閘「遠程監控、現場值守、專業保障」運行新模式,水量調度實現「可觀、可測、可控」,在寧夏引黃灌區首家實現了灌區全部乾渠進、退水閘的自動化遠程控制。

寧夏渠首:從提「馬汽燈」到漫步「雲端」

信息化閘室

長渠流潤,澤被塞上。通過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以灌區自動化信息化為引領,全面實現管理節水、工程節水、科技節水,助力推進渠首灌域測控一體化、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灌區水利轉型升級發展。

寧夏渠首站在「水資源利用集約化、基礎設施網路化,水利服務均等化,開發保護科學化、管理能力信息化,治理體系法治化」新的起點上。

來源:中國水利網 作者:孟硯岷

寧夏渠首:從提「馬汽燈」到漫步「雲端」

長按二維碼關注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