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念佛第一要點——「生死心切」

念佛第一要點——「生死心切」

憨山德清大師,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臨濟宗門下,復興禪宗祖庭——曹溪,因此被稱為曹溪中興祖師。精通釋、道、儒三家學說,主張三教融合。以禪為主,而融入凈土,倡導禪凈雙修,教人念自性佛。

念佛第一要點

生死心切

很多人有這樣的體會,就是念佛不能相續,工夫不能打成一片,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憨山大師認為,修行的第一個要點,就是要「生死心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念念妄想紛飛,情執障蔽了本性,平常的時候都是隨順著情執奔流,從來沒有反省,即便是短暫的一念之間,也沒有痛切的發心了脫生死。如果只是以這種虛浮的信心,想要斷除無量劫以來的生死,這就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如果真的生死心切,痛念無常,怕又空過一生,而且,一旦失去人身,百劫再難得人身、聞佛法,那麼,就要像搶救燒著的頭髮一樣,將一句佛號咬住不放,痛下苦功,勇猛精進,久而久之,念佛就能相續,自然打成一片了。

憨山大師金身像

修行凈土,以清凈自心為根本

念佛求往生凈土,要以清凈自心為根本。清凈自心,首先要戒根清凈。身的殺、盜、淫三業,口的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四業,意的貪、嗔、痴三業,這十種惡業,是地獄、餓鬼、畜生等三途的苦因。身口意三業清凈,心地自然清凈。

單提一念,念念不忘失

念佛的正行,首先要能斷除一切外緣,單單提起一念,以一句「阿彌陀佛」為命根,念念不忘失,心心不間斷。行住坐卧,不論是拿起湯匙、舉起筷子,身體的起伏上下動作,或者動靜閑忙之間,於一切時刻,不愚痴不迷糊,時間長了自然純熟,甚至睡夢之中也不會忘失,無論清醒與睡眠,一樣都能念佛。

梁啟超珍藏憨山大師書法

持名是正行,觀想是助行

持名稱念佛號是正行,還必須有觀想作為資助,這樣求往生才更堅實穩當。在《觀無量壽經》中,釋迦牟尼佛為韋提希夫人開示了十六種妙觀,憨山大師認為,應當從十六種觀法中,隨意選取一種觀想,或者單單觀想阿彌陀佛以及觀世音、大勢至兩位菩薩的妙相莊嚴。或者觀想極樂凈土清凈的境界,如果能夠觀想得清楚明了,那麼臨命終時,一念之間就能往生西方。

念佛的究竟是誰

憨山大師從話頭禪的角度,把參禪和念佛結合起來,「只是心心不忘佛號,即此便是話頭。」就是單提一聲阿彌陀佛作為話頭,下個疑情,審問這念佛的是誰,再提再審,審之又審,看看這念佛的究竟是誰,這樣一切雜念當下頓斷,不容再起。既是念佛,又是參禪。

憨山大師書永嘉大師證道歌

憨山大師認為,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說八萬四千法門,而了生脫死的方法,只有念佛求往生凈土,是最直捷簡要的。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不只是為下根人權巧施設的方便法門。

憨山大師在廬山效仿慧遠大師專修凈土,曾作了一首偈子,表達了他禪凈合一的思想:

但觀一句彌陀佛,

念念心中嘗不斷。

若能念念最分明,

即與彌陀親相見。

只想凈土在目前,

日用頭頭無缺欠。

佛土全收一句中,

便是往生異方便。

只在了了分明時,

不可更起差別見。

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行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是學堂 的精彩文章:

如何讓水長流不斷?
為佛陀理一次髮,直接從初禪到四禪!

TAG:如是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