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說「志士不食嗟來之食」

新說「志士不食嗟來之食」

網路配圖@小明漫畫

「嗟來之食」的故事,如果你知道,就請仔細看圖。

春秋戰國時期的某一年,齊國發生大饑荒。

很多窮人因為缺少糧食而陷入窘境,有人活活餓死,有人徘徊在生死邊緣,嗷嗷待斃。

《禮記》記載:

齊國一個叫黔敖的富人,他想藉此機會,表現一下自己的「善心」。

於是,黔敖就在路旁擺放了一些食物,等著逃荒要飯的窮人經過,施捨食物給他們,顯示自己非常仁慈。

某一天,黔敖坐在路旁的車子里,等著窮人經過。

這時候,黔敖發現有一個人蓬頭垢發,拖著一雙破爛不堪的鞋子,用衣袖遮著面孔,經過黔敖的面前。

這個餓漢餓壞了,看上去十分虛弱,走路搖搖晃晃,隨時都有可能跌倒,倒下去就不可能再也站不起來了。

黔敖就像獵人發現了獵物一樣,心中暗喜,覺得自己顯示仁慈的機會來了。

於是他左手拿著食物,右手端著一壺湯水,沖著餓漢很沒禮貌地說:「嗟!來食!」——喂!來吃吧!

餓漢揚起了頭,努力地睜大眼睛,看著黔敖說:

「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我正是因為不吃嗟來之食,才淪落到如此境地的。你以為每個人都會因為一口食物,而拋棄做人的尊嚴嗎?收你那套假仁假義吧,我寧可餓死,也不會吃你的食物。

餓漢倔強地扭身離去,過了沒多久,就倒在了地上,就這樣活活餓死了。

這個沒有留下姓名的齊國漢子,為後世留下了一條成語——「嗟來之食。」

他拒絕侮辱性施捨,以失去生命的代價捍衛了做人的尊嚴。

之後衍生出「志士不食嗟來之食」的說法。

課本里的故事,還在。

你呢?

在文字里,還是圖片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三伏天,古人都吃些啥來化解暑熱?
複姓第一、第二……第八,只有第五姓流傳下來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