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說來別不信,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古人喝茶,比你更講究

說來別不信,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古人喝茶,比你更講究

愛茶的你,一定見過不少各色茶具。

茶壺、茶則、茶匙、茶針、茶船、茶盅、茶盞……各種竹木的、玻璃的、瓷質的、紫砂的、粗陶的茶器琳琅滿目,搭配不同種類的茶品,就中蘊含了十萬分的講究。

琳琅滿目的茶具

得閑時,煮水泡壺茶,挑挑揀揀擇稱手佳器,便猶如自萬花叢中過,擷芳一朵,引一杯佳茗入口來。其中工序繁複器皿眾多,自然而然能生出一陣子儀式感。

可將時間推回一千三百年前,將而今所用的茶器與當時的唐人相比,兩相比較之下,便可謂是相形見絀了。

唐 佚名 《宮樂圖》 宋人摹本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是大唐的盛世,也是茶的盛世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經歷過魏晉南北朝,在發展至唐代時,飲茶之道已是一派繁榮興盛的景象:

上至皇室,下至平民,在商貿環境的完善、朝廷強力推行的「茶政」、飲茶風俗的創新與多元化、唐人審美和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等客觀條件的共同作用之下,唐代的飲茶風尚已成席捲之勢。

餅茶·唐代茶道的絕對主角

與魏晉南北朝相比,唐人的技法更為多樣:痷茶、泡茶、煎茶、煮茶、點茶、鬥茶……而當時的茶葉,則主要分為四種形態:粗茶、散茶、末茶和餅茶。

其中,粗茶主要指粗老茶葉加工而成的廉價茶葉,散茶指幼嫩葉芽加工成的曬青、炒青、烘青散茶,末茶指蒸葉搗碎後乾燥的碎末茶。

用於將茶餅碾碎成茶末的茶碾子

而餅茶,則是唐代最高制茶技術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繁複工序製作而成的、形態多樣的蒸青餅茶,是唐時茶文化之中的主角,更是唐人風雅茶飲里的常駐嘉賓。

因餅茶大多需要煎煮成湯才能飲用,就中工序繁瑣,需要的器具自然也就更多了。所以相應地,茶具文化也應運而生。

儀式感十足的茶具文化

唐時茶具,廣義上由《茶經》的《二之具》和《四之器》兩個章節中所載便有四十種之多。若是從狹義而言,僅就《四之器》一章中所載茶具,也有二十餘種。

具體有:風爐(附灰承)、筥、炭撾、火筴、鍑、交床、夾、紙囊、碾(附拂末)、羅合、則、水方、濾水囊、瓢、竹夾、熟盂、鹺簋(附揭)、碗、札、畚、具列、都籃、滌方(貯洗滌過的水)、滓方(盛茶渣用)和巾。

極盡繁華的盛大茶宴

除卻日常生活中的飲茶習慣,唐時的文人墨客、上層名流之間還流行著茶宴、茶會等品茶鬥茶、以茶會友的風雅聚會。

白居易就曾有《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想羨歡宴,因寄此詩》一詩描繪唐時仕人所舉辦的茶山境會:

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鐘俱繞身。

盤下中分兩州界,

燈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遞舞應爭妙,

紫筍齊嘗各斗新。

自嘆花時北窗下,

蒲黃酒對病眠人。

詩中的這一派盛大華麗的茶宴中,有精妙的茶藝展示、精緻的繁複茶器,與茶詩、茶畫一同流傳至今。

而唐時的茶宴,確實儀式繁複,規格浩大。

唐代清明茶宴大概源自長安清明踏青掃墓的古俗,宮廷中於此時會設茶宴禮待群臣。其中,煎茶賞茗的具體流程如下:

炙茶(取出茶餅放入金/銀籠子中烘烤)碾茶(烤好的茶餅冷卻後,將其碾成碎末)羅茶(將碎茶末過篩,未能過篩者重複碾碎)煮茶(將茶末入水烹煮)分茶(用勺將釜中茶湯均於碗/盞中)飲茶。

在上述流程之中,平均每個過程用器四種,用器最少的碾茶過程也需兩種茶器相配合,而用器最多的煮茶過程,所用器具甚至可達十六種之多。

茶具是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包含有歷代能工巧匠的巧心與妙手。唐代,作為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朝代之一,一直是國人內心的驕傲。

回到一千三百年前,看罷唐人細緻講究的茶道,你杯中的這一汪佳茗,是否又多了些歷史的厚重味道?

(本文中茶具文物圖片均來自《大唐宮廷茶具文化》一書)

來茶香記直播間,和茶藝師一起聊聊茶。

精品推薦、限時秒殺活動精彩連連。

關注茶香記直播間,更有意外驚喜。

點亮下方「在看」

和更多茶友一起聊茶、享福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養壺到底有什麼訣竅?記住這幾點,你離高手又近了一步
35度高溫下喝茶,玄乎的「意念」幫了大忙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