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武士流行一種「特殊癖好」,幾百年來,政府屢禁不止

日本武士流行一種「特殊癖好」,幾百年來,政府屢禁不止

大致在公元九世紀中期,日本開始出現「武士」,武士最初是地主階級用來守衛領土的私人武裝,後來經過不斷演變逐漸成了一支訓練有素的專業化軍事組織,隨著日本統治階級沒落,不得不藉助地方勢力,武士開始得到中央認可,成為了新的統治階層。

武士與「武士道精神」分不開,武士道精神崇尚忠誠、廉恥、崇武等,有人說武士道精神中吸收了儒家與道家的思想,不過作為日本封建時代的產物,武士道精神更多的源於其自身的神道教思想,武士集團的形成標誌著天皇中央集權的瓦解。

中央勢力的衰敗讓私人武裝普遍存在,甚至原本屬於莊園主的武士接受專業化訓練,治理地方動亂,直到今天武士道精神成了日本精神文化的核心,對日本民族有著深遠的影響,二戰時期為了推行侵略擴張政策,軍隊高層用武士道精神禁錮人們思想,灌輸「為天皇盡忠」,將原本的武士精神片面化,過分強調「忠勇」。

一個個武士變的對死亡淡漠,成了沒有任何感情的殺戮機器,一個連自己的性命都不顧的人,又怎麼會重視他人的生命價值,因此誕生了許多虐殺狂,然而三百年前,武士之間卻流傳著一個特殊的癖好,直到今天也難以啟齒。

這個特殊的癖好就是同性戀,雖然現在全球範圍內有十幾個國家通過法律承認同性戀的合法性,但是這些人依舊不被世俗道德接受,根本無法光明正大的說出來,那麼三百年前的武士之間又應該如何面對呢?

武士的原本屬性即是「家臣」,「貼身隨從」,武士道精神除了忠誠、名譽以外,武士之間還流行「好男色」,在那個時代無論是異性之間的戀愛還是同性之間的戀愛統稱為「色」,男性同性戀則稱為「男色」,這些被武士視作一種榮譽,因此做到「男女通吃」的人不在少數。

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現在看來都難以啟齒的話題,但是在那個時代卻是一種風尚,武士們都以此為榮,甚至很多人覺得武士之間存在同性戀也有一定的意義,在從平安時代武士階級崛起之後,日本的統治階級就已經發生了變化,新生代貴族中盛行「戀童癖」與「風流好」。

這種令人無法接受的行為竟然在上層社會廣為流傳,尤其是武士執政以後,對於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同性戀成了一種「風雅」,引來一眾人競相模仿,這也是武士當中男色之風盛行的重要原因,當然統治階層曾經禁止武士招妓,間接導致同性戀開始盛行,很多時候在高層打擊力度大的時候,武士們只能遵守制度規則,只能選擇去看一些女性演員的表演,這些人也是從事特殊職業的,比藝妓還要開放些,其中還有一個十分出名的人名叫阿國。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觀看錶演,阿國的名聲也越來越大,許多女子見了都開始模仿,這段時間裡出現了許多歌舞團,自然也湧現出了更多的歌姬,此時高層見到禁止妓女卻出現了「代替品」,因此又開始大力革除,而這些舉措間接推動了男色之風。

此外武士有了一定的身份,自然也有很多限制,制度規定武士不可以迎娶一般百姓女子,而武士空有地位卻沒有任何財富,這樣在同等條件當中,也找不到合適的女子,武士當中娶不上媳婦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既然沒有女性,沒有錢的武士只好搭夥過日子了。

這種現象稱為「盟兄盟弟」,在日本武士道中有很多關於武士之間相戀的記載,並且崇尚「秘而不宣是戀愛的本質」,所謂的本質就是「同性戀」,一旦武士之間流露出愛慕之意,彼此之間必須忠貞不渝,結為「盟兄盟弟」以後,兩人之間除了是生死戰友之外,還能相互慰藉。

甚至一些下流的人認為得不到男人的青睞是一種恥辱,這在江戶時代被人推崇,相比之下我國秦漢時期,就隱隱出現了這種風尚,當然僅限於統治高層之間,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上的動亂讓百姓思想更為開放,「好男」之風也成了一種時尚。

魏晉人士附庸風雅,追究藝術人生,尤其是在魏晉玄學的加持下,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不知不覺中就發生了改變,其實無論是正常戀愛還是同性戀,自古至今都有,不能因為不符合大眾審美就將其釘在恥辱柱上,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們」就能光明正大的沐浴在陽光下,不用在躲躲藏藏,也可以像普通戀人一樣搭夥過日子了。

參考資料:

【《江戶時代》、《日本武士的產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有多會看人?此人飯間一個小動作,曾國藩說:這個人不可用
三國曹魏第一武將,關羽張飛都不是對手,曹操生性多疑但最器重他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