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忽悠2000萬中國女性,年賺千億,賣假藥的整容APP們,到底多無恥?

忽悠2000萬中國女性,年賺千億,賣假藥的整容APP們,到底多無恥?

隨著暑假的到來,「整容要趁早」似乎一夜間成了熱詞!

我們每天在抖音、朋友圈裡看「美女連連看」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了。各種整形機構、整形APP堪稱「網紅孵化機」,逼瘋臉盲症。

現在雙眼皮+內眼角已經成了畢業季整容的入門款。

很多00後們在經歷了高考的第一道蛻變後,選擇在高考後整形,來第二道蛻變。畢業生組團整容,媽媽領著整容……

整容潮來勢洶洶,雙眼皮手術都排到了一年後,動不動就能成為一個小新聞。

但是整容雖美,手術有風險,決策需謹慎啊!

7月15日,有媒體曝出醫美App新氧進駐商家,涉嫌售賣肉毒桿菌等違禁藥品,美麗日記2000元一套,手術前後對比圖數百元一套。

數千家醫美機構入駐,200多萬篇真人整形日記,業務覆蓋中國300餘座城市……據統計,每20個整容的人,就有3個來自新氧。

有著中國互聯網醫美第一股之稱的新氧科技,早已躋身行業「獨角獸」行列。新氧之外,還有著數不清的醫美APP,成為想變美人士的「知心小姐姐」,成為了「整容界大眾點評」般的存在。

人們對整形的需求越大,對整容APP的依賴就越強,早已撐起了千億市場。

但往往越是繁華,其背後的腐壞就越多。

1

整容,要有備而來!

不斷降低的消費門檻,想迅速變美的渴望,無數90後、00後蜂擁進醫院,來一場說整就整的美麗征途。

有了整容的需求,找一個好的醫院和靠譜的醫生就刻不容緩了,不同於傳統刻板印象中,年輕人都是盲目整容的受害者,現在的年輕客人都是有備而來。

相比於百度、小紅書、微博等,醫美App是人們的首選。

在整容之前,可以在APP上可以對不同的醫院,整容醫師們的擅長項目、從業時間、執刀案例等一目了然。

用戶可以像在淘寶購物一樣,貨比三家;像大眾點評一樣按照智能推薦挑選醫生。

整容並非閉眼睜眼的事。一場整容手術包括嚴重腫脹期、快速消腫期、組織恢復期、效果穩定期四個過程。做完手術後,醫美APP上的日記是自己「漫長」、「孤獨」的恢復期的陪伴,是自己變美的見證。

同時還可以收穫陌生人的建議和鼓勵,一切都讓這場美麗和痛苦的過程,充滿了儀式感。

截圖源自新氧APP

醫美行業的巨大市場和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需求,催生了眾多醫美APP。

2012年悅美成立;

2013年更美、新氧成立;

2014年三家平台相繼接入電商服務,在平台上直接售賣醫美項目;

2018年,阿里健康和美團也相繼入局醫美;

2019年,新氧上市。

但盤子大了,不守規矩的人也就多了。

2

套路、黑幕、假評刷不停

貨比三家還是坑

金星曾在節目中吐槽:「看臉的時代,單靠原裝生存太艱難了。」

金星秀20150204期《「韓流」那些事》

越來越多的人寄希望於通過整容,開啟人生的「流暢模式」。當開始有了這個念頭,其實就已經走進了醫美的套路里,而接下來的,更是一環扣一環,讓你防不勝防。

1.無下限蹭明星熱點,惡俗標題黨引流

沒有誰比醫美App更努力地成為一個美的佈道者了。

美貌吹翻車的宋祖兒新劇臉變正方形!淚溝、法令紋比江疏影還顯老...

「曾打敗熱巴的『嘉行一美』離開楊冪後急速flop,如今臉也殘得不能看了……」

「硬凹成少女的楊冪,為什麼嫩不過硬凹少婦的鄭爽?」

這都是微信醫美第一大號——新氧官號的標題,新氧的文章多以蹭明星熱點+明星整容分析的方式,收穫了篇篇10W ,和眾多明星工作室的律師函。

因為這些似有似無的內容,不少明星都起訴過新氧,如黃渤、李小璐、鹿晗、張豐毅等。

更有甚者,還會用明星的隱私無恥蹭熱點,憑藉惡俗的標題,吸引一波消費者。

很多醫美APP的公號的文章都風格類似,惡俗標題搭配八卦內容,最後多少都在暗示明星「變美」,並附上二維碼,吸引用戶下載app,實現導流。

這篇篇10W 背後,不知道被多少無知的小女孩,和明星愛豆吸引去了小程序或者APP,然後被刷屏的美麗蛻變,迷昏了腦袋。

2.無數「真實案例」,讓你不信都不行

就算你躲過了10W 的「明星整容」的爆文,你也躲不過「真人示範」的美麗日記。

很多人下載醫美APP都是奔著「真人口碑」去的,很多醫美App都有日記板塊。在這裡,你能看到真實的整形日記、案例分享、經驗交流,還可以看到他人變美的全過程。

按理說,有圖有真相的看著,被人一步步變美會不會更安心和踏實,但是,看準了醫美APP的用戶都是有真實需求的消費者,不少營銷機構盯上了「美麗日記」。

變美日記運營成了每個醫美運營的必修課。

一篇日記的好壞決定了閱讀量,閱讀量、點贊、評論互動情況決定了銷量。除了引導線下真實用戶寫日記好評外,還誕生了一個新的產業鏈:「美麗日記」評價造假刷評,在淘寶上隨手一翻就能找到。

截圖來源淘寶

雖然新氧上線了AI圖片鑒別系統,用戶在打開「美麗日記」頁面時,如果該日記內容真實性可疑,會收到預警提示,比如「該案例缺乏術中/術後恢復過程,請謹慎參考」,但不還是被舉報出一篇日記賣2000元。

在眾多的醫美APP和美麗日記中,用戶實在沒法用特別有效的方式去證明自己看到的日記的真實性。萬一看到自己喜歡的類型,剛巧在自己的城市裡,於是一場變美計劃就此拍板。

3.貨比三家還是坑

當選定了醫院後,通常都會看下醫院或醫生的成功案例,尋找認同感和安心,防止自己成了醫生的小白鼠。

但這些整形案例,也是可以摻水的。

有業內人士表示,有些整形機構會採購到一張未脫毛的腋下照片,然後美工將會用軟體為其『人工脫毛』,然後做成前後對比圖,一篇「有圖有真相」的案例就此誕生啦。

圖片源自:新氧app

事實上,此類「虛假買家秀」在許多醫美機構「流行」。僅2019年,就有675個關於整形的裁判文書,其中有相當部分裁判文書與醫美機構的肖像權糾紛有關。

更別提入駐機構線下涉嫌銷售違禁藥的問題,像這次在新氧APP中,有醫院涉嫌使用未獲我國批准上市的其他品牌的肉毒素產品。通過新氧平台搜索,搜索「粉毒」等關鍵詞,會出現一些韓國整形醫院,預約數從幾十到幾百不等。

就算貨比三家,還是有被坑的風險!

3

繁榮與亂象共存

醫美APP的三宗罪

醫美APP如今正在拔腿狂奔!

新氧創始人金星曾把新氧比喻為「大眾點評 天貓」的模式,這種模式能夠有效促成醫美機構和消費者的雙向互動。雖看起來有所創新,但實際上其護城河依舊是流量,而非其他。

而擁有龐大流量的醫美APP,卻有三宗罪:

第一宗罪:天平失衡

醫美APP的巨大流量來自於哪裡呢?

大多來源於大力度的營銷,醫美APP們去各大綜藝、廣告牌、抖音、微博、微博、頭條上捕捉年輕人來到自家平台,形成巨大的流量池。

但這過程中,成本也是肉眼可見的大。

以新氧為例,從新氧的招股書公布的數據可見,其營銷費用也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2016年—2018年,新氧的營銷費用分別為6220.6萬元、1.27億元和3.06億元。2018年3.06億元的營銷費用,佔了公司收入的一半。

營銷費用過高,對於自然而然會在其他方面放鬆警惕,甚至妥協。比如在機構審核時,向有錢的金主爸爸妥協;減少入駐平台的醫生等人的收入;多收取平台傭金等。

第二宗罪:監管不嚴

根據中國數據研究中心、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聯合發布的《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數據,合規執業者大約17000名左右,而非法執業者數量卻超過150000,幾乎是合規醫師的9倍。然後據此前媒體資料顯示,大部分的醫美APP都存在著被投訴有非法資質醫療機構進駐的情況。

而擁有巨大流量的醫美平台,負責為消費者提供正確信息,但是在很多APP上卻存在大量刷單而來的假信息。

新氧APP曾被多次曝光有刷單行為。據《中國經濟觀察網》報道,新氧APP的刷單行為曾陸續維持了超過一年。甚至一月所花費的刷單費用超過30萬元,在媒體曝光的刷單清單中,其中有個ID隆鼻33次,月刷89萬。

這種刷出來的業績和數據正在欺騙將自己的安全與信任交給新氧的消費者。

第三宗罪:競價排名

都說醫美APP相比較百度、微博等地,最大的好處,除了專業性,但很多醫美APP在有了巨大流量後,並沒有逃出魔咒,反而成為其盈利模式中重要的一環。

有搜索和排名的地方,商家就有動力砸廣告把自己的名次往上推。

商家入駐醫美平台需要交入駐費,醫療機構支付的廣告費越高,就會相應獲得更多流量,醫美平台又成了各家醫院新的營銷戰場。

這樣的盈利模式收益多多,但是風險也相當大,真正暴利的並不是「醫美」,而是「黑醫美」。

結語:

隨著整容年輕化,很多00後還沒有形成正確的審美觀,而醫美平台卻鑽著人性的空子,用各種營銷誘年輕人來自己的平台,再將他們「推送」給醫美機構,貪婪的獲得流量帶來的紅利。

充當入駐平台的醫美機構、以及醫生的把關人、規避消費者的醫療風險本該是醫美APP的軟實力。但很多APP在獲得巨大的流量後,卻沒有繼續在產品上下功夫,而是用在營銷和誘導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義吶喊 的精彩文章:

4歲起,這些孩子每天獨自面對死亡:你厭倦的日常,是他們以命相搏的人生
「中國是我們的垃圾場」 中國:「那TM是以前!」

TAG:正義吶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