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華評村上春樹新作:貓頭鷹何以在黃昏起飛
村上春樹的長篇新作《刺殺騎士團長》是2017年2月25日出版的。兩個月後的4月25日就出版了另一本書《貓頭鷹在黃昏起飛》。聽書名,似乎村上又出了一部長篇。其實這本是訪談錄。既是訪談錄,必然有人問有人答。問的是日本年輕女作家川上未映子,答的自然是村上春樹。川上(かわかみ)問,村上(むらかみ)答,如此一問一答,說有趣也有趣,說巧合也是巧合。
那麼,這本訪談錄為什麼起這樣一個容易讓人誤解為小說作品的名字呢?這當然和當時剛出版的《刺殺騎士團長》有關。讀過這部大長篇的讀者想必記得第五章關於閣樓里的貓頭鷹的描寫:「一隻灰色的小貓頭鷹靜悄悄躲在房樑上面的暗處。看樣子正閉目合眼地睡覺。我關掉手電筒,為了不驚動對方,特意在離開些的地方靜靜觀察那隻鳥。近距離看貓頭鷹是頭一次。較之鳥,更像生了翅膀的貓。美麗的生物!」關於這隻貓頭鷹,川上未映子在這本訪談錄中認為它和《奇鳥行狀錄》中的擰發條鳥具有同樣意義和功能,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這是因為,「超越時態和邏輯的故事,其內部需要有不同於神的視角,需要什麼也不參與的超越性存在,而貓頭鷹恰恰是那樣的存在。」
川上未映子同時指出:「一如密涅瓦的貓頭鷹,故事中的貓頭鷹起飛也總在黃昏時分。」這裡可能需要多少解釋一下的是,密涅瓦(Minerva)是古羅馬神話中的智慧女神(相當於古希臘神話中的雅典娜)。她身旁的貓頭鷹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徵,在黃昏中起飛就可以看見白天發生的一切,可以追尋其他鳥兒在光天化日下飛行的蹤影。黑格爾曾用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起飛比喻哲學,意在說明哲學是一種沉思、反思的理性。川上未映子則用來比喻村上久久逼視的動筆創作長篇的最佳時分——是黃昏時分還是黎明時分無由得知——此其時也!
不過村上似乎對川上未映子關於貓頭鷹的解讀不以為然。他說《刺殺騎士團長》之所以有貓頭鷹出現,是因為他很早以前住的房子的閣樓里有一隻貓頭鷹,「可愛得不得了。從那時開始,就心想遲早非讓貓頭鷹出現在小說里不可。」從中也不難看出兩人問答之間時而有之的錯位。村上在書的後記中指出:川上未映子把過去從未有人問過的那類問題迎面砸來,並且毫不膽怯地從各個角度反覆提問,一直問到心滿意足為止。「而在一個個回答那樣的提問當中,我在自己心中發現了我本身迄今從未想到的意味和風景。」而那樣的意味和風景,借用剛才的比喻,未嘗不可以說是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起飛後看見的許許多多。於是——我猜測——川上村上兩人一拍桌子:OK,書名就叫「貓頭鷹在黃昏起飛」好了!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村上再次提起了南京大屠殺。當訪談話題進入小說創作的政治性這一話題的時候,村上首先認為「自己寫的東西是相當有政治性的」。同時覺得較之直接的具體的政治訴求,莫如以小說或故事這一形式「迎面砸過去」為好。隨即這樣說道:
以南京大屠殺為例,否定的一方備有預設問題集那樣的東西。若這麼說,對方就這麼應付;這麼駁斥,對方又這麼反擊——模式早已定下,無懈可擊,一如功夫片。可是,如果換成故事這一版式,就能超越那種預設問題集,對方很難有效反擊。因為對於故事或者對於理念和隱喻,對方還不知道如何反擊好,只能遠遠圍住號叫。在這個意義上,故事在這樣的時代擁有百折不撓的力量……
自然而然,這要涉及「惡」的問題。村上結合20多年前寫的《奇鳥行狀錄》強調說:「拽出個體層面的『惡』的,是軍隊那個體制(system)。國家這個體制製造了軍隊這個從屬體制,拽出個體層面的『惡』。那麼,若問體制是什麼,說到底,那不是我們構築的東西嗎?在那一體制的連鎖中,誰是施害者誰是受害者就變得模糊起來。我經常感到這種類似雙重性三重性的東西。」
必須說,即使在寫完《刺殺騎士團長》之後,村上春樹仍未能從惡的這種雙重性、三重性的連環陣中破城突圍,仍為之苦惱。進一步說來,這既是當代知識分子共通的苦惱,也未嘗不是魯迅當年的苦惱。村上曾在這本訪談錄一再出現的《為了年輕讀者的短篇小說導讀者》中從另一角度提及魯迅苦惱的雙重性:「在結構上,魯迅的《阿Q正傳》通過精確描寫和作者本人截然不同的阿Q這一人物形象,使得魯迅本身的痛苦和悲哀浮現出來。這種雙重性賦予故事以深刻的底蘊。」同時認為魯迅筆下的阿Q具有「活生生的現實性」。其實,這種雙重性未嘗不是體制之「惡」同國民性(個體層面的「惡」)的反映。在某種意義上,魯迅的確終生為之苦惱。也就是說,魯迅始終在「鐵屋子」和阿Q之間奔走呼號。
對了,作為這本訪談錄的活生生的現實性,村上談「惡」的時候談到了特朗普:「說到底,希拉里·柯林頓那個人,因為只說通用於房子一樓部分的事,結果敗了;特朗普只抓住人們的地下室說個沒完,結果勝了。」村上進而解釋說「儘管不能說是政治煽動者,但感覺上至少像是古代的司祭——特朗普是熟知煽動人們無意識的訣竅的。於是,彷彿高音喇叭的個人電子線路就成了有力武器。在這個意義上,儘管他的邏輯和語彙是相當反知性的,但也因之從戰略上十分巧妙地掬取了人們在地下擁有的部分。」
應該說,這恐怕也是貓頭鷹在黃昏起飛後看到的情形,亦是貓頭鷹在黃昏起飛的目的或理由。
本文系獨家原創內容,作者:林少華 編輯:羅皓菱。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7歲看老?人生不停演化 起點永遠看不清終點
※一個台北中產女孩兒毅然投身殘酷名利場,N年後,她把那些灼人秘密帶到了戛納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