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每個人物都要帶著遺憾離開。許多事永遠在變,現在如此,以後又變,來來去去,很難掌握,惟有人的經驗恆久綿長。

——張叔平

一、 流水的熱播劇,鐵打的張叔平

前兩天,叫粉絲揪心、令觀眾好奇的《宸夕緣》終於開播。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十幾集追下來,可以很負責的說——除非後面有逆天反轉,不然這就是一部《花千骨》的劇情套上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外衣,劇情人設沒太多可說的,倒是劇里的人物造型非常值得談一談。

可能你印象中的張震是這個樣子的。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但在劇中他是這個樣子的?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你印象中的高級臉倪妮是這個樣子的。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結果劇中是這個樣的?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張震眉眼銳利,面部線條凌厲,是最硬的電影臉。可是這種造型,讓他殺氣下不去,仙氣又上不來,不上不下的很尷尬。

倪妮的臉也很高級,一點顏色就能活色生香,偏偏只給了她一個最素的妝,淡到眉毛都要隱形。一遇到女二、女三就妥妥被艷壓,難怪網友吐槽怕不是來演丫頭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不懂內情的粉絲,氣到想把美指拉出來打一頓。懂行情的粉絲,趕緊拉住他:噓,你知道《宸汐緣》的美指是誰嗎?那可是「張梳平」呀!

「張梳平」者,張叔平也!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張叔平是誰?

光拉一下近年他經手的熱播劇,就夠令人咂舌的!


《王朝的女人·楊貴妃》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

《烈火如歌》

《天盛長歌 》

《醉玲瓏》

《如懿傳》

無一不是頂級流量加持的熱播劇,資源好到逆天。但劇中人物造型引髮網友瘋狂吐槽的,也不在少數。

這看著頭皮都疼的束髮,大家都有份。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連楊冪都綳不住喊話要去植髮。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不勒的時候,就甩手給你一個黑長直自己體會。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兩個熱巴的造型,都是出於大師之手,可是年齡差了恨不得有10歲。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最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仔仔周渝民,原著中的銀雪可是「天下第一美人」!然鵝,你給我看這樣的仔仔……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這是蕙質蘭心,聰慧出塵的鳳卿塵。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連韓雪都消化不良的暗黑系造型。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如此「毀人不倦」,張叔平被網友親切稱為「張梳平」。

這麼看來,這個事情就很叫人費解:一邊是網友的瘋狂吐槽,一邊是大製作頻伸橄欖枝。到底是網友審美水平太低,還是製作方沒頭腦不差錢呢?

其實這一切,都要從張叔平的江湖地位說起。


二、 不要迷戀叔,叔只是個傳說

提起張叔平,業內人都要恭敬地喊一聲「阿叔」,既有親切,亦有尊崇之意。

1953年,張叔平生於生香港,父親是無錫人,母親是蘇州人,後來遷居香港,一家人住在新東方台,百樂門戲院的樓上,屬於「資產階級」。彼時遷港的上海人,頗有種落魄貴族的自矜和優雅,與後來爆發的富豪自有不同。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張叔平的父母雖不是「上海幫」,但生活習性兼有上海的繁華和江南的靈秀。母親愛惜形象,整日穿著漂亮得旗袍走來走去。樓下去上班的秘書小姐也是,出門必是著旗袍,高跟鞋,妝容精緻,梳好頭髮……

此處不是一段閑筆,張叔平日後大量的創作與靈感,都能從這段時光中找到痕迹。


1、少年夢

14歲時,張叔平有一次隨父母去看電影。當時放映的正好是邁克·尼科爾斯的《畢業生》,張叔平看完後「心裡很憂鬱,不舒服,就像失戀了一樣」。一個禮拜後,他又去看,這次好了。

他第一次發現,原來電影還可以這麼拍。自那以後,他便對電影著了迷,三天兩頭泡在電影院,有時候一天要看兩部、三部電影。

從事電影行業的夢想,也在那是種下。


十四歲就很清楚了(想進入電影行業)。自小喜歡繪畫,又想從事室內設計,最後選擇電影,因為它包括室內設計、繪畫、fashion(時裝)等多種創作,既然如此豐富,何必做太專門、狹窄的工作。

——張叔平

中學畢業以後,張叔平經人引薦給唐書璇做了副導演,接手的第一部作品是《十三不搭》(1975年)。那時候,美術指導還沒有成為專門的工種,副導演就要兼職管理服裝、道具等。

1978年,受朋友邀請,張叔平又去加拿大學了三年電影。

學成歸來後,張叔平反而找不到工作了。無奈之下,他先去了一家美國品牌的服裝公司,「整日做著40歲女人的衣服」,非常苦悶。

直到有一天,導演譚家明找上他。

當時譚家明在一部叫《愛殺》(1981年)的電影,女主角是正當紅的林青霞。譚家明很喜歡法國導演戈達爾,而戈達爾偏愛紅白藍風格。有一天,譚家明發現了一堵藍色的牆,張叔平便大膽為林青霞設計了這樣一個場景:牆壁是藍的,女人穿著紅色衣服站在牆前。這是一個情緒色彩很濃的布置,紅色代表愛,藍色代表恨,衝擊強烈。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愛殺》劇照

為了符合影片的基調,張叔平讓林青霞剪掉長發,脫掉Bra,塗上大紅唇。一下子就從清純玉女,變成了法式浪漫風情。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愛殺》劇照

當時這種真空上陣實在太過前衛,林青霞開始很猶豫,後來看到成片後便對張叔平心悅誠服。此後,凡林青霞作品都點名要張叔平做美指。即使片方另找他人,張叔平也會被邀請去單獨為林青霞造型。

《愛殺》最後拿了第18屆金馬獎的最佳導演和最佳攝影獎,張叔平也憑藉大膽而富有寓意的用色,給圈內人留下了印象。

第二年,他和譚家明再度合作,並憑藉《烈火青春》獲得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獎提名。此後,彷彿開了掛一樣,各種大獎拿到手軟。


2、香港電影新浪潮

作為一個剛入行的新人,張叔平為什麼能這麼快嶄露頭角呢?

這其實更當時香港電影的大環境有很大關係。

1958年,法國電影新浪潮誕生,並迅速席捲世界。新浪潮電影呼籲打破陳舊的規矩,展現「主觀現實主義」,拍攝具有導演個人風格特色的影片。70年代末,80年初,這股浪潮席捲香港,被稱為香港電影新浪潮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1979年,以新銳導演徐克的《蝶變》許鞍華的《瘋劫》為起點,香港新浪潮轟轟烈地展開了。這段時間導演銳意創新,巨星璀璨,佳作雲集,是香港電影真正的黃金時期。

而張叔平入行,恰恰就在1981年。

一切都在破舊立新,老的秩序正被打亂,新鮮的血液正在注入。更重要的是,當時美術指導的市場,幾乎還是空白。美術指導雖有其名,但其實做什麼並不是特別明確,業內還沒有一個真正成熟的專業美指。當時的電影公司會另外找人,來擔任電影美術顧問工作。


(當時的美指)包括設計人物造形和場景的設計,甚至片頭字幕、色調都兼顧到。……其實美指工作不一定是美術式的指導,而應該是提供整齣電影藝術方向的一個人。

——黃仁逵(電影美術指導)

只能說,張叔平入行的時機,准得不能再准。當然,他自小的文化素養,過人的天賦和看過的海量電影,也讓他得以迅速脫穎而出。

1983年徐克拍《新蜀山劍俠》,用盡了香港的美術指導,個個不如意,最後找到張叔平這裡。

當時徐克以為張叔平不會做古裝,便指明林青霞的造型,要敦煌飛天的那種感覺。

當時的古裝造型大多脫胎於戲劇舞台,繁冗而雷同。張叔平給林青霞設計的寬袍、披帛、赤足的造型一出來,立刻讓人耳目一新,仿若新開了一個天地。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新蜀山劍俠》里的林青霞

連最難纏徐老怪都能拿下,之後張叔平的事業,真正開始進入加速期。

1987年《最後勝利》以後,張叔平的領路人譚家明逐漸淡出本地影圈,而戲中參與編劇的王家衛卻因緣際會,與張叔平相識,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3、王家衛、鐵三角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導演王家衛


王家衛於上海出生﹔我的父親是無錫人,母親是蘇州人,兩人自上海來港,朋友都是同鄉,家裡由規矩至食物亦全部是上海風格。我和王家衛很容易溝通,有些東西,譬如打牌的方法,或者煮湯丸、弄某些特別的酒菜,只要他提出,我馬上明白用處。

——張叔平

兩個年輕人,有類似的成長圈子,同樣熱愛電影,喜歡同一批導演,愛好同一類美食,這樣的兩個人不能成為朋友,簡直都說不過去。而且後來兩人聊天,發現年少時有幾場電影,兩人應該是同場觀看的——這是怎樣的猿糞吶!

《旺角卡門》是兩人合體的第一部作品。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旺角卡門》

王家衛構思好大綱,兩個人一起商量。一個做劇本,一個做美指的調子就是這時候定下來的。其中有件趣事。

有一天早上要開工,七點王家衛給張叔平打電話:「死啦!瞓咗覺,無做分鏡啊!」

張叔平回:「無一個 crewmember(工作人員)知道你套戲拍咩,更無人知道你今日會拍咩,你隨便拍。

反正你神出鬼沒的,也沒人知道你想拍啥,就隨便拍拍吧!

兩個人的隨性默契,叫人莞爾。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阿飛正傳》

《旺角卡門》之後,王家衛接著想拍《阿飛正傳》(1990),裡面很多香港60年代的東西,張叔平覺得「正好有很多東西可以拿來玩」,便欣然加入。

這部戲,第三個人也加入了進來,就是杜可風

三個人後來一直被業內稱為「鐵三角」:王家衛提出一個故事,張叔平用最合適的服裝、道具、布景、燈光做出故事的肌理和質感,而杜可風會選最美的角度,將其記錄下來。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拿獎「鐵三角」

三個人各擅所長,卻又默契貫通,又如神助!


三人之間不會多話,各做各的.有什麼chemistry(化學作用),拍攝時自有分曉。我做景時,他們不來看,等做好,來看了,並分鏡頭。我在一旁觀察,原來他從這個角度看多些,從那個角度看少些。為什麼少些?我不會問。等拍好後,再看片,了解他如何分割場景。這樣干很有趣。對他們來講也一樣,我給了一個景,他們要想方設法拍出最interesting(有趣)的影像。

——張叔平

此三人出品,必屬精品。他們共同打造的《阿飛正傳》、《重慶森林》、《東邪西毒》、《墮落天使》、《重慶森林》、《春光乍泄》、《花樣年華》、《一代宗師》,無一不拿大獎!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花樣年華》

這段時間是張叔平真正的流金歲月。他可以盡情去嘗試,盡情去創新,還能不停拿獎,永遠收穫肯定。

《重慶森林裡》:林青霞的假髮是臨時起意想出來的。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王菲給梁朝偉的那件格子衣就是他自己的。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房間用的杜可風的,連毛絨玩具都是。

他們不停地玩,卻玩成經典,玩成傳奇!

這是多少文藝工作者最夢寐以求的創作狀態啊!

上天偏愛張叔平!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重慶森林》

除了三人組,期間張叔平與其他導演合作,也有不少名作,迄今為止依然難以超越。

《笑傲江湖·東方不敗》里是另一個英氣勃勃的林青霞,雌雄同體,又美又颯,給電影史貢獻了最經典的東方不敗形象。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倩女幽魂》里貌美幽怨、自帶三分鬼氣聶小倩,也是對王祖賢之前玉女形象的巨大顛覆。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風月》中的一件難忘的鞏俐、周迅。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如今想來,張叔平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成就了他。

他有出身、有熱愛,有天份,有機緣,最最難得是,他還有絕佳的拍檔,所有通往成功的一切他都具備。另外他還努力,還善於抓住機會,張叔平不封神,誰可封神!

迄今為止,張叔平共斬獲金像獎共16座,金馬獎12座,其他大小獎項無數。2018年,更是憑藉《一代宗師》入圍奧斯最佳服裝設計獎。這個成績,不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笑傲江湖絕對是夠了!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這份榮耀不僅僅是張叔平的榮耀,亦是香港電影的榮耀,亦是一個時代的榮耀。

然而,當大師華麗轉身,從大熒幕來到小熒幕,怎麼就成了迷之尷尬呢?


三、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舊時時間慢,一生只夠愛一人,只夠做一事,賺一份錢。

如今世界變化快,早不復當年。

張叔平做事,本有三個「不」。

當年張藝謀拍《英雄》曾經找過他,但被他給推了。原因是因為他太討厭「往外走」。

對,作為一個電影美指,張叔平最大的障礙,居然是怕坐飛機。

當年拍《阿飛正傳》,王家衛想拍出一種遙遠的、世界盡頭的感覺,所以特地選了阿根廷。飛往阿根廷需三十餘小時,真是要了命了,百般無奈的張叔平只好開拍時一趟飛機坐過去,拍完一趟飛機坐回來。就已經仁至義盡了。

所以,張叔平不喜歡接「外地」的電影。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香港星光大道上的名字和手印

張叔平不喜歡往外走,還因為他的根就是扎在這片土壤上的。南來上海人濃濃的生活氣息,旖旎不明的情緒,是鐫刻在他的基因里的。他擅長營造這樣的情緒和故事,只要換一個時空,那就不是讓他舒服的味道。

他還不喜歡流程化的工作。


我一向視拍電影為遊戲,不會太認真,所以別的導演一認真,我就失去了興趣。

——張叔平

太過流程化、標準化,對張叔平來說,簡直就是扼斷靈感的源泉。


明天拍戲要一件衣服,我會今天買五件,待明天再做決定。以前的香港導演不懂運用art director。任你自由創作,不超出預算就無所謂。我習慣了這種方式,天天有新想法.最後一天才選好一樣。此外,我不喜歡說話,不喜歡開會,也不願意事前告訴你怎樣做。總是變來變去,last minute(最後一刻)可以全部變了,叫我之前怎樣解釋?因此與重視程序的人工作,肯定做不好。除王家衛外,別人都以為我瘋了。

——張叔平

為什麼張叔平難模仿,因為張叔平的美是性靈之美,你讓他照著原片再來一遍,說不定他自己都模仿不出來。

所以影評人說,「臨摹張叔平,要旨不在於揣摩作品外表那個所謂的「風格」的東西。臨摹張叔平,要要旨在於洞悉作品背後擇善固執,隨遇而安這兩級組合創造力裡邊一份敏感、細膩、易趣和機靈。」

張叔平的美在於靈動,在於現場的某一瞬間的靈感,在於一種氛圍,一種感覺,一種微細的共情與碰撞,從而產生濃烈的戲味與美感。

這怎麼能複製呢?

不失本味、不可標準化、不可複製,這才是張叔平。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一代宗師》

然而,隨著90年代後,香港電影逐漸沒落,內地電影崛起,不少香港影人前往內地淘金。張叔平紮根、汲取營養並編織夢境的的那片流光溢彩的土壤,漸漸開始流失。

張叔平不得不開始,尋求自己的轉型之路。

2008年,張叔平在陳凱歌電影《梅蘭芳》中擔任美術設計,此後,連接了姚樹華的《白銀帝國》、薛曉璐的《海洋天堂》、姜文的《讓子彈飛》、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等一些列電影,打開了內地市場。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至此,無數大製作歡欣鼓舞向他湧來:


2014年《北京愛情故事》(梁家輝、劉嘉玲)

2014年《一步之遙》

2016年《我不是潘金蓮》

2016年《擺渡人》

2018《邪不壓正》

……

2015年,首次觸電電視劇《王朝的女人·楊貴妃》,不過不是作為美指,而是作為剪輯。

緊隨其後的就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一系列大IP。

當然,與高產多金相約而來的,就是網上一波又一波的質疑聲。

這倒不是說張叔平有多差,他還遠沒有到差的程度,可是他終究變了。

他也開始接受流程化的工作,也開始重複。

別的不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宸汐緣》中天兵的戰甲。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白淺的裙子和靈汐的裙子。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翼族王和山靈族的女王。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現在的電影電視,有資本在後面盯著,走的是短平快、類型化的路徑。即使功成名就如張叔平,也得被時代的洪流推著走。市場寵著張叔平,因為他是一個好用的金字招牌大師回應市場,是因為他需要對新市場的審美,進行探索和磨合。

那麼,

80後流量小花的髮際線,你不考慮下?

90後流量小花的蠢萌人設,你不考慮下?

原著黨心中心心念念的白月光,你不考慮下?

現代演員只靠顏值,不講演技的的熒幕形象,你不考慮下?

流量演員的帶貨需求,你不考慮下?

網友無止盡的口水討伐,你不考慮下?

是張叔平老了,還是我們俗了?

要是這些都考慮到,張叔平就不是張叔平了!

可要是不考慮這些,張叔平還怎麼做張叔平?

只能說,時也,勢也!

莫奈何也!

如今再看張叔平,要是你看見的是勒緊頭皮的流量,那你見著一個塗塗抹抹的張叔平。若是你還帶著惋惜和回憶,那你將看到一個時代遠去的背影。


我聽人家說,這個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他只可以一直的飛呀飛,飛累了便在風中睡覺,這種鳥兒一輩子只可以下地一次,那就是他死的時候。

——《阿飛正傳》

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張叔平37歲。如今,算一算,他已經他66歲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