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王羲之《黃庭經》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王羲之《黃庭經》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王羲之《黃庭經》(宋刻本)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此本星鳳樓本又名「水痕本」,共計九開半(跋一開半)。帖心縱19.4厘米,橫8.1厘米。裱本紙圍檔,縱27.1厘米,橫13.5厘米。七行「養」字有蟲蛀傷殘。從文中「搖俗」、「修太平」以及三「淵」字中一「淵」字缺末筆,當為宋刻古本之一。墨色凝重,傳拓清晰,筆精墨妙,俊逸縱橫,堪稱佳品。帖後有明代人題跋,王穉登稱此帖曾為明代碑帖學者顧從義所藏。該帖為天津著名收藏家張叔誠所得,一九八一年張氏捐獻給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黃庭經》是道教經名,敘述道家養生修鍊之說,其作者有說為春秋時期老子所作,有說魏晉時衛夫人所作,均不能肯定,不過傳聞而己。此經魏晉時期極為流行。

《晉書·王羲之傳》曾載王羲之愛鵝,並以書寫《道德經》換鵝,此事歷來傳為墨林佳話。經前人考證,《道德經》為《黃庭經》之誤,故認為《黃庭經》見諸墨跡當以王羲之為首,唐代褚遂良亦曾把此帖列入《晉右軍王羲之書目》。但歷來亦有異議,貪說紛紜。歐陽修《集古錄》則認為非王羲之所書;米元章以為六朝人書,故一直以「傳為王羲之所書言」語之。

晉唐小楷如《宣示表》、《黃庭經》、《樂毅論》、《東方畫贊》、《曹娥碑》、《洛神賦》等,原墨跡已不可見,流傳大多為摹刻的拓本。這些名作都屢經傳摹刊刻,各種拓本流傳廣泛。《黃庭經》摹刻上石,傳在晉永和中,但已不可得見。已知《宋刻秘閣續帖》為最早刻本。此後《潭帖》、《寶晉齋帖》、《越州石氏帖》、《星鳳樓帖》、《閱古堂帖》亦刊刻。明代則有《餘清齋帖》、《停雲館帖》等,其餘各刻,不勝枚舉,重摹疊刻不下數十本。各種刻本所刻字數、行數乃至字跡均有不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趙體寫這樣,但總感覺不舒服,是什麼問題呢?
倪瓚——只傍清水不染塵

TAG:書法易 |